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湘南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湘南学院学报
湘南学院学报

李映山

双月刊

1672-8173

xnxyxb@yahoo.com.cn(文科);hnxnxyxb@163.com(理科)

0735-2865113

423000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北路8号

湘南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艾丽丝·门罗小说的手足伦理书写

    周凝绮陈煊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对家庭伦理叙事情有独钟,手足伦理作为家庭伦理的组成部分,贯穿她的家庭伦理叙事.手足伦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让人无法割舍的亲情伦理关系,是人类情感的重要支撑.门罗将手足间的竞争、友爱、疏离等关系嵌入小说作品中加以体察,揭示出现代手足伦理关系的多元化状态,表现出对构建和谐手足伦理的强烈渴盼.

    艾丽丝·门罗手足伦理古老的竞争自我保存

    论陈瓘流寓郴州期间的诗歌创作

    黄文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郴州处于湘粤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作为流官的目的地,抑或过往驻足之地,许多人在此地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北宋后期著名谏官陈瓘流寓于此,以岭南意象入诗,融入佛教禅宗思想,形成了清丽疏朗的诗风,丰富了郴州流寓文化内涵,彰显了岭南地域文化特色.

    陈瓘流寓郴州

    变雅歌诗的谲谏形态与抒情走向

    张世衡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谲谏的核心和原则是不直言君王过失,含蓄委婉并不是其唯一形态.变雅歌诗呈现出怨刺与劝谏主体相分离以及怨刺与劝谏对象相分离两种谲谏形态.西周末年礼乐制度的更迭,使得尺度不一的书写共存,而变雅歌诗的多元风貌,表明谲谏在言谏制度和礼乐精神赋予的规范性之外,具有了推动个体抒情文学发展的过渡意义.

    谲谏"变雅"时代怨刺劝谏礼乐制度

    从《受戒》看汪曾祺小说的饮食意蕴

    瞿先飞刘慧玲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饮食不仅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也蕴藏着某种精神追求.汪曾祺多次将饮食融入小说的描写当中,无论是清淡的果蔬,还是油腻的荤腥,都从侧面展示了人物的性格与生活态度.在《受戒》中,汪曾祺通过简单的食物描写和饮食构造突出了平凡人的烟火气息和俗世的人情生活,彰显了独特的人文关怀,显现出别样的意蕴.

    《受戒》汪曾祺小说饮食意蕴

    罗什本《金刚经》术语英译历时研究

    马杰森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自建罗什本《金刚经》一对多汉英平行语料库,从术语构词法视阈对《金刚经》中的高频佛典术语的英译按构词类别展开历时研究.不同时代译者所瞄准的目标语读者群的不同以及一种默认的统一标准的缺失,导致部分佛典术语的英译缺乏定译.将术语构词法作为术语英译的参考校标,遵循罗什的术语翻译策略,有助于佛典术语英译的定型以及促进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

    鸠摩罗什《金刚经》术语英译翻译策略

    跨语言通感隐喻研究之语料库进路

    颜一野曹盛勤程凯文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得益于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语料库已成为近年来通感隐喻研究的重要手段.以英语为首的印欧语系相关语料库研究占主导地位,其他语系,除汉藏语系中的汉语外,通感隐喻研究相对较少.各语言的通感映射模式既有具身认知的共性,也有文化特异性.目前研究多采用人工为主、计算机为辅的"半自动"五步研究法,亟需提高其自动化程度.未来可着力于不同语种或语系的对比及跨学科研究,深挖通感隐喻认知神经机制,探索其在翻译和语言智能等方面更大的应用价值.

    通感隐喻语料库映射方向具身认知

    "魂"的部分异体考正

    白萌薇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亡"和"鬼"为构字部件的字是由"魂"的声符"云"讹变成义符"亡"而来的,它们都是"魂"的异体字,并非"魅"的异体字.声符""是声符"云"讹变成义符"亡"的重要一环.形声字"魂"讹变成"从鬼从亡"的会意字的原因包括人们对"魂"构形理据的误解、字体演变和书写材料的影响以及传抄失误.

    讹变异体字

    从数理语言学看《儒林外史》原貌问题

    童辉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林外史》的原貌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而数理语言学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计算机将代表吴敬梓写作习惯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整本小说中不符合吴敬梓写作特征的章节.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儒林外史》中虞博士、郭孝子、萧云仙、凤鸣岐及陈木南故事的文字数据存在异常,这几回目的内容应有伪作混入,且伪作者并非一人.所以说,《儒林外史》的原貌绝非五十六回.

    《儒林外史》原貌语言学数据统计分析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杨红英
    98-10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精神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思想精神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培育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感;二是涵养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用真理伟力开创美好未来;三是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建党精神,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持续推进高校思政课内涵建设,是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伟大建党精神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

    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赵梦雷王明月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潘光旦是我国近现代颇有造诣的教育思想家,他站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舞台上高瞻远瞩,积极汲取中华文化之精华,将"中和位育"作为通才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自由教育作为通才教育思想的精髓,全人格教育作为通才教育思想的目的旨归,为构建通才教育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潘光旦通才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人才培养要夯实通识知识,融通跨专业课堂教学;弘扬人文学科价值,构建通识课程体系;丰富全人格教育理念,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个体"位育",促进国家整体"位育"的形成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潘光旦通才教育"中和位育"全人格教育自由教育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