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镀与精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镀与精饰
电镀与精饰

赵达均

月刊

1001-3849

DDYJS@126.com

022-2441059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美福园2号楼1门102

电镀与精饰/Journal Plating & Finish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专业技术类期刊。报道电镀及其他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的动态水平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及专题资料。理论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强调应用技术研究与探讨。本刊为中国引文统计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刊,为国外重要检索刊物所收录。适于从事电镀与精饰工作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者阅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铸毛细管芯模选择与去除方法实验研究

    郭晓怡明平美杨晓红杨政...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铸技术在制造大长径比、超细高精金属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芯模去除是该技术的关键工序.针对大长径比、超细高精金属管电铸后的芯模去除问题开展研究.实验研究评测了机械拉拔、化学溶解与低熔点合金熔化三种方法的脱模效果.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基于软质尼龙丝线芯模的热拉拔脱模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软质尼龙丝线芯模的热拉拔脱模法可快速脱除芯模,且对管壁损伤小、在管内无残留.基于此法,电铸制备出内径(100±0.5)μm、外径(300±0.5)μm、AR(长径比)约为200、管内壁表面粗糙度Ra为0.364μm的大长径比、高内表面质量毛细金属管.

    电铸成形毛细管芯模去除

    电沉积铁基合金软磁薄膜材料研究进展

    王旭乔雪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基合金软磁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电气等领域.电沉积铁基软磁薄膜材料主要包括电沉积晶态结构软磁薄膜和电沉积非晶态结构软磁薄膜.本文介绍了电沉积铁基合金软磁薄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电沉积铁基合金软磁薄膜材料

    航空发动机弯管内表面磁力研磨技术的研究进展

    肖春芳韩冰谢臻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发动机弯管的内表面质量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安全.磁粒研磨具有无须专用加工设备、精度高、柔性和仿形性好、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势,有望成为航空发动机弯管内表面精密加工的主要技术途径.介绍了磁粒研磨的方法和机理,总结了聚磁装置对磁粒研磨的影响,各因素及交互作用因素对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开槽磁极的离散法提高磁粒研磨精度和效率和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最佳航空发动机弯管磁粒研磨工艺参数的优化思路,并归纳了磁粒研磨效果评价方法.列举了磁粒研磨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弯管内表面精密加工中的应用,并对航空发动机弯管内表面磁力研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航空发动机弯管磁粒研磨机理工艺参数效果评价发展趋势

    硅烷偶联剂对高速高频板用RTF铜箔剥离强度的影响

    尹卫华张妞妞王海振王维河...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化科技的飞速发展,高频高速板用铜箔正朝着低粗糙度和高剥离强度的方向发展,传统高粗糙度的标准铜箔(HTE)已不再满足要求,这就诞生了低粗糙度的反转铜箔(RTF).RTF铜箔是对铜箔光面进行粗化处理,采用SEM、抗拉强度测试仪、剥离强度测试仪、粗糙度仪等来表征RTF铜箔物性,主要从硅烷偶联剂角度来提高RTF铜箔与高频高速板材(988G)之间的剥离强度.分别对含有氨基、环氧基、乙烯基及巯基的活性官能团硅烷进行研究,发现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KBM-1003)与988G板材之间具有更高的黏结强度,当KBM-1003水溶液浓度为2 g/L、温度为25~35 ℃、pH值为3.0~4.0时,涂覆后的RTF铜箔与988G板材之间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

    高频高速板低粗糙度RTF铜箔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粗化预电镀引线框架的可键合性研究

    张德良朱林郑浩帅杨永学...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技术验证与统计学检验方法,使用自主研发的一款电镀粗镍用电化学沉积液,制备了粗化预电镀引线框架产品,并对产品可键合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粗镍用电化学沉积液中的分散剂含量以及金层、钯层、镍层的厚度,可显著提升粗化预电镀引线框架的可键合性,制备出的粗化预电镀引线框架产品的键合性能完全满足行业内的应用要求,有望实现该类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电镀粗镍电化学沉积液引线框架统计学检验

    氯化钾无氰镀镉工艺的边界条件

    郭崇武詹兴刚王大铭代朋民...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氯化钾无氰镀镉工艺的研究开发过程,依据实验室试验与生产实践制定了工艺边界条件.氯化镉25g/L~35g/L,氯化钾 80g/L~140g/L,PULIZIERNCC-617AC 络合剂 100g/L~140g/L,PULIZIERNCC-617Base辅助剂 25 mL/L~30 mL/L,PULIZIERNCC-617 Bri 光亮剂 1.5 mL/L~2.5 mL/L,PULIZIERNCC-617 HCD 高区光亮剂5 mL/L~10 mL/L,镀槽温度20 ℃~35 ℃,pH值7~9,阴极电流密度0.5 A/dm2~1.5 A/dm2(可放宽至0.5 A/dm2~2.0 A/dm2),阴极移动2m/min~4 m/min,阳极采用镉的质量分数≥99.97%的镉板.在实验室制备钢铁表面无氰镀镉及六价铬彩色钝化样件,进行中性盐雾试验20064h样件表面无白锈.本工艺在镀层耐蚀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无氰镀镉氯化镉氯化钾络合剂光亮剂辅助剂边界条件镀层耐蚀性

    荧光光谱法测定镀铜溶液主盐含量的误差分析

    吴煜田继红唐方宇邵波...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无标样法对荧光光谱曲线进行校准,采用校准后的曲线快速分析酸性硫酸铜和HEDP络合物铜电镀液的主盐Cu2+含量,并借助于成对二样本t检验将其与化学滴定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对单盐体系镀液和络合物体系镀液的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范围分别为-3.96%~3.24%和3.01%~4.99%,均在工艺容许范围以内.相比于化学滴定法,荧光光谱法的测量结果的精密度更高,速度更快,操作更加简便,且校准后的测试结果可以进一步逼近真值.

    荧光光谱法化学滴定法快速分析成对二样本t检验电镀液

    稀土Ce对Ni-Co镀层组织与性能影响创新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高吉成程金晶张喆刘敬东...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化学沉积在"再制造"领域的应用为背景,设计了稀土 Ce对Ni-Co合金镀层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综合电化学实验.以电化学沉积理论为指导,以学生掌握Ni-Co镀层的制备、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为目的,以硫酸镍体系为主要原料,制备了 Ni-Co合金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仪对镀层的微观组织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镀层的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与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与耐蚀性进行了测试.本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实验涉及电化学、材料、机械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

    Ni-Co镀层稀土Ce电化学沉积综合实验

    电沉积铱镍薄膜电催化剂及其析氢性能

    张美霞吴王平王芹芹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电沉积技术在泡沫铜上制备了铱镍(Ir-Ni)合金薄膜,并利用泡沫铜(CF)的三维多孔结构和Ir-Ni合金的优良催化及抗腐蚀性来提升薄膜的电催化析氢反应(HER)性能.本文在恒电流条件下通过电沉积技术在泡沫铜上制备了 Ir-Ni薄膜,并与泡沫铜上电沉积制备的纯Ir和纯Ni薄膜进行了比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了其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Ir-Ni薄膜成功附着在具有多孔结构和空心形貌的泡沫铜上,其表面比纯Ni薄膜粗糙.薄膜主要由金属态Ir组成,含量为(80.0±1.2)at.%.Ir-Ni/CF表现出出色的HER性能,仅需要60 mV的过电位就能获得10mA·cm-2电流密度,塔菲尔斜率(Tafel)低至40mV·dec-1,交换电流密度j0为0.657mA·cm-2,达到了商用Pt/C催化剂的87.6%.并且在碱性溶液中,长时间的析氢实验显示Ir-Ni/CF具有良好的电催化稳定性.相比于Ir/CF和Ni/CF,Ir-Ni/CF的电催化活性显著提升,这主要归因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薄膜相对粗糙的表面增加了活性中心的表面积,另一方面是Ir与Ni在析氢反应中的协同效应.

    铱镍薄膜电沉积电催化剂析氢反应泡沫铜

    基于机器视觉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

    付山谢晖易建业
    145,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