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文力

双月刊

1001-1579

batterie@126.com batterie@yahoo.cn

0731-85141901

410015

湖南省长沙仰天湖新村1号

电池/Journal Battery Bi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第一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池专业科技综合期刊。《电池》的英文摘要早已被多家国内外公认的权威文摘刊物收录,并被美国Advanced Battery Technology和美日联合出版的ITE Battery Newsletter等多家专业刊物引用、推广和宣传。1992年、1997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并多次获省、部级一等奖,1999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2004年又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称号,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再次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电池》是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已发行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报道电池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为主,兼顾国外经验和动态,可供电池界人士及高校师生、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为商业、商检、外贸、消费者和电池用具设计生产人员所必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孔铜箔对硬碳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田文燕班宵汉刘富亮陈晓涛...
    364-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电池的内阻,影响电池的倍率和循环稳定性.以常规铜箔和多孔铜箔作为集流体制备锂离子电池,通过SEM、极片电阻、接触角和恒流充放电等测试,研究铜箔带孔对电池容量、倍率性能及循环性能的影响.与常规铜箔相比,以多孔铜箔作为集流体制备的极片具有更低的电阻率和更佳的电解液浸润效果,制备的扣式半电池以 0.1 C在 0.001~2.500 V循环 3 次进行化成后,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提高了 149.50 mAh/g和207.03 mAh/g;在 10.0 C倍率下的平均放电比容量达 127.21 mAh/g,较常规铜箔制备的电池提升了 46.28%;以 1.0 C在0.001~2.500 V循环 200 次后,电池的容量保持率达 52.85%,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得到提升.

    锂离子电池多孔铜箔硬碳容量循环性能

    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张长安杨丽杰曹新龙贾彦龙...
    369-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可加速Li+在无定形碳中的扩散速度.采用纳米硅、沥青、生物质碳,通过喷雾造粒、高温热解法制备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表面分析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通过恒流充放电等实验研究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制备扣式电池的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 1 692.5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 90.7%.制备的 18650 型电池在 2.75~4.20 V循环,以 1.00 C循环 616 次的容量保持率为 91.44%;以 0.50 C充电、1.00 C放电循环447 次的容量保持率为 94.48%,高于沥青碳-硅复合材料的 84.90%和 91.98%,说明该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好.

    锂离子电池负极硅-碳复合材料生物质碳沥青碳电化学性能

    一定预紧力下过放电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李艳红王盈来屠芳芳相佳媛...
    374-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试数据中心用磷酸铁锂/石墨锂离子电池在有无预紧力下过放电的性能.该电池具有高倍率长循环特性,可持续以 5.00 C放电2 000 次.对电池进行0~3.65 V、0.20~3.65 V、0.50~3.65 V、0.80~3.65 V和1.50~3.65 V等5 个过放电电压区间的循环测试发现,随着放电截止电压降低,循环衰减加快.有夹具可提升同一循环区间下的电池寿命,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SEM和XRD测试发现,有夹具电池的界面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更小,外部压力可减少电极界面空隙,增加接触面积,抑制产气带来的Li+活性损失,提升循环性能.无夹具电池的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微观变化,导致循环衰减更严重.电池即使在过低电压下储存,也不会出现容量的衰减.

    过放循环区间预紧力夹具储存倍率循环

    基于马斯定律优化VRLA电池快充参数

    汤秀芬米晨
    379-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充电时遵循的马斯定律,提出在充电过程中加入负脉冲放电去极化,减少过电势,既能提高电池初始充电可接受电流,又能提高充电可接受率的脉冲快速充电方法.制作用于 12 V/20 Ah以下VRLA电池的脉冲快速充电电路,通过多次充电实验,确定具体的充电阶段和优化的充电参数.VRLA电池脉冲快速充电电路通过第一阶段较大电流恒流充电,在较短的时间内尽量充入较多的电量,第二阶段优化充电参数的脉冲循环快速充电,可减小电池的浓差极化,充电效率大为提高,从而达到快速、无损充电的目的.

    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马斯定律脉冲快速充电参数优化负脉冲放电

    《电池》开通万方论文查重系统

    382页

    无机钠源对O3-NaNi1/3Fe1/3Mn1/3O2性能的影响

    谢伟超朱贤徐吴志康唐朝辉...
    383-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O3 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Ni1/3Fe1/3Mn1/3O2 具有高比容量、低成本和较高循环寿命等特点.为探究钠源对该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 Na2CO3、NaOH、NaHCO3 和 Na2 SO4 等无机钠盐为钠源,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得一系列的 O3-NaNi1/3Fe1/3Mn1/3O2 材料,通过 SEM、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RD、比表面积分析等检测手段分析钠源对 O3-NaNi1/3Fe1/3Mn1/3O2 材料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不同钠源制备的材料均为一次颗粒聚集而成的多晶结构,平均二次粒径D50 均小于 5 μm;以Na2CO3 作为钠源得到的O3-NaNi1/3Fe1/3Mn1/3O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佳,组装的扣式电池以0.1 C在 2.0~4.0 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 141.7 mAh/g、库仑效率为 95.4%,以 1.0 C循环 100 次,放电比容量从137.2 mAh/g降低至 114.3 mAh/g,容量保持率为 83.3%.

    钠离子电池无机钠源NaNi1/3Fe1/3Mn1/3O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关于检测学术不端的公告

    《电池》编辑部
    389页

    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在线快速CT检测技术

    葛春平李育林薛渭萍刘康...
    390-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行业对电池质量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叠片式电池X射线检测方式存在的图像遮挡和不能直接测量x、y方向包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向重建技术.通过 2 维(2D)定位切片位置,重建 3维(3D)体素数据的两张x、y方向切片图像,再进行正负极顶点定位,实现对包覆量的直接精确计算.使用所提方法的快速CT检测设备与传统 2D检测设备相比,误判率可降低 2~3 个百分点.

    锂离子电池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叠片式电池包覆量

    锂离子电池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研究

    邓晶晶李智星谢天泽颜普东...
    395-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锂离子电池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对市场抽查的 60 批次 18650/26650 型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分析,测试常温外部短路、过充电和热滥用试验项目等.60 批次 18650/26650 型锂离子电池产品,8 批次常温外部短路项目检出问题,问题检出率为 13.3%;1 批次过充电项目检出问题,问题检出率为 1.7%;4 批次热滥用项目检出问题,存在起火、爆炸的风险,问题检出率为 6.7%.存在问题可能是因为:锂离子电池本身在工艺设计或生产过程中缺乏安全保护措施、未严格执行锂离子电池产品相关标准以及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或者安全意识不强等.

    锂离子电池18650型电池26650型电池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短路过充电热滥用

    《电池》杂志投稿邮箱

    3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