首页期刊导航|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半月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Journal The Theory and Prac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trneurship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依托虚拟教研室的民办高校轨道信号专业"室外三大件"教学模式探究

    宋时雨张晓刚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办高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课程教学相对单一,对专业而言,需要充分理解和执行教改任务;对教师而言,需要勇于尝试和创新。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关乎教学效率。该文借助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信号虚拟教研室平台并结合大连科技学院自身区位及专业优势,探究民办高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常态化实践课堂教学新模式,可为类似专业提供一些参考。

    虚拟教研室课程改革民办高校轨道信号教学模式实践课堂

    "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高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刘明武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中一项富有创新性的制度,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大任务,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发生变化。"1+X"证书制度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该文通过探讨"1+X"证书制度与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契合点,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产教深度融合模式创新、"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新举措,为电气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应用型高校"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创新

    "竞赛进课堂"赋能"专创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究——以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贾美玉吕朋宋振辉卢玢宇...
    145-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竞赛是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路径。该文以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以"竞赛进课堂"为切入点开展"专创融合"教育,从"开学第一课"、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3个模块探究竞赛进课堂赋能"专创融合"的实践路径,对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专创融合"竞赛赋能环境工程实践路径开学第一课应用型人才培养

    "双高计划"视域下深化"专创融合"的路径研究

    罗川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创融合"是高职院校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院校"双高"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双高计划"视域下深化"专创融合",能够推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促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助力国家创新型战略强国目标的实现。但目前在"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在深化"专创融合"中仍面临一些问题,该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结合高职院校具体的实践活动,从3个方面提出完善路径,即构筑"专创融合"良性教育生态圈、建立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制"、打造"双师四能"引领性教师队伍,以期为高职院校深入推进"专创融合"提供参考意义。

    "双高计划""专创融合"创新型高职院校学分银行良性教育

    OBE理念下计算机类现场工程师的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陈洁樊瑶王浩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地区产业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经济发展趋势,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需进行新工科建设教学改革,因此,该文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出发,以产教融合培养为核心,提出计算机类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结合西藏民族大学"华为ICT学院"产教融合举措以及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成效,指出解决高校和企业需求不匹配问题的可行方案。

    产教融合计算机现场工程师OBE教学改革新工科ICT

    创新思维方法下民办院校课程建设的影响因素

    孙磊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技术驱动的背景下,民办院校的课程建设需要引入创新思维教育。基于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发现:创新思维方法下课程建设中存在教师创新能力不足、采用机械式教学法和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涉及教师、学生、技术资源和制度环境等多个方面,该文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和创造支持性学习环境等策略,可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办院校创新思维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教学质量

    高职医学院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陈亚丽赵萌
    159-16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化教育是融合了信息技术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形式多样且学生接受度较高,但是如何实施信息化教育对教师来说仍是较大的挑战。该文首先通过调查高职医学院校师生对信息化教育的反馈,明确目前高职医学院校信息化教育的现状、教师在实施信息化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对信息化教育的需求,进而提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的策略;然后,以药理学课程为例,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培训和教学实施,调查学生对信息化教育模式的满意度,结果显示:信息化教育比传统教学模式满意度高18。5%~19。3%,能够促进高职医学院校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推动高职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教育提升策略高职医学院校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药理学

    高职英语教师践行GROW教练思维的核心素养修炼策略研究

    李颖华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格局的演进,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愈发突出。高职院校是我国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研究能力直接关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新时代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践行GROW教练思维是提升其专业水平与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强化高职英语教育水平的重要一环。该文提出高职英语教师践行GROW教练思维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借此助推高职英语教师持续性提升专业水平,更好地完成高职英语教育任务。

    高职英语GROW教练思维核心素养修炼策略行动计划口语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PBL教学法在村庄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丽丽李传武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下,我国正逐步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村庄规划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该文引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教学,改革涉及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职业素养,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村庄规划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PBL教学法村庄规划教学现状实践应用

    基于"双碳"战略背景的材料类专业"产教、专创双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刘巧宾刘旭冉肖聪利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即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升级,传统的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降低,亟须培养具有绿色低碳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产教、专创双融合"的育人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生动力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以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为例,从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出发,探索"产教、专创双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从而为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双碳"战略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双融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