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池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池州学院学报
池州学院学报

何根海

双月刊

1674-1102

xbbjb2001@yahoo.com.cn;xbbjb@czu.edu.cn

0566-2748603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

池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池州学院学报》前身《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本刊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欢迎校内外作者投稿,尤其欢迎傩文化、九华山佛教文化、皖江文化、生态经济、非金属材料科学等方面具地域性与学术性的特色论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带一路"背景下皖企"走出去"语言服务需求研究

    夏梦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安徽"走出去"企业不断增多,对语言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结合"走出去"皖企面临的语言环境状况,通过调研数十家企业的语言服务需求,发现其需求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特征,不同行业所需服务类型各有侧重,且对非通用语种的需求日益增多,亟需复合型外语人才.因此需要通过政府、企业、高校及语言服务行业多方共同努力,提升本省语言服务能力,助力安徽企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外语人才"走出去"企业

    论曾国藩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刘婉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证物质生活条件,曾国藩继承祖辈耕读传家之风,在家庭中提倡劳动教育.曾国藩训诫子女通过劳动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磨炼坚韧的意志,塑造优良的品质.劳动教育不仅让曾氏一族持久兴盛,还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有所启发.家庭应及早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历练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创新型劳动技能,使之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曾国藩耕读传家劳动教育家庭教育

    大学生精力管理与学习效能关系的研究

    王霞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对学习的精力投入程度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学习效能也是研判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探讨大学生精力管理与学习效能的关系,对643名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女生情感精力高于男生,本科生在不同精力和学习效能维度上高于专科生,大四学生在不同精力和学习效能维度上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文科生思维精力高于理科生;听过和做过精力管理的学生学习效能各维度得分高于未听过和未做过精力管理的学生;学习效能各维度与精力管理各维度呈显著性正相关,精力总分对学习效能总分的回归效应显著.

    大学生精力管理学习效能

    基于生态理论视角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探析

    吕甜雪安燕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模型作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框架,对已有研究成果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以及宏观系统这四个情景进行考察.虽然每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不同系统中的研究成果数量差距大.通过构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生态系统模型,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方法.

    社会性发展生态系统模型学前儿童

    延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启示

    王玉莹方章东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百年党史中,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时期.党结合时代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吸收、改造知识分子.对延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的方法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汲取经验、获取启示,能使党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培养知识分子自我革命意识,树立知识分子劳动价值观.

    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

    晋察冀边区植树造林的政策演变与现代启示

    于燕鹏肖述剑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植树造林作为模范边区晋察冀坚持敌后抗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治理恶劣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满足了战争所需、获取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晋察冀边区政府在植树造林运动中坚持植树利益与农民利益相结合,通过明确保护林木职责、林木归属所有权、地主和佃户"权""利"分配等规定,使得人民群众参与育苗、植树、护林等活动有法可依,解决了晋察冀边区面临的关键问题,为军民抗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进入新时代,厘清晋察冀边区植树造林的政策演变,凝练其经验做法,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中国共产党植树造林生态治理

    光绪朝皖江地区水灾及官赈研究

    金城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绪朝皖江地区频繁水灾导致农业歉收、绝收,灾民众多,甚至出现人口伤亡,农业生产力水平下降,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社会矛盾尖锐.清廷与皖江地区州县官府采取多种救灾措施:调拨钱粮赈济灾民,抢修溃决圩堤,消退积水,补种粮食;朝廷对灾区施行缓征与蠲免,减轻皖江灾区经济负担;皖江地区官府开展工赈,以修复圩堤为重点的灾后重建,恢复圩区农业生产;皖江地区州县调整农业结构,引进湖桑,推广蚕桑业生产.晚清政府采取系列救灾民生保障体系,不仅可以帮助皖江地区灾民渡过灾荒,还可以稳定灾后社会秩序,是皖江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但吏治腐败严重地阻碍了官府灾荒救助机制成效的发挥.

    光绪朝皖江地区水灾官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皖江区域的乐舞艺术探究

    陆娟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政权的频繁交替,使得其文化也体现出多元的特征.而包括皖江区域在内的江南,则进入政权相对稳定的六朝时期,在南迁北方士族的影响下,经济、文化均有一定发展,甚至形成了"六代豪华"的局面.原本在中原流传的百戏、清商乐舞等传入江南,与当地乐舞进行了融合,并产生出新的乐舞形式.通过文献调查法、思辨法、历史研究等方法,探索这一时期皖江区域的乐舞,有助于了解六朝时期江南乐舞文化,并对中国舞蹈史研究形成有益补充.

    魏晋南北朝皖江区域舞蹈艺术

    从《只此青绿》热看中国古典舞的新发展

    宗怡然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缩影,对中国舞剧的艺术创作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而《只此青绿》的成功"出圈"亦受其影响.尽管不能将中国古典舞在当下的发展与《只此青绿》作片面对应,但或可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即:青绿腰下的"身体"写意、"诗""剧"合一的情境叙事和"剧场"至"春晚"的传播更迭,从而可以窥出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新态势.

    中国古典舞只此青绿国潮美学

    传统徽派版画图像再造与美术馆数字化传播

    姚征帆郜雪倩于芳雪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像再造是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传统徽派版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古籍插图形式留存于世,图像资源十分丰富.为此,我们应当深刻认识传统徽派版画图像再造的必要性,萃取其精华内容,以实体美术馆为平台数字化多元展示传播,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在实处.

    徽派版画图像再造美术馆数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