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茶业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茶业通报
茶业通报

宛晓春

季刊

1006-5768

0551-5786422

230036

合肥市安徽农业大学内

茶业通报/
查看更多>>茶叶刊物。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业通报》征稿启事

    146页

    秦巴山区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构建与成效——以竹山县示范点为例

    李传恺李晓贤丁葛陈敦桥...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是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本文阐述了茶叶绿色生产技术内涵及发展现状,并以竹山县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构建工作为例,介绍了5个单项技术的示范内容.无性系栽培繁育技术通过引进良种、配套良法,提升良种化水平;老茶园提质增效技术通过冠层改造、高效培肥,达到增产提质目标;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通过无害化手段防治病虫,实现产品绿色安全;茶园机械化作业技术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推动"机器换人"进程;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通过改进关键点工艺,充分利用资源,生产优质产品.项目经济效益显著、示范效益突出、社会效益广泛,为科学推进秦巴山区茶叶绿色发展工作提供了参考.

    秦巴山区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

    南谯区茶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分析

    张新河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阐述了南谯区茶产业生产现状,分析了自1958年以来大面积种植茶树,具备优良的生态条件等优势,但存在无主导品种、栽培技术滞后、市场份额小、恶性无序竞争等劣势;提出了加大基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优化栽培技术、改善加工工艺、打造公域品牌等措施,推进南谯区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强调了强化组织、资金、科技、人才等保障措施,促进南谯区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茶园生态环保、茶农增收、茶企增效.

    南谯区茶产业发展优势制约瓶颈对策措施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茶园主要害虫及天敌诱集效果研究

    李黄开媚刘迪陈恩海黄尚乔...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和对比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茶园主要害虫及天敌的诱集效果,通过使用黄色、蓝色、绿色三种颜色粘虫板诱集茶园内不同样的茶小绿叶蝉以及蜘蛛、瓢虫等天敌昆虫.研究发现: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茶园主要害虫及天敌的诱集效果差异极显著,黄板对茶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最佳,蓝板次之,绿板最差;对蜘蛛、瓢虫等捕食性天敌诱集效果也相同.黄板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最好,但其对天敌昆虫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需引起重视.此研究结果为茶小绿叶蝉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粘虫板颜色茶园害虫天敌诱集效果

    黄山毛峰适制品种'漕溪1号'的DUS测试研究

    桂利权谢明之
    16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树'漕溪1号'是从黄山有性群体种中选育出的优良黄山毛峰适制品种.本文采用(NY/T 2422-2013)农业行业标准测试方法,以适制黄山毛峰的省级良种'翠绿1号'为对照,对选育的'漕溪1号'开展形态学特征的DUS测试,为'漕溪 1 号'申请植物新品种登记,以及品种鉴定提供判定依据,对保护与推广黄山毛峰适制茶树新品种有重要作用.

    茶树漕溪1号形态学特性DUS测试

    4份武夷肉桂杂交后代的初步选育研究

    曹士先
    16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武夷肉桂的自然杂交后代 RG002、RG008、RG009 和 RG014 为研究对象,开展植物学性状调查和乌龙茶加工制作,并对其结果分析评价.结果表明,4 份新品系加工的乌龙茶感官审评得分依次为RG014(89.80 分)>CK(黄旦)(88.60 分)>RG008(86.70 分)>RG009(82.95 分)>RG002(79.60分).RG014 所制的乌龙茶评分高于CK,感官品质较优,虽然RG008 的总分略低于CK,但其香气和滋味较好,RG008 也具有较好的品质基础.因此,新品系RG014、RG008 均具有较好的乌龙茶适制基础.

    武夷肉桂杂交后代选育

    茶学家陈椽参与创制安徽茶的考证与辨析

    程晓曼徐千懿俞点
    173-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名茶学家陈椽晚年致力于名优茶的开发,对名优茶特别是安徽名优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学界流传其亲自指导创制的安徽茶数目众多,但语焉不详,且存在部分不实内容.通过访谈陈椽的亲朋、同事、学生及其他创制人员,并结合文献分析可知:黄花云尖、天柱剑毫、天华谷尖、贵池翠微、白云春毫、天山真香、汀溪兰香等 7 款茶为陈椽前往创制地指导并定名;菊花型茶、敬亭绿雪、瑞草魁等 3 款茶为陈椽实地指导但未参与定名;齐山翠眉、昭关翠须、天鹅云尖、新安江香芽等 4 款茶为陈椽参与定名;霍山黄芽、岳西翠兰等 2 款茶陈椽未参与创制;狮峰云雾、六安龙茶等茶则尚待考证.陈椽在安徽名优茶的开发中对相关茶品做出的具体指导主要集中在"做形"的工序环节,除菊花型茶做成造型茶、贵池翠微做成锥形茶外,其余 8 款茶"做形"工序均采用"压扁"工艺.

    陈椽安徽茶创制做形

    唐宋时期传统茶事工具"臼、碾、磨"的形制美学探析

    刘亭陆小彪
    18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时期为我国茶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茶"器物"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载体,碾磨作为点茶的重要器物,在造型特征、装饰纹样、工艺手法以及文化内涵中均反映时代的变迁.本文立足于图像学视角,从时代背景、生活方式、闲情雅趣入手,分析唐宋时期碾磨工具承载的形制特征、美学思想和器物文化.运用文献分析法与图像分析法的研究途径,考察这一时期碾磨器物的文化及造物美学,归纳茶臼、茶碾、茶磨是碾磨工具的典型、器物文化是文人雅士在器物身上所寄托的叙事情节,形制美学思想是时代所推崇的简单纯粹、朴拙清新的美学观,为当代碾磨工具寻求传统元素及创新启示.

    唐宋茶事工具碾磨器物文化形制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