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半月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Journal The Theory and Prac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trneurship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工科"双创"人才"三全育人"培养:现实问题、运行机制及实践路径

    陈广仁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职院校通过新工科教育培养"双创"人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不高、人才大规模定制化和精准化培养不足、育人项目成效不显著等突出问题,参照产教融合逻辑框架,依据"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厘清"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人才链)、提炼"双创"人才能力结构及开发培养内容,从全过程培养环节(创新链)、全方位培养方式(产业链)、全员培养形式(教育链)三个维度构建新工科"双创"人才"三全育人"培养机制,设计培养路径及评价体系。研究可为高职院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践"三全育人"机制,培养高质量"双创"人才提供指引及思路。

    产教融合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实践探索

    张佩珊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则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该文从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旨在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从而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新文科背景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探索融入途径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形成性考核评价研究——以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跨学科通识课程为例

    杨丽佩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评价并驾齐驱,正在成为教育变革的新驱动力。该文以跨学科通识课程为例,以教学改革的实践为导向,通过对晋中信息学院远景学院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策略及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潜能、学习结果和未来成长有重要影响,能够为丰富教育评价维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跨学科课程通识教育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策略运行效果

    职教适应性视角下旅游院校通识教育的路径选择

    李晓云孙逸梵张萍
    96-10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人才通识能力培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技能人才的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该文通过走访调研旅游相关企业,分析"旅游+"新态势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探索旅游人才职业适应性要素,包括创新能力、辨别价值能力、批判思维以及信息整合能力等。通过学生综合素养问卷调查,了解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现状,分析了"旅游+"新态势下人才素质特点,同时结合相关旅游职业院校通识课程的设计,分析了旅游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探讨提升旅游人才职业适应性的对策建议,探索职教适应性视角下高职通识教育策略,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出参考建议。

    职业教育适应性视角旅游院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复合人才

    "专创融合"视域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韦灵胡艳华张庆彪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革,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当前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分析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脱节等问题,从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项目实践表明:开展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和建立行之有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产业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一系列改革,提高了学生编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项目成果可为同类院校推进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专创融合"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洪杨田丽开吴丽娜倪明辉...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此,该文先对"互联网+"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做了简要介绍,然后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为例,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成效。

    本科院校混合式教学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革新优化"互联网+"

    高校智慧教育实训室使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李晓川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智慧教室的高校课堂智慧化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智慧教室实际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主要阐述了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智慧教育实训室的主要构成,提出了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旨在提高教师使用智慧化、信息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以及师范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师范生智慧教室智慧化实践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大气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李扬周欣封凡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尤其是在大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实践。该文通过问卷调查117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在读或已修完研究生课程的2014-2022级硕士研究生,发现在了解和体验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有 56。41%的学生认为它在大气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可行,有43。59%的学生认为不可行。这说明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优点大于缺点,在大气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可以应用;但也有近一半学生认为它缺点大于优点,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行。结果表明:尽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但对于当今大气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要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可能需要教师审慎思考。

    翻转课堂大气科学研究生可行性分析教学模式问卷调查

    基于OBE理念的结构动力学课程即时评价教学模式研究

    郝文乾韩彩霞张鹏刘文辉...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即时评价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行为的性质、结果以及明确未来学习中需要改进的方向。该文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关注点,对结构动力学课程中即时评价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和实践,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整合与建构结构动力学课程知识体系,采用"课堂讲授+大作业"的教学方式,考查了学生运用该课程知识独立提炼问题和计算问题的能力。将即时评价教学模式应用于结构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方案、考核方式、学科融合和课程思政等方面,可培养具有创新和跨学科融合能力的高素质、交叉复合型人才。

    OBE理念结构动力学即时评价教学模式创新能力考核方式

    培养卓越金融工程师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张应华陈柳卉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加速重构,金融科技迅速发展,新的金融业态、金融工具、交易方式不断涌现,从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角度来看,卓越金融工程师对实现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该文就卓越计划与金融工程师培养的契合性及卓越金融工程师培养的紧迫性展开了思考与探讨,并针对卓越金融工程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与建议,为卓越金融工程师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卓越计划金融工程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