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档案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

双月刊

1001-201X

010-64035109

100007

北京张自忠路3号

档案学通讯/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档案专业学术性刊物。研究档案学、文书学的基本理论,探讨档案工作、文书工作及档案教学工作中的新问题,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强国战略下档案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逻辑理路

    周林兴黄星鲍志芳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根脉,必须通过创新性发展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布局,档案领域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指引,从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任务出发,立足档案文化的内涵精粹与精神特质,结合时代语境与实践需求,通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高举档案文化使命旗帜;解锁时代进阶密码,实现档案文化现代转化;构筑交流互鉴格局,扩大档案文化国际影响;锻造专业人才引擎,汇集档案文化智力支撑,探明新时代档案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逻辑理路.全面推动档案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强国档案文化

    重构档案馆学的现实意义、内容体系和主要路径

    徐拥军王兴广郭若涵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馆学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建设以来,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未进入档案学主流分支学科之列.档案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需求与档案学科体系建设的理论召唤,要求加快重构档案馆学.档案馆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馆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其研究内容包括档案馆元问题、档案馆业务建设、档案馆组织管理、档案馆外部环境与档案馆史等.立足于档案学这一上位学科,重构档案馆学需溯本正源、贯通融会、同生共长、博采众长、跨界融合,其主要路径包括:清晰明确档案馆学的学科定位、科学确立档案馆学的学科范畴、积极铸牢档案馆学的学科共同体、合理借鉴档案领域外的学科经验、创新开拓有别传统的学科增长点.

    档案馆学档案学档案馆分支学科学科体系

    论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本土化建构

    张帆陈烨郭硕楠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路径之一是坚持档案学研究的本土化道路,需要明确相应的建构要点."立场-问题-概念-目标"四大要素组成了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的本土化建构逻辑.在立场维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逻辑立场和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在问题维度,要科学回答档案事业的"四个之问";在概念维度,要立足档案学概念的困境,推动概念供给;在目标维度,要建构自主反映和解释中国档案学实际情况和全面服务和指导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处理好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理论传承与理论创新、扎根问题与理论转化之间的关系.

    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本土化知识生产档案学人

    档案数字叙事理论框架构建与实践案例研究——以北海银行档案为例

    闫静李雪婷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个新兴概念,"档案数字叙事"源于档案叙事与数字叙事的理论耦合,近年逐渐成为档案开发利用的理论支点.基于概念分解法对"档案数字叙事"进行概念拆分,明确其所涉及的关键要素定义;从数字叙事与档案叙事在叙事场、叙事逻辑、叙事类型和叙事服务四个维度上的耦合关系出发,明确"档案数字叙事"的生成机理;在借鉴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将数字叙事理论的核心构念"文本架构""互动模式",以及"情感沉浸"目标引入档案叙事研究,形成具有"四个维度、两条主线、一个中心"的档案数字叙事基本理论框架;并以北海银行档案的叙事性开发为例,对构建的理论框架进行实践性检验.

    档案数字叙事数字叙事档案叙事概念分解法

    档案数据论:大数据时代档案学新论域

    杨鹏金波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成为档案界理论研究前沿与实践探索热点,档案数据论域正在形成.立足大数据环境,从哲学研究三个基本层次,系统探索档案数据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构筑档案数据理论知识体系,指导档案数据管理实践.本体论层面,重在探索档案数据内涵要义、价值形态与运行规律,破析档案数据元问题,夯实档案数据理论基础;认识论层面,旨在从思维观念角度,探析档案数据认知观,构建档案数据认知体系;方法论层面,聚焦档案学科范式转型,重塑档案数据理论研究、业务管理、产业融合与人才培养方法,打造档案数据智能科学范式,助力档案事业数据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积聚、激活与实现: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化探析

    黎安润泽牛力王睿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据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对企业来说,档案数据要素潜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具体表现为洞察经营全貌、协同业务决策与预测发展趋势等.为回应现实环境对档案工作的新期待,基于价值链理论与价值导向档案数据研究路径,构建企业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化策略机制,从资源维、业务维、制度维、技术维、共享维、客体维与主体维七个维度积聚多模态、多来源、多主题的档案数据要素潜在价值,重构档案数据内容以激活知识价值,合理配置档案数据产品,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表现为通过技术能力变革、应用场域跃迁与产品供需转型,驱动企业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化有序实施.

    档案数据要素数据要素价值化价值链理论新质生产力

    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单轨制转型与深化路径分析——基于对国家档案局试点项目的追踪

    苏依纹张茜雅王雨晴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电子档案单轨制管理实践已步入稳定发展阶段,有必要在此阶段把握整体进展,从前沿实践中分析最新转型进展,审视现存问题,为各企业提供可行的深入转型路径.以国家档案局的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项目为基础,通过案例研究法进行追踪分析发现,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轨"向转型大幅加深,保障设置显化延展.但仍需从"坚持企业电子档案单轨制转型'冷加速'""建立核心业务与数据双重驱动理念""面向经营决策拓展开发场景""协同构建行业级电子档案管理政策规范"四个路径来促成更深入的转型改革.

    企业电子档案单轨制电子文件归档

    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审思——基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文本评析

    赵丰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电子档案管理在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知识创新和价值挖掘、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及时发布,回应和满足了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的实践需求.总体而言,该办法具有较为完备的体系框架,并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新近法律法规进行了有效衔接.但在践行和落实过程中,业界仍需对电子档案的定义与属性、电子档案的全流程管理和主体法律责任的全覆盖等内容进一步分析与诠释,以为全面理解和科学适用新办法提供助力和参考.

    电子档案档案管理合规利用全流程管理

    《档案法》评注编纂:功能定位与范式构想

    马识途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档案法》在经过历次修订后,相较过去已日臻完备,但伴随国家现代化水平不断拔高,档案事业的发展步入纵深阶段,许多与《档案法》具有强关联性的法律不断涌现,导致涉及档案事业的诸多技术概念与规范用语也亟需进一步改进、充实和解释.然而,短时间内再次启动《档案法》修订确实有违立法逻辑,并不可行.这导致了立法论的式微,需要解释论补足.法律评注以对现行法的解释技术为核心,是承担这一任务的必要载体,在如今亦不应缺席.它可以通过对《档案法》及其关联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和学理阐释的归纳提炼,为档案学界与实务界搭建桥梁,帮助消解档案法规范的适用困境,并更加精确地把握好《档案法》的完善路向.因此,需要在明确《档案法》评注编纂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其进程、篇幅、体例、格式、内容和素材作出恰当阐释.

    档案法法律评注法教义学依法治档

    《档案法》效力性质研究的理论反思——"软法"还是"硬法"的规范分析

    何晓琴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法》的效力"软硬"判断从软法性条款研究进路予以展开是一个适当的讨论视角.以《档案法》的档案定义条款、档案安全隐患条款与立法目的条款为例展开分析,认为当前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均不甚准确.导致"不甚准确"的缘由在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使用"连接词"的分析方式不够恰当也不准确;二是所运用的语义分析方法忽略了语言经济性原则;三是分析过程中未能区分《档案法》不同规制对象的公私属性;四是未重视《档案法》本身的篇章结构信息;五则在于当前的"软法性条款"分析范式存在着对软法理论原旨的误用.今后通过软法性条款视角分析《档案法》的效力"软硬"时可以从上述五点着手,以获得一个更为稳妥合适的结论.

    《档案法》软法性条款定义条款立法目的条款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