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毒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毒理学报
生态毒理学报

王子健

双月刊

1673-5897

stdlxb@rcees.ac.cn

010-62941072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2871信箱)

生态毒理学报/Journal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生态毒理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和促进我国生态毒理学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的全面发展。本刊主要报道:①污染物环境过程研究;②污染物对活体生物毒性研究;③污染物对于种群水平可能导致个体数量、基因率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研究;④污染物对个体水平生物化学、分子、物理结构和功能危害,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群落及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破坏研究;⑤生物标记物测试方法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⑥依据毒性测试数据和化学转化规划,评估化合物对整个环境(人体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和风险;⑦环境毒理学测试新技术/方法,典型区域环境污染的毒性测试;⑧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塑料和紫外线吸收剂对小球藻(Chlorella sp.)的联合毒性效应

    刘锦秦永强张彦坤鞠涵烨...
    368-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和紫外线吸收剂作为难降解、持久性强的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然而,这2类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污染物对海洋微藻的联合毒性仍不明确.本研究添加直径1 μm的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PS-MPs,10 mg·L-1)至不同浓度(50μg·L-1和 500μg·L-1)的有机紫外线吸收剂阿伏苯宗(butyl methoxydibenzoylmethane,BMDM)海水溶液中,对小球藻(Chlorella sp.)进行7 d的胁迫实验,从生长抑制率、表面形貌和物理特征、光合色素含量、氧化应激水平以及胞外产物(EPS)含量等指标揭示2种污染物对小球藻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50 μg·L-1和500 μg·L-1 2种浓度的BMDM单一胁迫时,小球藻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26.15%和42.05%,而2种浓度的BMDM与PS-MPs复合胁迫时,小球藻的最高抑制率则分别为15.38%和17.95%,BMDM单一胁迫对小球藻的抑制率高于复合胁迫.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细胞表面的观察发现,与BMDM单一胁迫相比,复合胁迫的小球藻表面凹陷较少,褶皱程度较低.同时,小球藻的表面黏度以及粗糙度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较低,氧化应激反应减弱.此外,与BMDM单一胁迫相比,复合胁迫的小球藻EPS合成量显著减少,藻胆蛋白(PBPs)的含量较低,而小球藻的细胞密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PS-MPs和BMDM的联合作用对小球藻的生长表现拮抗效应,即PS-MPs的添加能降低BMDM对小球藻的毒性作用.

    聚苯乙烯阿伏苯宗小球藻联合毒性原子力显微镜

    菜子湖线有机磷酸酯污染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相关性的初步分析

    黄风云马昆谷鹏飞王李耘...
    377-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的广泛应用导致其在环境累积并凸显其日益严峻的生态毒性问题.研究有机磷酸酯对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流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基因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这类新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并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分析了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间菜子湖线流域水体中OPEs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微生物进行分析,结合主坐标分析(PCoA)和冗余分析(RDA),探究了OPEs浓度变化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同时借助PICRUSt预测了微生物功能基因.研究表明,菜子湖线水域∑OPEs浓度均值从2021年11月的167.55 ng·L-1上升至2022年11月的177.48 ng·L-1.氯代类OPEs如磷酸三氯乙酯(TCEP)和磷酸三氯丙酯(TCPP)为主要污染成分,浓度分别达到数百ng·L-1级别.在微生物群落方面,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较高OPEs浓度下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其中相对应的菌属与OPEs含量呈正相关.通过FAPROTAX预测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群落具有化学异养、需氧化学异养、芳香化合物降解及硫化合物暗氧化等功能活性,暗示了该水域微生物可能具备对OPEs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同时,结合PICRUSt预测数据,微生物组功能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关键通路,进一步表明微生物可能通过这些途径参与OPEs的生物转化过程.本研究表明,菜子湖线水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OPEs污染影响,特定菌门的丰度变化可能反映出其对OPEs的潜在降解能力,为进一步探讨OPEs的环境行为及微生物修复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OPEs微生物群落引江济淮16SrRNA高通量测序功能预测

    外源钙对镉胁迫下美洲黑杨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孙琳刘美华伊力塔徐鹏...
    390-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外源钙(calcium,Ca)对镉(cadmium,Cd)胁迫下雌雄株美洲黑杨的生长和生理影响,探讨雌雄异株植物对Cd胁迫的响应差异,有助于了解外源钙提高植物Cd抗性的机制,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背景下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棚盆栽试验,研究了施加外源钙(2 g·kg-1)对土壤Cd(50 mg·kg-1 和 100 mg·kg-1)胁迫下美洲黑杨雌、雄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响应差异.结果显示,(1)外源钙显著提高Cd胁迫下美洲黑杨雌雄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增强雄株的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其中,100 mg·kg-1 Cd浓度下施加外源钙显著提高雌株的GSH含量.此外,在50 mg·kg-1 Cd胁迫下,施加外源钙显著提高雌雄植株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雄株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使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MDA)下降,说明外源钙能有效缓解Cd对美洲黑杨雌雄植株抗氧化酶系统的伤害;(2)50 mg·kg-1 Cd胁迫下施加外源钙显著提高美洲黑杨雌雄株的PS 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雄株气孔导度(Gs)显著上升,雌株的蒸腾速率(Tr)显著提高,说明外源钙能增强植株叶片对光的捕获能力,有效缓解Cd对美洲黑杨雌雄植株光合结构的伤害;(3)与单独Cd处理相比,钙能够抑制雌雄美洲黑杨根部对Cd的吸收,最高可使根系Cd含量降低19.7%,提高Cd耐受性.综上所述,外源钙能促进光合作用,减轻氧化损伤,增强美洲黑杨幼苗对Cd胁迫的抗性;在施钙条件下,与雌株相比,雄株的抗氧化性较高,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

    镉胁迫外源钙雌雄异株生长生理镉含量美洲黑杨

    典型废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释放特性

    周廷艺林发利韩志伟吴攀...
    404-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泥和锰渣等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放射性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分析了贵州典型的赤泥和锰渣样中238U、232Th、226Ra和40K这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利用静态浸泡实验研究了其释放特性,并对浸出液的释放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产生的赤泥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较老化赤泥高,电解锰渣中天然核素含量低于锰矿渣.废渣浸出液中核素比活度依次是40K>226Ra>238U>232Th,但固液分配系数(Kd)显示废渣天然核素的释放能力为226Ra>40K>238U>232Th,226Ra易被水浸泡或淋滤释放进入水体产生环境风险.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水质准则和美国环境保护局(United Stat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放射性核素风险评价结果显示,232Th水浸释放的环境风险较小;随着浸泡时间增加,锰渣中238U在90 d时均超过了WHO(10 Bq·L-1)和US EPA(11.1 Bq·L-1)限值,赤泥中仅老化赤泥在90 d时超出WHO限值.废渣浸泡7 d内226Ra均已超出WHO(1.0 Bq·L-1)和US EPA(222 Bq·L-1)的限值,226Ra释放风险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导致不断增高,第90天时新鲜赤泥分别超出31.09倍和14.00倍.226Ra释放产生的高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应是废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释放风险管控的重点对象.

    废渣天然放射性核素静态浸泡固液分配系数放射性风险

    天然低共熔溶剂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陈珏殷志敏裴晓丽李睿...
    416-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新型绿色溶剂——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al deep eutectic solvents,NADES)的植物毒性,本研究选取白菜、蜜瓜、西葫芦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分析5种NADES在不同浓度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当NADES浓度在0~2 000 mg·L-1范围内时,基本无影响作用;而当浓度超过6 000 mg·L-1时,则较明显地抑制了种子萌发.同时,同一种NADES对不同植物种子的毒性作用强度不同,其中对蜜瓜的抑制作用最强.此外,蜜瓜幼苗中根和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均与处理液浓度呈正相关性,表明NADES导致蜜瓜幼苗氧化胁迫,进而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因此,NADES在高浓度时对植物种子具有胁迫作用,在必要的毒理学评估之前,NADES不应被视为无毒或低毒溶剂.总而言之,本研究结果为揭示NADES的植物毒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天然低共熔溶剂种子植物毒性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