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档案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档案学研究
档案学研究

付华

双月刊

1002-1620

010-63018706

100050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档案学研究/Journal Archives Science Stud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档案专业学术性刊物。结合我国档案事业的实际,开展学术研究,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色档案文化共情传播:问题分析、运行机理与策略优化

    孙大东杨子若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情传播有助于红色档案文化高效传播的实现.本文认为,红色档案文化共情传播存在偏重传播内容要素而轻视其他要素、注重传播方法更新而忽视内容匹配、重视单向传播输出而缺乏互动反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红色档案文化共情传播的外在生成机理与内在过程机理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深挖共情要素与创新传播表达、构筑媒体矩阵与善用传播技术、增强互动体验与重视受众反馈的优化策略.

    红色档案文化共情传播运行机理

    共同体记忆:红色档案影像叙事的记忆逻辑与新文化向度

    张燕丁华东周月友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影像通过叙事与想象,实现对红色记忆的影像书写.红色档案的影像叙事蕴含共同体记忆的生产逻辑,以内容阐释、话语表达和意义建构的统一,推动从唤醒再现到流动传播再至共享凝固的共同体记忆活化过程.面向新时代新文化的传承创新要求,红色档案的影像叙事可从文化生产主体上的人民中心叙事、文化生产方式上的数字叙事和文化生产内容上的美好生活叙事三个向度展开,以推动构筑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网络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红色档案红色记忆影像叙事共同体

    档案智能编研的内涵阐释与模式构建研究

    李甜关陟昊寇远涛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档案编研具有挖掘和激活档案文化资源、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建设和弘扬档案文化的重要作用,是档案事业融入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数字文化建设大潮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之一.文章在梳理档案编研发展历程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围绕解决档案编研痛点,从主体、客体、手段和成果四个方面分析档案智能编研的变化,总结出其机械化、去经验化、知识化的内涵特征和从劳动密集向机械密集、从以编为主向以研为主、从批量制作向个性定制转变的三大形式特征变化,并围绕资源层、数据层、知识层、技术层、功能层构建了档案智能编研模式,以指导档案智能编研实践.

    档案智能编研编研模式智能操作智慧决策知识组织

    档案库房鞘翅目害虫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丁双玫陈菲荆秀昆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鞘翅目害虫是目前档案库房中最常见的有害生物之一,害虫严重爆发时,被蛀食的档案纸张被大面积毁损且无法修复,所以档案虫情监测和预防极为重要.由于库房中害虫成虫采集难度大、害虫形态虫态差别大、发生规律各异、专业人员紧缺等,档案库房鞘翅目害虫的快速准确鉴定成为一个难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利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子鉴定,利用线粒体基因组的COI基因片段,建立了档案鞘翅目害虫DNA条形码数据库.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利用分子数据将三种害虫的成、幼虫进行配对,为解决幼虫形态鉴定困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本研究讨论了如何更好地结合形态数据和DNA条形码数据进行物种鉴定,说明了 DNA条形码技术能利用最少的取样实现快速高效鉴定档案鞘翅目害虫常见种类各虫态样本的目标.

    档案害虫DNA条形码COI基因

    智能激光技术在纸质档案修复中的机理研究与应用译介

    谢华斌邵炜霖程雅辉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纸质档案修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无论利用物理方法(诸如刀刮)还是化学方法(诸如漂白)处理纸质档案的墨渍、霉菌及其他污染类型,均会对纸张纤维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针对上述技术瓶颈,本文综述了近三十年来激光技术用于纸质档案清洗修复的实例,分析了激光清洗多种类型污染物的作用机制,提出利用智能激光技术修复纸质档案的新思路,即基于激光作用于纸张纤维的"烧蚀冷却"原理,利用智能控制平台对拟清洗位置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污染物灵活调控激光器的波长、功率、偏振等参数,最终实现纸张纤维无损高效清洗的修复目标.

    纸质档案激光清洗墨渍真菌狐斑

    古典装帧形式资料修复研究

    张羽吴晓红张燕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装帧形式资料是我国与他国文化交流、共享的见证,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与历史保存价值.随着保存时间增长、早期保存环境较差等原因,古典装帧形式资料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严重影响其利用和长期保存.本文以古典装帧形式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比其与中式装帧古籍在书芯载体材料、装帧形式、修复技术要点、修复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参照中式装帧古籍的常用修复技术手段,制定修复技术路线,探讨修复技术方法,以期为古典装帧形式资料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古典装帧形式资料修复技术古籍修复

    清代文书拟制中的错写——基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档案的实例考察

    赵彦昌韩瑞鹏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档案文本对清代文书拟制阶段错写实例进行分析,是"活化"历史档案内容的过程,有助于"十四五"时期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整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相关档案,发现清代官员文书拟制中的错写大致可分为数字错写、名称错写、避讳错写、其他错写.虽然有多位官员共同把控文书拟制工作,但由于缮写错误具有隐蔽性、避写规定过多、前期调查不清等,使得不少文书内错写未被相关官员检出.清统治集团在面对此类案件时,会依据律例规定、皇帝意愿、官员自告等要素进行综合判定,致使同一类型案件惩处结果也有可能存在不同.

    清代文书拟制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