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文力

双月刊

1001-1579

batterie@126.com batterie@yahoo.cn

0731-85141901

410015

湖南省长沙仰天湖新村1号

电池/Journal Battery Bi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第一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池专业科技综合期刊。《电池》的英文摘要早已被多家国内外公认的权威文摘刊物收录,并被美国Advanced Battery Technology和美日联合出版的ITE Battery Newsletter等多家专业刊物引用、推广和宣传。1992年、1997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并多次获省、部级一等奖,1999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2004年又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称号,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再次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电池》是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已发行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报道电池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为主,兼顾国外经验和动态,可供电池界人士及高校师生、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为商业、商检、外贸、消费者和电池用具设计生产人员所必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物介绍

    605页

    PEMFC阴极流道结构的优化数值模拟

    赵洋林佩俭孙俊才
    606-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极流道结构的优化,可提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性能.提出一种在正方体上加工通孔使截面呈格栅状挡块的设计.创建将格栅挡块加入到PEMFC阴极流道中的三维(3D)模型,研究对PEMFC性能的影响.在固定开孔率为 0.36 的前提下,开孔数量越多,PEMFC性能越好.当开孔数量为 25 时(GB-25),PEMFC的功率密度与未添加格栅挡块(GB-0)的相比可提高 17.0%.研究多个格栅挡块在阴极流道中的排列方式对PEMFC性能的影响,发现当多个开孔数量为 16 的格栅挡块等距分布在阴极流道末端时(GB-16-3BE),PEMFC的性能最好,功率密度与GB-0的相比,提升了 19.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流道格栅挡块功率密度性能

    多晶材料NaNi1/3Fe1/3Mn1/3O2的合成与性能

    王洪波张亚兰张佳怡马大千...
    612-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未来储能市场和低速车领域,钠离子电池前景广泛,正极材料的选择很关键.采用共沉淀法并结合高温烧结制备层状氧化物NaNi1/3Fe1/3Mn1/3O2(NFM333),借助XRD、SEM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NFM333 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NFM333 材料为典型的O3 结构,呈现多晶特征,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和稳定的循环性能.材料以 0.3 C在 2.0~4.0 V充放电,-20℃、-30℃和-40℃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 20℃下的 85.55%、72.88%和 45.19%.循环伏安(CV)测试发现,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较高的离子扩散速率和良好的离子迁移动力学.

    钠离子电池NaNi1/3Fe1/3Mn1/3O2(NFM333)多晶材料共沉淀法

    空心硬碳球低温下的储锂机制及性能

    郭建强龚展鹏任家旺张平...
    617-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硬碳是一种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间苯二酚和甲醛溶液为原料合成前驱体,制备 3 种不同烧结温度(700℃、800℃和 900℃)下的空心硬碳球(HCS-700、HCS-800 和HCS-900),并对 3 种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及低温储锂性能测试.3种硬碳材料中,HCS-800 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合适的孔径.在-20℃下,以0.2 A/g电流在0~3 V循环,HCS-800 负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 104 mAh/g,第 100 次循环时为 93 mAh/g,均高于HCS-700 和HCS-900 负极.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在-20℃下,HCS-800 负极的赝电容机制储锂占比为 78.13%,在 3 种硬碳负极中最高.

    硬碳赝电容机制低温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电池》青年编委招募进行中

    621页

    微通道型氨裂解制氢反应器的模拟分析

    卢星辰陈蕊詹志刚唐浩林...
    62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微通道型氨裂解制氢反应器的性能,建立三维稳态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研究反应器内速度、密度、温度、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分布情况,以及流道长度和操作条件对NH3 转化率的影响.随着反应的进行,由入口沿着流道长度方向流体流速增加,密度则下降;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在入口处附近最显著,氨裂解反应主要集中在微通道的前半段,在基准工况(温度 773 K、压力101.325 kPa和流量400 mL/min)下,距离入口50%长度段内,至少有80%的NH3 发生了裂解;增加流道长度、升高温度、减少流量和降低压力都可提高NH3 转化率,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当温度T≥823 K时,即使流量达到800 mL/min、压力在 0.7 MPa下,NH3 的转化率也能达到 83.79%.

    制氢微通道数值模拟传热传质

    氟掺杂富锂层状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缪胤宝刘嘉曾杰彭望...
    628-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循环稳定性较差.为增强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设置F掺杂浓度梯度实验.采用聚合-热解法,通过优化丙烯酸聚合过程中的原料比例,制备Li1.2Ni0.13Co0.13Mn0.54O2-xFx 材料,探究F掺杂比例对正极材料微观形貌和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定量分析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同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容量释放情况.采用XRD、SEM分析样品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测试分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F掺杂可提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x=0.03 时,样品LMNC-F0.03 的层状结构明显,阳离子混排程度低,电化学稳定性最优.以 0.5 C在2.0~4.8 V循环 100 次,放电比容量为 186.97 mAh/g,容量保持率为 85.76%,放电中值电压保持率为 84.93%;2.0 C倍率下的平均放电比容量为 147.68 mAh/g.

    F掺杂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聚合-热解法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电池》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首期示范工程录用定稿网络首发

    633页

    基于分数阶模型的锂离子电池SOC估计

    郭宝贵马潇男
    634-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的荷电状态(SOC)估算,有助于延长电池寿命并确保电池安全.由于电荷转移阻抗和扩散阻抗对应的时间常数不同,电池模型参数也不同.研究基于分数阶模型自适应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FOM-AFFRLS)的参数辨识,以实时捕捉遗忘因子和参数的变化,并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SOC.FOM-AFFRLS算法的误差为 1%,小于分数阶基于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FOM-FFRLS)、整数阶自适应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IOM-AFFRLS)和整数阶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IOM-FFRLS)等,验证所提方法在动态工况下正常工作时,具有较高的SOC估计精度.该方法能克服错误初始值引起的发散,SOC初值为 0.7 时,平均绝对误差小于 0.068,鲁棒性较好.

    锂离子电池参数辨识自适应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AFFRLS)法荷电状态(SOC)估计

    复配人造石墨比例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王盈来张欣瑞李艳红方玲...
    640-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人造石墨二次颗粒和单颗粒的最佳混合比例以及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SEM、XRD对复配石墨进行形貌及微观结构分析,对负极人造石墨二次颗粒及单颗粒不同配方质量比(3∶7、5∶5和 7∶3)进行验证,参考国标GB/T 36276-2018,对比倍率、高低温、存储自放电及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25℃下 2.0 P(800 W)放电容量、5℃低温能量保持率、25℃自放电、25℃下0.5 P及1.0 P循环性能在二次颗粒与单颗粒复配质量比为5∶5时表现最优.常温以0.5 P在2.50~3.65 V循环 1 459 次,能量保持率为 95.2%,以 1.0 P在 2.50~3.65 V循环 2 500 次,能量保持率为 88.7%.

    单颗粒二次颗粒复配人造石墨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