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池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池州学院学报
池州学院学报

何根海

双月刊

1674-1102

xbbjb2001@yahoo.com.cn;xbbjb@czu.edu.cn

0566-2748603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

池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池州学院学报》前身《池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月创刊。本刊为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池州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化学、文化、艺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欢迎校内外作者投稿,尤其欢迎傩文化、九华山佛教文化、皖江文化、生态经济、非金属材料科学等方面具地域性与学术性的特色论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民健康视野下皖南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

    王海彬王小琴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池州市传统民俗文化发展为案例,以其文化性、教育性、娱乐性、健身性为切入点,从全民健康视角,对皖南传统民俗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归纳.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皖南传统民俗文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深化领域融合、开展非遗进课堂、加强多方协作、监督考核五大发展对策,为皖南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为促进皖南传统民俗文化与全民健康、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全民健康传统民俗文化全民健身池州SWOT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扶贫阻滞因素分析与对策

    赵永兴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从厘清体育扶贫的内涵出发,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扶贫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新时代体育扶贫是体育工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产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重属性,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目前体育扶贫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阻碍因素,其中包括认知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等.为此,需拓宽宣传渠道,深化价值认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创新扶贫模式,建立体育扶贫长效化机制,加强监督与反馈,建立体育扶贫长效化机制等.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扶贫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乡村振兴体育扶贫阻滞因素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理路探析

    赵永明张游游杨贝贝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的客观要求,是有效助力思政课提质增效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是着力涵养青年大学生知史爱国奋发有为的现实要求.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存在着内在耦合关系.而把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就是要通过思政课这一主渠道、主阵地,讲透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讲实建党精神的价值引领,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讲活建党精神的文化之蕴,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讲好建党精神的实践之道,提升思政课的影响力.

    伟大建党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思政委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机制——以外语类课程思政为例

    张龙然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班级管理中设立思政委员是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工作的创新,可以在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外语专业思政委员建设需要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建设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合平台,提升思政委员课程思政管理水平尤其是自我管理水平,从而保障思政委员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管理的效力.

    思政委员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探析

    章清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微视频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立足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剖析问题,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实践教学路径,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从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微视频实践教学思政课

    思政视阈下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探究——以"中药药剂学"课程为例

    陈艳君李芳王芳高雷雷...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尤其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及专业教育融合的情况,分析了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下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结合我校以专业课程教育为载体,将劳动教育融入中药药剂学课程体系,对"专业+劳动"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劳动教育专业课程课程思政中药药剂学产教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传媒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以"电视广告策划与创意"为例

    董雨虹曹敬波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与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对传媒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和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创新思维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学改革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纲领性文件的修订完善开始,但最终都需要落实在课程教学实践之中.以微观的"电视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切入,经过更新课程教学理念、调整课程教学定位、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新增智慧教学平台、改进课程评价标准等改革实践,明显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视野,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与成就感,为向社会输出更多复合型、创新型的高质量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传媒类课程改革提供经验.

    新文科课程改革一流课程电视广告-

    "以文融旅"的理念下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

    王新冯福友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多数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存在教学体系滞后、缺乏与行业接轨的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实践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结合文旅融合的市场需求和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以挖掘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为切口,加强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三个层次,构建"三方融合,三品并进"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艺术设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以文融旅"

    黄大年团队赋能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黄珊珊王勤梅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依据已有研究成果,从黄大年教学团队精神视角,分别从成员、目标、中介和机制四个基本要素,进一步探讨赋能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黄大年团队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赋能

    "项目"导向的实践基地建设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服装CAD实践基地为例

    韦玉辉苏兆伟童超梅袁惠芬...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以"项目"导向为抓手,对目前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组织、实验条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及绩效评价的建设思路,以安徽工程大学和北京彤羏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服装CAD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为例,详细说明了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能为高校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导向服装CAD服装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