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镀与精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镀与精饰
电镀与精饰

赵达均

月刊

1001-3849

DDYJS@126.com

022-2441059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美福园2号楼1门102

电镀与精饰/Journal Plating & Finish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专业技术类期刊。报道电镀及其他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的动态水平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及专题资料。理论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强调应用技术研究与探讨。本刊为中国引文统计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刊,为国外重要检索刊物所收录。适于从事电镀与精饰工作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者阅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空化效应的凹坑微织构润滑性能仿真分析

    唐友泉孟建兵董小娟战胜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凹坑微织构几何参数对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建立了考虑空化效应的三维流体润滑模型,采用Workbench软件对其进行CFD数值模拟计算,通过仿真分析研究凹坑微织构形状、深宽比和面积密度对微织构油膜净增压和摩擦系数的影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空化效应的存在是产生油膜净增压的关键因素;相比其它3种形状的凹坑微织构,圆形凹坑微织构拥有更大的油膜净增压和更小的摩擦系数,摩擦副润滑性能更好;随着微织构深宽比及面积密度的增大,结果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即油膜净增压先增大后减小,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探索出了圆形凹坑微织构的最优深宽比及面积密度,分别为0.02和20%.

    凹坑微织构几何参数仿真分析流体润滑空化效应润滑性能

    碱水电解用NiPOH-RuO2催化电极的析氢析氧反应研究

    李勇朱思达赵坤邵艳群...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解水制氢用电极材料对析氢和析氧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羟基亚磷酸镍(Ni11(HPO3)8(OH)6,缩写为NiPOH)具有多孔结构和丰富的活性中心备受关注,然而其低电导率以及相应的缓慢电子转移速率限制了其电催化性能.添加高导电性和活性物质提升电子传输效率和反应动力学,有望增强其在电解水过程中的催化活性与持久性.本文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上原位生长NiPOH-x at.%RuO2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计时电位法(CP)等研究RuO2含量对电极微观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辅以第一性原理计算探讨NiPOH-x at.%RuO2在全解水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添加RuO2可改变NiPOH微球的形貌,使其具有更大比表面积.Ni元素是由Ni2+和Ni3+组成,Ru由Ru3+和Ru4+组成.Ru掺杂使NiPOH的电子转移能垒降低,费米能级附近电子密度增大.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RuO2的加入明显降低了析氢过电位,NiPOH-3 at.%RuO2的析氢过电位最低为93mV,而NiPOH电极为161mV,NiPOH-3 at.%RuO2电极的析氧Tafel斜率同期达到最小.NiPOH-x at.%RuO2电极的析氢过程是以Heyrovsky步骤为主的Volmer-Heyrovsky控制反应.

    RuO2Ni11(HPO3)8(OH)6第一性原理计算电解水析氢反应析氧反应

    新型氮掺杂多孔碳/S正极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王亚清苏芸李娜都玲玲...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掺杂多孔碳(N—C)作为锂硫电池硫载体材料具有巨大潜力,它们可以限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溶解.在此,通过高温退火成功制备了源自一种三聚氰胺基有机聚合物(SNW-1)的N—C网络,并作为硫的载体材料成功制备出了 N—C/S.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仪(TGA)表征了 N—C/S的形貌和结构.N-C/S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在334.4mA/g下500圈循环后为709mAh/g,每圈循环衰减为0.09%)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167.2、334.4、836、1 672、3 344和8 360 mA/g电流密度下分别对应放电比容量为1 102、958、808、721、536和428 mAh/g).

    聚合物多孔材料氮掺杂锂硫电池

    AZ31镁合金FSP+激光重熔表面改性组织与性能研究

    刘刚连温鸿肖祥伟杨奥博...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扫描速度对FSP/激光重熔AZ31镁合金复合改性的组织、力学性能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体视镜、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研究了不同扫描速度下FSP/激光重熔AZ31试样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宏观形貌更加平整,晶粒尺寸随之细化,β相的含量也随之减小;扫描速度从1 200 mm/min增至1 800 mm/min时,熔凝区与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随之增大且均高于FSP-AZ31试样,当速度达到1 800 mm/min时,熔凝区显微硬度达到最大,为71.62 HV,相比于FSP-AZ31提升了 23.82%;当扫描速度增大,改性后试样的耐腐蚀性能逐渐增强,扫描速度为1 800 mm/min的试样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2.15×10-4A/cm2,但高于FSP-AZ31的腐蚀电流密度.

    AZ31镁合金搅拌摩擦加工激光重熔显微硬度耐腐蚀性能

    MoS2浓度对电沉积Ni-P-MoS2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王帅赵志浩李天乐李春玲...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业生产中腐蚀与磨损的问题,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 Ni-P-MoS2复合镀层,研究了 MoS2纳米颗粒的浓度对复合镀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纳米颗粒后复合镀层表面的胞状结构增大,耐蚀性能增强,当MoS2浓度为4 g/L时阻抗值最大,为32 000 Ω·cm2,并在盐雾试验20 d后升高至58 800Ω·cm2.随着MoS2浓度的升高,复合镀层硬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浓度为4g/L时硬度达到最高,为690.2 HV,同时MoS2的加入可以改善镀层的摩擦学性能,相较于Ni-P镀层,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分别降低了 39%和 55%.

    电沉积Ni-P复合镀层耐蚀性能摩擦学性能

    SnS2/还原氧化石墨烯合成及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

    涂敏陈息坤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水热法制备了SnS2/还原氧化石墨烯(SnS2/RGO)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N2吸附-脱附表征SnS2/RGO复合材料的物相晶型、化学基团、元素组成和比表面积与孔隙孔径.SnS2/RGO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组装纽扣电池.结果表明:电流密度100 mA/g条件下,SnS2/RGO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明显高于纯SnS2,SnS2/RGO复合材料第一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803 mAh/g,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然可以达到941 mAh/g,而循环100次后纯SnS2的放电比容量远低于SnS2/RGO复合材料,仅为198 mAh/g,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1 000 mA/g的高电流密度下,SnS2/RGO复合材料放电比容量依然可以达到696 mAh/g,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

    SnS2还原氧化石墨烯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电池负极材料

    盐酸基酸洗参数对SPHC热轧带钢的影响

    颜成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分析了SPHC热轧带钢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了酸洗参数以及抑制剂对SPHC热轧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及其酸洗机理.结果表明:酸洗温度和再生酸浓度越高,越容易快速去除氧化铁皮,同时也更容易导致过酸洗现象.在80 ℃,207.89g/L的再生酸溶液中加入0.5%的酸洗抑制剂,其酸洗腐蚀速率从5.00%下降至0.12%,缓释率高达97.51%,显著降低了试样的铁损,提高了带钢的表面质量.

    SPHC热轧带钢氧化铁皮酸洗参数带钢表面质量

    静、动态充氢对1 000 MPa级高强钢腐蚀及氢脆性能的影响

    高心心刘雨梁晓明曲震遵...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恒电位充氢条件下的电化学实验,静、动态充氢后慢应变拉伸试验研究了 1 000 MPa级高强钢在海水中的腐蚀及氢脆性能.结果表明:电化学充氢后材料的自腐蚀电位负移,腐蚀热力学倾向增大,析氢电位略有正移,析氢倾向增加.高强钢的静、动态充氢拉伸实验表明,充氢后,金属的断裂方式由韧性向解理和沿晶断裂方向转变,氢脆性能增强;静态充氢对材料导致的脆化和损伤程度要远高于动态,相对于静态充氢时间的加长,极化电位对材料氢脆性能的影响更明显.

    高强钢充氢腐蚀氢脆性能

    Ni5Al/85Ni-15C复合涂层的性能及应用

    所彭帮龙金胡林荣吉朋...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Ni5Al合金粉末和85Ni-15C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和火焰喷涂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试片和零件表面制备Ni5Al/85Ni-15C复合涂层.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结合强度、微观形貌、车加工后的表面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中润滑相石墨弥散分布于镍固溶体周围,镍熔滴包覆着石墨;黏结层组织较为均匀,氧化物少,无裂纹、界面分离、分层等现象产生.涂层表面洛氏硬度为66.62HR15Y,霍夫曼划痕硬度为9.5,黏结层的显微硬度为175 HV0.3,面层的显微硬度为70~170 HV0.3.面层的结合强度为11.52 MPa,断裂形式属于"混合断裂";层结合强度为23.86 MPa,断裂形式属于"脆性断裂".涂层车加工后整体平整,呈现金属光泽,无宏观缺陷产生.

    复合涂层显微组织表面洛氏硬度HR15Y结合强度

    Cr12MoV模具钢电沉积不同Co基镀层的抗磨损性能研究

    孙艳任伟和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高Cr12MoV模具钢的抗磨损性能,采用电沉积工艺在Cr12MoV模具钢表面制备Co-W合金镀层、Co-W/ZrO2复合镀层、Co-W/MoS2复合镀层和Co-W/ZrO2+MoS2复合镀层.分析了不同Co基镀层的形貌特征、成分和物相结构,并检测了不同Co基镀层的厚度、硬度和抗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o-W合金镀层、Co-W/ZrO2复合镀层、Co-W/MoS2复合镀层和Co-W/ZrO2+MoS2复合镀层的形貌特征存在差异,平均晶粒尺寸依次减小,硬度依次增大,抗磨损性能依次增强;但不同Co基镀层的厚度基本相同,并且都呈现Co3W相(200)晶面择优取向.ZrO2颗粒和MoS2颗粒共同参与电沉积过程起到明显的细晶强化作用,还可能引起晶格畸变,促进形成晶粒细小(平均晶粒尺寸为54.2nm)、结构致密的Co-W/ZrO2+MoS2复合镀层,具有高硬度(543.2HV)以及更强的抗塑性变形能力和抗刮擦损伤能力,其抗磨损性能明显好于Co-W合金镀层、Co-W/ZrO2复合镀层、Co-W/MoS2复合镀层.Co-W/ZrO2+MoS2复合镀层作为功能性镀层能有效减轻Cr12MoV模具钢表面磨损.

    抗磨损性能电沉积Co-W合金镀层Co-W/ZrO2复合镀层Co-W/MoS2复合镀层Co-W/ZrO2+MoS2复合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