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金融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西南大学、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当代金融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西南大学、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双月刊

2096-4153

ddjryjbjb@163.com

023-67677131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56号2号楼4层

当代金融研究/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为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金融类财经月刊,注重学术性、政策性、实务性、权威性,力求反映国内外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设有 “理论探索”、 “金融改革”、“金融监管”、“金融调控”、“金融创新”、“国际观察”、 “农村金融”、“区域金融”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研究——来自PSTR模型的经验证据

    罗春玲王定祥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转换变量,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由扩大效应变为缩减效应,在阈值前后的转换呈现平滑快速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复杂的非线性效应,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要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才能发挥作用,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破解收入分配难题以实现共同富裕.

    数字金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PSTR模型

    我国普惠保险的内涵、发展模式及其增收效应研究——基于"长尾理论"与农户调查数据分析

    武建辉李蕊傅巧灵
    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惠保险提高了"长尾"群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发展普惠保险是完善我国保险业服务体系,缓解金融排斥,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长尾"人群提供低门槛、可持续、高效便捷的、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是普惠保险未来发展的重点.基于现有研究,对普惠保险的概念、内涵及特点进行界定,梳理我国普惠保险的发展脉络与模式,总结其发展特点.同时基于对四川、江西、山东以及辽宁四省1 61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普惠保险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正向影响且有着"相对益贫式"的增收特点,还会通过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劳动时间、贷款获取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家庭收入,进一步分析发现,普惠保险对能够使用互联网的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强.因此,应重视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提供便捷的保险供给产品、加大普惠保险宣传力度、完善要素流动市场.

    普惠保险发展模式长尾理论农户增收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文献综述

    杨夙吴雨昕
    3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新的演变特点.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现有文献,总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及推进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时间维度梳理相关热点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的研究脉络.研究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户籍、土地、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制度性障碍,同时受到个体特征、家庭背景、人力资本和社会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结论指出,多重制度性障碍和个体因素阻碍农业转移人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现有政策在推进市民化方面存在不足.建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投入,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农业转移人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新型城镇化

    ESG评级助力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挑战与监管建议

    黄鹂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绿色金融正成为金融行业最具活力的发展领域,绿色金融中的ESG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普及.ESG评级是ESG投资中的重要环节,对ESG理念的兴起、ESG体系概况和ESG评级的起源发展进行详细梳理;ESG评级与绿色评估认证在概念起源和业务实践上存在交叉关系,与传统信用评级在评级目标、评级机构、被评对象和评级信息来源、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结果展示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差别.目前,国际上ESG业务快速发展,主要国家对ESG的监管大多采取强制措施或自愿性准则方式.我国ESG评级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ESG评级市场存在缺乏行业规范、信息披露机制有待完善以及ESG评级方法和利益冲突管理有待提升等问题;同时,我国对于ESG评级业务尚未出台明确的监管规定.为进一步助力绿色金融发展,建议规范ESG评级市场、制定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政策、逐步建立ESG评级方法体系、加强ESG评级的国际交流.

    绿色金融ESG评级信用评级绿色评估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一种"U型"关系

    卜亚唐敏
    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科技冲击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行模式,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必然会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基于2014-2023年中国514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如何"赋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研究表明:(1)从动态视角来看,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绩效间呈现"U型"关系;(2)从影响机制来看,金融科技发展通过成本运营渠道、信贷风险渠道、中间业务渠道来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3)从异质性角度来看,相较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行,金融科技对农商行与城商行绩效提升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应引领金融科技,护航银行科技融合;商业银行应深化科技合作,提升金融服务效能;金融科技企业应创新引领,助推银行数智升级.

    金融科技经营绩效U型商业银行

    国际流动性冲击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及时变特征研究

    秦伟广
    7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采用SDR权重加权法及主成分法分别对国际流动性与我国金融稳定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短期内存在波动性,长期内均呈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基于SVAR模型冲击响应分析,国际流动性冲击和M2对我国金融稳定有正向的冲击影响,而GDP则有负向的冲击影响.依据方差分解结果,国际流动性冲击是影响我国金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依据断点回归验证了国际流动性冲击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我国货币政策当局可根据经济形势,综合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M2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利率,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化解国际流动性冲击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

    流动性冲击金融稳定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经营管理协同发展研究

    武晓珺
    9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与民众福祉紧密相关.金融机构积极适应形势变化,但仍有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未能有效融入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未能形成经营发展与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的核心竞争力;在服务管理过程中,从业人员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尚需加强,服务流程有待简化;在投诉管理方面,部分金融机构被动性应付,缺乏统一性管理;投诉管理前台、中台、后台及各条线的职责不够明晰;对客户投诉的监测分析、反馈应用和预警分析的重视程度不足;处理客户投诉的机制探索及经验积累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绩效考核模型和投诉管理模型,运用神经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研究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优化金融机构服务管理和提升投诉处理质效,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构建金融机构管理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实现高质量经营发展.

    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诉管理服务管理文化建设

    《当代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当代金融研究》编辑部
    107-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