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经济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
当代经济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

冯根福

双月刊

1002-2848

djkx@mail.xjtu.edu.cn

029-82657048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016信箱

当代经济科学/Journal Modern Economic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积极研究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深入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进展,及时报道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动态,积极为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民,为振兴和繁荣中国经济及西部经济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定位、研究对象与研究主线

    白永秀刘盼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学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结果,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学科定位及其研究内容共同决定它属于理论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以揭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规律和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践为研究任务,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为研究对象,以追求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的协调统一为研究主线,是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新质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公平与效率

    中国经济"三重压力"下的积极财政政策与财政货币协同

    杨脉刘定
    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对于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加强政策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拟合了 2019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消费与劳动供给数据的演变路径,模拟了"三重压力"的经济环境,进而定量测算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和社会福利效果,探讨财政货币协同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面对"三重压力",政府增加民生支出能产生显著的消费乘数,切实增进社会福利;第二,相对于税收融资的货币主导型政策组合,债务和通货膨胀融资的财政主导型政策组合能够提升公共投资的稳增长效果;第三,相对于货币主导型政策组合,减税降费会持续放大财政主导型政策组合下的财政政策效果,并且改善财政政策空间.因此,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可暂时转向财政主导型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改善应对"三重压力"的能力;同时,积极财政政策应平衡好生产性和民生性支出,在发展中稳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中国经济"三重压力"财政政策效能政策协同财政乘数社会福利效应民生支出公共投资减税降费

    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波石有为
    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利用2004-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规模扩张、市场竞争和有偏技术进步在市场一体化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市场一体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据此提出要充分考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深化市场一体化改革,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市场一体化收入分配劳动收入份额全国统一大市场

    数据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广义内生增长模型的分析

    蒲林波严成樑
    4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正在改变着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变革的速度和渠道,进而深刻影响经济增长.通过刻画竞争性数据和非竞争性数据在不同部门的特征,构建由创新、人力资本、数据三方驱动的广义内生增长模型,探究数据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数据缓解了技术研发的拥挤现象,拓展了人力资本的积累边界,并提升了二者的稳态收敛速度;扩大数据共享和缓解隐私担忧双管齐下才能带来适宜的经济增长;政府根据产出规模和支出比例进行数据补贴能进一步促进数据释放经济增长效应.由此,揭示出数据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具体机制;论证政府进行数据补贴和相关投资的必要性;基于数据共享提出"保留消费",以此为消费效用和隐私泄露风险权衡下的增长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数据经济增长效应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内生增长模型

    赋能中的分化:数字技术扩散与中国南北经济增长"失衡"

    张国胜严鹏李欣珏
    6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授权专利信息测算省级层面的数字技术扩散及其分化,在此基础上探究数字技术扩散分化对中国南北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验证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数字技术扩散在中国南北分化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无论是经济的总量规模、人均状况还是发展质量,数字技术扩散分化都扩大了中国南北经济增长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扩散在中国南北分化导致了南方与北方之间人力资本的不平衡积累、产业升级的不平衡演进和市场潜能的不平衡拓展,进而影响了南北经济增长差距.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南方与北方在市场激励机制与信息化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人口流动与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是数字技术扩散在中国南北分化的重要原因.因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顺应数字化浪潮,一方面要防止数字技术扩散过度分化,另一方面要将数字技术扩散与实体经济的全方位、全过程融合作为主要抓手,不断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数字技术扩散经济增长南北分化地区差距区域协调发展

    线上激励、市场分割与企业创新

    于良春宫园园
    7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构建市场分割下封闭经济体内线上线下销售模型,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及2015-2022年Wind数据库上市公司线上销售数据,探讨线上市场销售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市场分割程度变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分割由于同时存在"本地市场锁定效应"和"市场萎缩效应",对企业创新投入程度呈现倒U型影响;线上市场销售的"市场扩张效应"激励企业提高创新投入;随着市场分割程度的不断提高,两类市场的重叠性增强,"市场替代效应"逐渐凸显,弱化了线上销售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行业要素密集度和企业规模等特征会对线上销售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产生异质性影响.因此,应减少各种形式的市场分割,进一步推动市场整合,从而更好发挥线上销售激励企业创新的作用.

    线上激励市场分割创新投入市场锁定效应市场萎缩效应市场替代效应

    双创政策与文创产业创新活跃度——来自双创示范基地的证据

    梅红成晋婕雷雨欣
    9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浪潮重塑着世界创新版图,针对当前中国经济承压加大、创新活力不足的难题,文化创意产业以其独特魅力和潜在增长动力,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2013-2021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双重差分法(DID)分析双创政策对省域文创产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及省域文创产业发展要素禀赋异质性对政策效果的影响,探讨双创政策对文创产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双创政策显著促进了省域文创产业创新活跃度的提升;第二,双创政策实施效果受到省域文创产业发展要素禀赋异质性的影响,提升文创产业创新活跃度可从消费市场需求、创新要素供给、数字技术赋能三个方面入手;第三,人才集聚、市场竞争是提升双创政策效果和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应持续关注市场发展机遇、夯实产业资源基础、促进新兴技术赋能,多方位助推产业创新发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双创政策文创产业创新活跃度人才集聚市场竞争

    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讨论与经验证据

    赵宸宇李炳钰
    10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应该如何转型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理论层面梳理劳动力成本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制,并使用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劳动力成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科技行业以及高市场竞争度行业,劳动力成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更强的驱动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劳动力成本可以通过增加数字投资、促进数字创新以及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的机制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供给侧的创业环境以及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在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劳动力成本通过驱动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企业应重视利用数字化转型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政府应大力支持企业创新驱动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劳动力成本攀升问题.

    劳动力成本数字化转型数字投资数字创新数字人才

    功能性产业政策如何促进绿色创新?——来自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经验证据

    戴魁早杨新宇陈阿丽
    11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创新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有效推动绿色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制造业发展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制造业发展战略这一功能性产业政策如何影响绿色创新.研究发现:制造业发展战略作为一种功能性产业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且对创新的"量"和"质"两个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显著增强了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在引领型、优质型和特色型城市中,政策效果更好.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强化了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绿色信贷、政府科技支持和环境权益保护等机制,但对环境规制机制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此外,对于工业化水平较高、非资源型、受到环境目标约束和位于"两控区"城市,战略实施的政策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应重视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制度设计,优化制造业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激励约束机制,重视与当地政府治理效能的政策措施有机结合.

    产业政策制造业发展战略绿色创新激励约束机制要素资源配置政府治理效能

    虚拟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

    宋林张蕾蕾
    13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虚拟集聚增强城市经济系统内在稳定性和发展韧性,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将集聚外溢衰减效应纳入虚拟集聚指标构建中,考察虚拟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约束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虚拟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缓解了地理集聚溢出的空间距离约束,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虚拟集聚的韧性提升效应随着虚拟集聚的深化发展不断减弱,具有正向边际递减的非线性特征,并且受城市区位和市场化程度约束存在差异,对非中心城市、东部城市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劳动、资本和技术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是虚拟集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机制.因此,要顺应产业集群虚拟化趋势,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快虚拟集聚进程,借助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适度平衡城际间经济韧性差距,实现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共同提升.

    经济韧性虚拟集聚要素配置效率集聚衰减效应城市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