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业用纺织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业用纺织品
产业用纺织品

陈旭炜

月刊

1004-7093

techtex@dhu.edu.cn

021-62752920

200051

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

产业用纺织品/Journal Technical Textil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各种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的综述;科研、生产技术报告;国内外有关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报导;有关专利、标准和测试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动态、市场信息和新闻简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物介绍

    1页

    轮船轮机员用新型智能化温控复合降温背心的试制及其降温效果评价

    卢浩张洲瀛陈佳晖傅亚婷...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一代降温背心在环境温度 40℃以上降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分别对其温控系统主机的核心元件、蓄电池和降温服进行优化,制成新型降温背心——新型智能化温控复合降温背心,以减轻轮船轮机员作业时的热负荷.选择 10 名受试者在 37、41 和 45℃的高温模拟环境下,穿着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新型智能化温控复合降温背心,测试并评价其降温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智能化温控复合降温背心在40℃以上环境温度中仍有显著的降温效果,且在不同的试验环境温度中,受试者穿着工作状态的新型降温背心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的降低,主观舒适度评分也明显低于穿着非工作状态新型降温背心的评分(P<0.05),人体舒适度提高.该新型降温背心设计合理,能有效减少人体热应激,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降温背心智能化温控高温耐受试验直肠温度降温效果

    传感器件在智能监测服装中的应用

    汪婉婉赵蒙蒙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传感器件及其电池、储能系统入手,介绍了它们的研究现状以及在智能监测服装中的应用,同时对智能监测服装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传感器件的微型化与柔性化,电池及储能系统的安全化与舒适化,监测系统精确化与专业化,是智能监测服装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监测服装传感器件电池与储能系统微型化柔性化

    《产业用纺织品》征稿启事

    14页

    "的确凉"及其历史作用研究

    周宏
    15-2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的确凉"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到 90 年代初主导我国服装面料市场 30 年的聚酯纤维混纺织物,特别是在 20 世纪 60-80 年代,风靡全国.依据官方档案、报刊及网络资料,阐释了"的确凉"的发明和商业化进程,分析了它引进我国后对当时的社会与经济产生的影响.

    的确凉聚酯纤维达可纶合成纤维

    金属纤维纺织品在工业上的应用与展望

    孙鹏陈文豆董锬姜飞龙...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金属纤维纺织品的类型(机织物、针织物、烧结毡),重点介绍了金属纤维纺织品在电磁屏蔽、燃烧器、玻璃热弯成型、过滤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金属纤维纺织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

    金属纤维纺织品电磁屏蔽过滤燃烧器

    电加热机织物的发热性能及发热均匀性探讨

    孟小奕和杉杉周心怡李嘉玲...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发热功率密度和温度均匀系数为指标,基于正交试验方案,探讨以不锈钢纤维纱为电加热元件的电加热机织物制备工艺.并基于九宫格取点法,优化温度均匀系数测试方法.研究发现:本研究中,温度测点取 81 点是可信的均匀度评价方案.电加热机织物的纬纱排列规律为 1 根不锈钢纤维纱+3 根黏胶纱、纬纱密度为 10.5 根/cm、组织结构为经二重 1/7 时,织物具有较为优异的发热性能,发热功率密度为857.23 W/m2;电加热机织物的纬纱排列规律为 1 根不锈钢纤维纱+5 根黏胶纱、纬纱密度为 6.5 根/cm、组织结构为经二重 1/3 时,电加热机织物具有较为优异的发热均匀性.

    电加热机织物发热性能发热均匀性不锈钢纤维正交试验九宫格取点法纬纱排列规律纬纱密度组织结构

    涂层方式对芳纶阻燃性能的影响

    刘经吉刘萍张薄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将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热塑性聚氨酯(TPU)弹性体、铝银浆(AlU)组成质量配比不同的4 种膨胀型阻燃聚氨酯银浆(IFR/TPU/AlU)溶液,再将4 种溶液分别以直接涂层方式和发泡涂层方式涂覆于芳纶织物表面,探究2 种涂层方式对芳纶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锥形量热测试和垂直燃烧测试等结果显示:阻燃性能最好的 IFR/TPU/AlU溶液配方为 m(APP)∶m(MEL)∶m(PER)∶m(TPU)∶m(AlU)= 12∶6∶2∶16∶20;与未涂覆的芳纶织物相比,试样ZT-3和试样FP-3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总释放热分别降低了 74.3%、9.9%和 76.9%、10.2%,残炭率分别为 7.4%和 7.5%.涂覆芳纶织物的纬向阻燃性能优于经向阻燃性能,直接涂层芳纶织物的阻燃性能优于发泡涂层芳纶织物的阻燃性能.

    芳纶织物直接涂层发泡涂层阻燃性能热释放速率峰值总释放热残炭率

    磷酸二氢铵与硅烷偶联剂在纺织浆料中的应用与研究

    李格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INSTRON万能强力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探讨磷酸二氢铵加入由磷酸酯淀粉与丙烯酸酯组成的共混浆料的时机,研究磷酸二氢铵和硅烷偶联剂KH580 处理的共混浆料,所形成浆膜的成分和结晶度,以及对织物的上浆率.研究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铵在共混浆料糊化前加入,对共混浆料性能的提升效果更好.磷酸二氢铵会降低浆膜的结晶度,改善浆料的渗透性能,增加浆膜的强力.硅烷偶联剂对浆膜强力影响较小.两者共同作用时对浆膜性能有增强作用.改变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对上浆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增加磷酸二氢铵的加入量,织物上浆率增加.

    浆膜磷酸二氢铵硅烷偶联剂断裂强力结晶度上浆率

    WINGS FDY FLEX:FDY工艺更灵活、更可持续

    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