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镀与精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镀与精饰
电镀与精饰

赵达均

月刊

1001-3849

DDYJS@126.com

022-2441059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美福园2号楼1门102

电镀与精饰/Journal Plating & Finish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专业技术类期刊。报道电镀及其他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的动态水平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及专题资料。理论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强调应用技术研究与探讨。本刊为中国引文统计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刊,为国外重要检索刊物所收录。适于从事电镀与精饰工作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者阅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厂家高频高速铜箔指标对抗剥离强度的影响

    于洁白忠波孟建龙刘二勇...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5G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5G用高频高速电解铜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规范.目前我国生产的硬板用电解铜箔有反转铜箔(RTF)和超低轮廓铜箔(HVLP)两种,本文主要分别对国内外6个不同厂家同一批次的12 μm反转铜箔(12RTF)与2个不同厂家同一批次的12 μm超轮廓铜箔(12HVLP)随机进行检验,对比了经过粗化的处理面与非处理面的显微形貌、单位面积的铜箔质量、抗拉强度、延伸率、轮廓度、抗剥离强度以及抗氧化等测试数据,并检测了样品的指标达标情况.结果表明:RTF的剥离强度与粗化层形貌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HVLP的剥离强度与轮廓度的增大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生产中改善高频高速铜箔抗剥离性能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高频高速电解铜箔反转铜箔超低轮廓铜箔抗剥离强度

    类金刚石膜层制备及摩擦磨损性能

    陈文举李博周圣杰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某型扭力臂轴及配合衬套的磨损问题,使用磁控溅射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30CrMnSi-Ni2A表面制备了渐变过渡结构的类金刚石膜层(DLC).使用球磨法、纳米压痕法、划痕法测量DLC膜层性能,膜厚为4.3 μm,硬度≥1900 HV,膜基结合力≥30 N.经过滑动磨损测试,膜层摩擦系数≤0.2,摩擦磨损率≤2×10-6 mm3·r-1.经过20000转次耐磨测试,与硬铬镀层的扭力臂轴对比,DLC膜层配合衬套的磨损量远低于硬铬镀层配合衬套,可满足扭力臂轴耐磨润滑需求.

    类金刚石膜层梯度过渡结合力耐磨润滑

    建筑铝材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阳极氧化及氧化膜性能比较

    刘阳宋晓吉刘卓群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常用6063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从而延长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分别在纯硫酸电解液、硫酸与硼酸混合电解液、硫酸与柠檬酸混合电解液、硫酸与甘油混合电解液以及硫酸与硼酸、柠檬酸和甘油混合电解液体系中对6063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并比较不同氧化膜的形貌特征、厚度、物相结构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氧化膜都具有多孔密布的形貌特征,厚度相近并且由ɑ-Al2O3相和γ-Al2O3相组成,但孔隙率和表面致密性明显不同,导致耐腐蚀性能存在差异.在混合酸电解液体系中制备的氧化膜孔隙率最低,仅为12.1%,表面致密性最好并且具有最正的腐蚀电位-0.511 V、最低的腐蚀电流密度1.15×10-6 A/cm2和最高的极化电阻22.05 kΩ·cm2,经过96 h盐雾实验后其腐蚀程度较轻.添加适量硼酸、柠檬酸和甘油具有协同缓蚀效果,因此混合酸电解液体系对氧化膜的溶解能力弱,能明显改善氧化膜表面致密性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作为表面改性层可以更好地保护铝合金基体,延缓腐蚀.

    6063铝合金不同电解液体系阳极氧化氧化膜物相结构耐腐蚀性能

    十八胺微胶囊搭载环氧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机理研究

    曹启栋亢淑梅鲁宸硕李鹏宇...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有微胶囊的自修复涂层被应用于船舶防腐领域,能够有效减缓船舶构件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本文以十八胺(ODA)为芯材、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壁材合成微胶囊,并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羟丙基-β-环糊精&十八胺(HP-β-CD@ODA)微胶囊嵌入到环氧涂层中,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涂层,并对自修复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HP-β-CD@ODA微胶囊呈现光滑的球形,且ODA完全被HP-β-CD包覆,封装率为12.7%;微胶囊添加量为10%的环氧涂层,其耐蚀性较碳钢基体和纯环氧涂层试样具有明显的提高,表明所制得的自修复涂层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耐蚀性.

    微胶囊环氧树脂十八胺自修复涂层耐蚀性

    薄荷叶多糖作为碳钢酸洗缓蚀剂的研究

    田子诚李国楼周晓荣王丹...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水作为提取剂,以乙醇为沉淀剂,从薄荷叶中提取并分离出多糖类物质(EPM),作为碳钢酸洗缓蚀剂.在 2 mol·L-1 HCl水溶液中,采用失重法测试了20~60℃范围内EPM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表明:EPM对碳钢在 2 mol·L-1 HCl水溶液中的腐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EPM浓度的增大,缓蚀效率增大,当浓度达到 320 mg·L-1 以后,缓蚀效率基本保持不变.当温度为20℃、EPM浓度为400 mg·L-1 时,缓蚀效率达到最高,为89.45%.随着酸洗温度的升高,EPM的缓蚀效率降低.当温度为60℃、EPM的浓度为400 mg·L-1时,缓蚀效率降低为49.39%.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综合分析可知,EPM的缓蚀作用归因于在碳钢表面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服从Lang-muir吸附模型,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存的放热过程,EPM吸附层增加了碳钢在HCl水溶液中的腐蚀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将EPM和未分离多糖的薄荷叶总提取物(EM)对碳钢的缓蚀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常温下使用时EPM的缓蚀性能优于EM,当腐蚀温度达到40℃以上时,EPM的缓蚀性能下降,低于EM.

    薄荷叶提取物多糖缓蚀剂失重法

    丁炔二醇乙氧基化合物对镍锰镀层的影响

    韦秀洁陈宇湘杨雪嘉潘秉锁...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平整的镍锰合金镀层,在瓦特型镀液中研究了糖精存在下丁炔二醇乙氧基化合物(BEO)对Ni-Mn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探究了BEO对阴极极化的影响,并对电沉积Ni-Mn镀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表征,讨论了Ni-Mn镀层结构和性能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BEO的加入使阴极极化电位向更负的方向偏移,显著抑制金属离子的阴极还原反应,细化了晶粒,有助于获得平整、高显微硬度的镀层.对比经300℃退火后Ni-Mn镀层的硬度和结构发现,从含BEO镀液中获得的镀层的晶粒粗化趋势较小,退火硬化更为明显.

    镍锰镀层丁炔二醇乙氧基化合物直流电镀退火硬化

    VO2·xH2O纳米棒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蒋玲玲陆月朋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优异电化性能、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的水性锌离子电池(AZIBs)已经成为有前途的储能器件.然而,缓慢的传输动力学和不稳定的主体结构是高性能AZIBs先进正极材料开发的主要障碍.在此,利用四甲酰基苯硼酸与五氧化二钒之间的反应作用,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反应制备出含有氧缺陷的水合二化钒(VO2·xH2O)纳米棒.采用XRD、Raman、FTIR、SEM、XPS表征了VO2·xH2O的形貌和结构.VO2·xH2O纳米棒用作AZIBs的正极材料展现了优异的储锌性能,主要归因于材料的高效传输动力学和丰富的反应位点.在 0.5/5.0 A·g-1 电流密度下可提供314/199 mAh·g-1的高放电比容量.本论文提供了一种简单合成高性能AZIBs正极材料的方法,也为其他新型正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

    氧缺陷工程正极材料水系锌离子电池钒基材料

    硝酸钇对黄铜基体电沉积Co-W-P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沈丽韩杰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硝酸钇作为添加剂加到镀液中,研究了硝酸钇添加量对黄铜基体上电沉积Co-W-P合金镀层的外观、微观形貌、组织结构、硬度、抗磨损性能与抗划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硝酸钇添加量对Co-W-P合金镀层的外观、覆盖能力、衍射峰位置以及择优取向无明显影响,但添加适量硝酸钇使Co-W-P合金镀层中孔洞数量减少,表面致密性逐步改善,硬度增大,抗磨损性能与抗划伤性能明显提高.当硝酸钇的添加量为3 g/L,电沉积的Co-W-P合金镀层表面平整且致密,呈现(200)晶面择优取向,硬度达到536.8 HV,磨损量仅为4.6 mg/cm2并且表面磨损程度轻,表现出良好的抗磨损性能与抗划伤性能.

    Co-W-P合金镀层电沉积硝酸钇抗磨损性能抗划伤性能

    磁性Fe3O4@UIO-66-NH2材料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刘妍唐祝兴荆静翔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水热法合成Fe3O4,用巯基乙酸(MAA)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官能团疏基化,然后以UiO-66为模板制备出磁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Fe3O4@UIO-66-NH2,并对亚甲基蓝进行吸附,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对制备的磁性材料进行表征,考察材料用量、振荡时间、pH等因素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 4.00 mg/L、材料用量为4 mg、振荡时间为90 min、pH为9时,Fe3O4@UIO-66-NH2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较佳,吸附率为45.67%,吸附量为15.03 mg/g.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亚甲基蓝Fe3O4@UIO-66-NH2吸附

    2219铝合金酒石酸-硫酸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林少凯唐春计培智朱小玲...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航天领域常用的2219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酒石酸浓度、硫酸浓度、氧化温度、氧化时间和氧化电压对酒石酸-硫酸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厚度和耐蚀性的影响,并研究了热水封闭时间对氧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酸浓度为50 g/L,酒石酸浓度为80 g/L,氧化电压为16 V,氧化温度为35℃,氧化时间为28 min时,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最佳.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随热水封闭时间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当热水封闭时间为40 min时,其耐腐蚀性能最佳,经336 h中性盐雾实验后无腐蚀斑点产生.

    2219铝合金酒石酸-硫酸电解液阳极氧化电化学阻抗谱热水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