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意与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意与设计
创意与设计

辛向阳

双月刊

1674-4187

creation_design@163.com; creation_design@yahoo.cn

0510-85326770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蠡湖大道1800号

创意与设计/Journal Creation and design
查看更多>>《创意与设计》是由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学主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承办的一份以产品创意设计研究为主体、兼及各设计专业方向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国内刊号:CN32-1794/TS;国际刊号:ISSN 1674-4187;)本期刊创刊于2008年,2010年起将改版为双月刊。改版后,本刊将融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50年来教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经验优势等全部资源,在以产品创意设计为核心的大设计研究中凸显出前沿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力求及时介绍国内外设计领域的最新理念、方法、动态和成果,致力于为行业界和教育界提供权威的、专业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平台。作为无锡本地区创意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一份全国性学术刊物,我们诚挚地希望它能在无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此,本刊编辑部特别希望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最后感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身感知与纪念性展陈设计

    丁雅晴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身性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认知方式过于依赖表征量化的手段,强调人的身体运动、互动等更为直接的感知途径在信息生成中的效应,能够在特定主题与内容的设计中发挥出明显作用与功能价值.因此,将具身认知学说运用于纪念性展示空间与展陈设计方法之中,将有助于提供新的创意方向与表现方式,从而有效生成受众的体验感与认知度.本文试图以3种典型案例的设计手法进行具身理论的印证与解析,讨论以具身性所获得的沉浸感与深度体验,以使其成为纪念性展陈设计效应得以提升,展陈内容得以记忆、传承、反思及获取教育意义的积极途径.

    具身理论现场感知设计策略设计案例解读

    宋元"漆盏瓷化"现象探究

    韩荣张昕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元存在陶瓷、漆器、金银器等不同工艺门类相互融汇现象,"漆盏瓷化"便为该现象的典型.本文以盏类器具形式互鉴表征与动因为切入点,探索该现象所蕴含的时代特质,尤其将工艺同构的技术现象引向社会层面,再剖析"漆盏瓷化"的文化语境,阐释综合比较视野下传统造物文化基因由机体到生态的演化图式.

    宋元漆盏瓷盏同构

    文化记忆理论视域下的民族品牌可持续发展——以景宁"中国畲乡"为例

    陈立萍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牌是符号学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征.文化记忆具备初始的品牌特征,也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化记忆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出的6个特征与品牌基于主体能动性的5个向度在发生机制和构建原理上具有相似性和交叉性.文化记忆通过构建主体内在凝聚力和外在识别性而获得本民族的群体身份认同,民族品牌通过主体的主动能力与主观能动性强化记忆、突显符号、构建形象.本文依据文化记忆理论,深入思考民族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民族文化记忆与景宁"中国畲乡"品牌的互文性对话,并展开基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中国畲乡"品牌识别与传播.

    民族品牌文化记忆品牌主体自觉可持续发展中国畲乡

    乡村振兴语境下普通高校乡土文化认同的本土化设计人才培养

    李民舒小坚李双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人才为先,设计人才是乡村焕发活力的关键因素.普通高校作为人才的输出地,应培养大批有深厚乡土情结的设计人才,让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本文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进程中普通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策略探索,提出了普通高校本土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包括在"技""艺""道""乡"4个方面,培养学生具备精湛的技术、卓越的艺术能力、正确的价值引领与扎根于乡村的情怀.通过将乡土文化认同与设计人才培养融合,能更好地适应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实现乡村文脉与设计创新的有机结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促进乡土文化认同与设计人才培养的融合.

    乡村振兴普通高校乡土文化设计人才

    "礼"的尊崇与"俗"的融合——《礼制与造物:明清山东礼仪服饰研究》书评

    梁惠娥
    102-104页

    第八届米兰设计周|江南设计持续闪耀米兰

    封2页

    未来设计师大赛|江南学子再创佳绩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