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湘南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湘南学院学报
湘南学院学报

李映山

双月刊

1672-8173

xnxyxb@yahoo.com.cn(文科);hnxnxyxb@163.com(理科)

0735-2865113

423000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北路8号

湘南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敦煌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困境及策略

    徐晓卉马燕子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敦煌文化与高校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将优秀敦煌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有利于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敦煌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同时,要用数字化等新科技赋能敦煌文化的传播,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与敦煌文化的广泛接触.此外,高校教师应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增强敦煌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加速敦煌文化与高校课堂的深度融合.

    敦煌文化高校思想教育文化价值

    《好邻居日记》中的代际共同体叙写

    周芬芳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长篇小说《好邻居日记》摹刻老龄化社会之境,蕴含时代之忧和应对之策.作品聚焦以莫迪为代表的老年女性生存困境的突围,突出了以中年为纽带,联系老年和青年,探索出老、中、青三代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理想共同体构成方式.作为著名杂志副主编的中年女性简娜在与老年女性莫迪相处的过程中,陪伴照顾了莫迪,而莫迪的自立自强与对生命的热爱使得简娜成长蜕变,人格更为完善.简娜是其侄女——青年女性吉尔依赖、信任和学习的对象,同时又接受来自吉尔的安慰和劝解,二者都实现了精神成长.作品中呈现的代际共同体养老模式想象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启发意义.

    多丽丝·莱辛《好邻居日记》代际共同体

    七月派文论中的鲁迅形象

    邓姿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七月派成员以回到历史现场和逼近为人为文原点的真诚建构属于他们的鲁迅形象.在他们的文论中,鲁迅最本质的形象是思想文化领域里与旧中国封建传统鏖战的最勇敢的猛士,是用文学启蒙民智以改良社会的最坚定的践行者;鲁迅及其富有意味的文学实践、思维范式为七月派理论生成提供了巨大的阐释空间,七月派理论体系中的三个重要命题,都可从鲁迅那里找到内在的、有力的立论依据,鲁迅是七月派理论体系的奠基者;鲁迅一面身披铠甲向敌人进攻,一面饱含深情温柔地眷顾战斗的青年,这个形象满足了七月派青年对"父"者的完美想象.

    七月派鲁迅形象启蒙精神七月派理论体系"父"者

    贵州彝族出嫁歌"阿买恳"的角色转换功能研究

    宝媛洁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赫章彝族出嫁歌"阿买恳"是主要流传在贵州彝语东部方言区的彝族民间歌谣之一,包括彝族传统婚礼中姑娘出嫁时举行各种仪式的用歌和与出嫁主题相关的民间歌谣,是彝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彝族女性通过成婚这一仪式,从女儿转变为新娘,依托出嫁歌,得以顺利实现这一社会身份的转变.在仪式过程中,"阿买恳"发挥了用集体智慧规范角色观念的作用,为新娘的角色转换提供情感宣泄方式,帮助新娘认识与接受新的社会角色,并在活态的仪式表演中延续贵州彝族的文化风俗与传统习惯.

    彝族出嫁歌角色转换

    词体正文本的叙事性

    张悠然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作整体由正文本和副文本构成,虽然受到体性限制,但词的正文本展现出了具有词体独特美质的叙事潜能.词文具有叙事性,在局部叙事、细节叙事、片断叙事上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后世批评亦对词体中的情节与人物设定、结构手法等叙事成分作出指认.词从初始阶段便开始了叙事尝试,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逐渐展现出了与其他文体不同的、迂曲委婉的叙事特性,以事象与事境的层累、时空场景的营构实现篇幅短小之下指涉对象的丰富与叙事空间的拓宽.

    词体正文本叙事性

    莫言《丰乳肥臀》中的性别文化建构及话语裂缝

    高航航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乳肥臀》是莫言送给母亲的礼物,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文化弑父"和对女性的讴歌,"女性情欲书写"以及"民族历史中妇女的显在"是作者为女性立言的主要向度,"力比多"遗失与代代渐弱的文化讽喻则是作者对上官家族男性塑造的着力点.作品表层的确实现了"阴盛阳衰"的性别文化建构,深层却隐存着男性话语与传统性别秩序,整体呈现出"男性声音表达"与"构建新性别文化"之间的话语裂缝,这种"双重本文"的呈现揭示着解构传统性别秩序的任重道远.

    《丰乳肥臀》性别文化建构话语裂缝

    道义情态构式"有+Pro+V+的"的多维考察

    杨恩惠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Pro+V+的"是汉语口语中的框架型习语构式,属于承诺类道义情态构式,具体表达"说话人基于当前事件状况,预判、承诺或警示'Pro'很可能会面临大量与'V'有关的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况",且具有预期事态、提请注意、传达信息、表明立场的语用功能.从语言内部来看,"有+Pro+V+的"的来源主要受到句法结构"有+Pro+V的N"的影响,并因成分易位、句法省略,经历了关系小句降级过程.从语言外部来看,其生成主要受到了"认知可别度""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受"有+Pro+V+的"构式的强势影响,在语境限定作用下经构式压制能够激活[+动态]语义特征的形容词亦可进入该结构,形成"有+Pro+A性质+的"构式,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有+Pro+V+的"道义情态结构特征语用功能生成条件

    《可洪音义》音注校勘再探

    欧阳婷张义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部对手写佛经中疑难俗字进行训释辨析的大型佛经音义书.此书规模庞大,注释精当,可谓后出转精.然可洪以一己之力撰此皇皇巨著,难免有所疏漏,加之后世辗转传刻,现存所见本多有讹舛.归纳来看,此书音注之误失主要可分为五类:字形相似误识、音注对象误作、"易字"直音误辨、音切标示字误用、文字误增减.

    《可洪音义》音注疏误校勘

    走进田野: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建设的思考

    陈敬胜尹兴
    100-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建设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能力为核心的社会实践类课程成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难点之一.湘南学院"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走进田野,开展田野教学,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场域田野化、教学主体多元化及教学方法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微观层面为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社会实践类一流本科课程田野教学

    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探析——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谷显明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教育发展承担着前所未有的时代使命.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总体良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教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较为满意,绝大部分毕业生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但在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合作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待改进和优化的问题.为此,地方高校需要完善目标评价机制、构建毕业要求支撑、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协同育人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条件保障基础、完善质量监控机制、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

    专业认证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