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档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档案
档案

宛志亮

双月刊

1004-2733

dana@chinajqurnal.net.cn

0931-8516901

730010

甘肃省兰州市雁滩路3680号档案杂志编辑部

档案/Journal Archiv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档案》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启迪思想、指导工作”。本刊锐意创新,传递档案信息,扶持学术新秀,广纳百家直言,博采众说之长,开展学术探讨,反映工作动态,努力成为档案工作者的知音,文秘工作者的益友,史料研究者的助手。本刊长期坚持“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的办刊风格,突出学术性、史料性、文化性、可读性,视角新颖独特,内容雅俗共赏,既面向档案学人、文档工作者,更面向社会大众,国际、国内公开发行,欢迎订阅并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省档案工作会议召开

    李荣忠
    3页

    甘肃省档案馆召开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会

    王紫琪
    3页

    "图簿"一词源流考

    丁海斌唐文洁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簿"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档名词之一.据目前考证,"图簿"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有地图、户籍之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簿"也扩展出官府文书、契约文书和登记簿等其他文档义项.该词出现后,在古代的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整体上数量不多,明清时期的使用频次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图簿"作为文档名词,其本身词义较狭窄,同义项名词较多,因此具有较高的可替代性和时代性.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形态结构等的变化,"图簿"的文档含义指代范围锐减,并逐渐被其他含义更为精准且专业化的文档名词替代,演变成了历史词汇.

    图簿文档名词档案历史语言学

    国内档案学硕博士学位论文学科属性与主题分析

    许曌冯四清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999至2022年档案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分类号和关键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分别从档案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属性和主题两个维度,详细学科分类、学科大类、二级学科分类及高频关键词的频次、时间演化、共现网络及主题社区等七个指标进行可视化和量化分析,得出档案学学位论文学科属性与主题特征:学科融合的广泛性、学科聚合的集中性、研究主题的多样性与融合性、研究取向的明确性与时代性、知识融合的相对滞后性等,并提出档案学研究展望,以期为档案学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档案学学位论文学科属性主题社区复杂网络

    "一带一路"视域下档案赋能中尼两国文化交流合作研究

    郑慧常佳雯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和尼泊尔作为友好邻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国图档博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众多成果,体现出档案在其中的赋能作用,包括弥补民族文化的缺失、推动学术研究和促进历史和文化交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等.未来可以通过加强档案归档和收集、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促进档案开放共享、提升档案展览与宣传等路径来强化档案的这些作用.

    "一带一路"档案档案工作国际交流合作

    档案学专业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认同: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耿晨旭任越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文科建设有序推进的大环境中,档案学专业教学也需要适时而变,在适应学科建设的同时,注重培养专业学生的情感认同.在档案学专业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主要需要学生对其中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育人功能进行深刻感悟,理解意涵旨趣.增进学生对档案学专业的情感认同,对将育人功能转化为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创新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明显推力.进而,从教师层面思考增进学生情感认同的实践路径,包括设计适应新文科建设的课程体系、开展高质量实验实训活动、依托创新创业实践引领、教师的躬亲示范与优秀校友的影响.

    档案学专业教学情感认同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维护祖国统一、地方安定的蒙古族忠诚卫士

    张文轩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城鲁土司衙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兰州市行政区内唯一存留完整的明代大型建筑群.其主人连城鲁土司始祖为成吉思汗五世孙.自明初受封至民国中期改土归流,世袭十九世,享祚五百多年,在全国土司中所罕见.本文用大量事实说明,这种殊荣与历代鲁土司的显赫文治武功有关.他们摒弃了狭隘的民族偏见,对各民族群众一视同仁,始终忠于国事,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地方的安定,文教的昌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立下了汗马功劳.鲁土司文化的研究对促进新时代的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的完整统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连城鲁土司衙门旧址蒙古族妙因寺显教寺雷坛

    全民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生活调查研究工作探赜

    王晓荣王淯杰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民族抗战时期,由于革命形势发展、整风运动开展以及妇女工作作风转变的迫切要求,陕甘宁边区决定深入基层,开展妇女生活调查研究工作,此后将其不断拓展推进,并且特别就妇女生产劳动与妇孺卫生问题进行典型调研,以此了解边区妇女的生活状况以及实际需要.通过妇女生活调查研究工作广泛而深入的开展,陕甘宁边区妇女工作作风发生深刻转变,妇女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动员妇女参加生产、保障抗战物资供给,改良旧式接生方法、保护妇婴特殊权益,缓解家庭矛盾冲突、维护边区和谐稳定和调整优化教学方式、增进妇女文化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回顾全民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生活调查研究工作,也将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妇女事业发展提供历史经验与借鉴.

    全民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生活调查研究

    沈梦兰《五省沟洫图说》考述

    李俊易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梦兰《五省沟洫图说》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治河类书籍,传世三种版本.该书继承了明代周用、徐光启等人所提出的沟洫治河设想,进一步阐明了"沟洫"的具体形制及其应用实施步骤,将古人之法与当时的河工建设相联系,提出了一套较为可行的河运治理方案,受到了后世杨守敬、李鸿章等人的重视,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治河类书籍.作为刊刻本治河水利典籍,其中所附《河工三省交界全图》在表现嘉庆八年衡家楼黄河决口情势的同时,概括性地传达出沈梦兰治河思想的精髓.从该书的角度出发,不仅可以研究沈梦兰的治河思想与学术思想,也为了解其仕宦交游经历与清代河工情况等方面提供文献资料,有助于深入研究清代黄河的人文地理及历史大事件.

    沈梦兰《五省沟洫图说》《河工三省交界全图》舆图绘制

    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度的实践省思与法治进阶

    潘盛龙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职业信用评价的基础载体,可视化、动态化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不仅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风险决策的参考,同时亦成为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政府监管创新的重要体现.然而,当前我国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设的实践发展并不乐观,其面临信用法制的碎片化、体系建构失范以及功效追求失衡等诸多困境.未来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度的优化势必要在法治框架的指引下实现"碎片化"规则到"整体性"规则的跨越,加强与现有各种法律制度的衔接融合,在内容记录、管理机制、查阅利用、监督修复等多个层面实施精准回应,提升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的规范化水平.

    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法治化职业信用评价风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