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茶业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茶业通报
茶业通报

宛晓春

季刊

1006-5768

0551-5786422

230036

合肥市安徽农业大学内

茶业通报/
查看更多>>茶叶刊物。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的商业知识,发表茶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茶树良种选育、茶树病虫害防治、茶树生理生化、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业通报》征稿启事

    50页

    2022年中国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

    梅宇张朔李佳禾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茉莉花茶是我国传统名茶、特有品类,产业规模稳定,连续多年平稳增长;市场不断扩增、创新活跃,呈现出产地来源更加多元、中高档产品消费量持续增长、产品创新力度加大、产业延伸丰富、绿色生态发展、传统文化助力明显的发展趋势特征.近年来,茉莉花茶产业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升级、业态延伸实现提质增效,有效拉动市场发展.提出茉莉花茶产业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以筑牢产业发展根基,要统筹区域行业平衡,拓展交流合作领域,凸显花茶文化价值,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市场特征发展举措

    陕西西乡茶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蒲娜董国林何利萍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合发展是延伸茶产业链,提升整体效益的有效路径,是县域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正处于茶旅融合发展的机遇期,要紧扣市委市政府对西乡提出的建设"中国最美茶乡"的目标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创建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县为抓手,深入挖掘西乡旅游资源禀赋和独特的茶叶资源优势,将旅游元素科学融入茶园建设,同时健全基础配套设施,深入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促进三产融合,打造并提升茶旅融合公共品牌影响力,以茶促旅、以旅兴茶,互惠共赢,让茶产业为旅游业增添蓬勃绿色生机,助力全县乡村振兴.

    西乡县茶产业茶旅融合公共品牌

    潜山市天柱剑毫茶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吴学文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柱剑毫茶是潜山市茶叶生产重点品牌,曾参加首届南京名优茶评比会,获评为全国新"十大名茶".天柱剑毫茶的创制生产,对发展潜山茶叶生产,助力茶农增收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潜山市天柱剑毫茶叶生产、加工、品牌和政策支持等现状,指出了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部分茶叶基地建设水平低、名茶品质特色不突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以及品牌影响力低等主要问题和不足,并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围绕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源头建设生态化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工、培育茶叶产销龙头、挖掘潜山茶文化、培育茶叶产业工作人才队伍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天柱剑毫茶叶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天柱剑毫生产现状发展建议

    浙江遂昌县大柘镇茶产业现状及展望

    徐胜军洪欠欠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遂昌县大柘镇的茶产业概况和万亩茶海的建设情况,展现了该镇集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茶产业链以及茶旅融合发展新探索,概括了因地制宜、目标明确、科学发展、先进管理等发展经验,提出了培育高端茶、提高研发力量、做好茶旅融合、创新销售渠道等未来发展措施.

    大柘镇万亩茶海茶旅融合茶产业

    实施茶园"六统一"管理提升茶园综合水平

    庄玲芳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歙县是产茶大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众多.但是歙县的茶叶全产业链发展却面临着产出和市场流通不相匹配,茶旅融合发展,茶科技应用进展缓慢等一系列瓶颈和挑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因劳动力短缺带来的茶园种植管理日趋粗放,部分高山地块被撂荒,鲜叶采摘不充分,茶园附加值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歙县实施了茶园"六统一"管理,积极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茶农+茶叶基地+茶业企业+电商"的茶产业共同体,从源头抓起,采取科学管理茶园措施,提高园貌园相,增加产量,把控质量安全,提升品质,引领全县朝着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目标建设,从而实现全县茶产业一体化高质量持续发展.

    歙县茶园管理"六统一"修剪施肥茶园绿色防控

    桐城小花茶加工工艺优化与设备应用

    徐尚德王博文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桐城小花茶属烘青型绿茶,是安徽省桐城市特色农产品,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其"色翠汤清,兰香甜韵"的品质特征,深得消费者的喜爱.自 1985 年桐城小花手工制作改机制加工以来,随着机制茶改革、小微型名优茶机及连续杀青理条机应用等加工设备及工艺的变化,加工工艺在不断优化改进.本文探讨桐城小花茶的加工工艺演变,研究不同杀青方式对桐城小花茶的含水量和感官审评的影响,进而优化桐城小花茶的加工工艺,稳定消费群体,为桐城小花制茶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桐城小花绿茶杀青方式感官审评

    基于"学习通"的《制茶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任广鑫陈志娜陈亮稳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茶学》是一门以茶叶加工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制茶技能为目标,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技术性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制茶原理、制茶工艺与方法以及相关品控技术,旨在培养具备制茶和茶叶研发能力的综合性实用型人才.为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培养其综合能力.本文分析了《制茶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学习通"平台作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载体,丰富教学元素,融合课程思政,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提升《制茶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学习通"制茶学混合教学模式

    近代中国青(米)砖茶贸易衰落的内外因分析

    陶德臣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中国青(米)砖茶贸易衰落的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时局动荡的影响,另一方面与茶商自身问题密不可分.从实际情况看,时局动荡又分为内乱影响、外患伤害两个方面.时局不靖使青(米)砖茶贸易环境受到极大破坏,而茶商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生产墨守成规,思想观念僵化;交通通讯落后,难与俄商竞争;经营方式陈旧,落后时代发展,导致茶商在大贸易环境恶化的条件下,难以重振雄风,最终难以逃脱衰落的命运.

    时局动荡茶商因素青(米)砖茶贸易衰落

    生活的艺术:中国茶文化的功夫取向

    王庚辰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夫及功夫论成为当今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功夫旨在为人的培养和改造中提出具体的指导,以功夫取向切入分析中国茶文化的内在脉络,有助于理解茶文化在人们实现艺术人生的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为了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理想,人们在长时间修炼的基础上开发茶事的形式,扩展茶文化的内涵,注入了乐道和入世的思想,在追求圣贤之道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昌盛.

    茶文化功夫功夫取向生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