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刘忠堂

双月刊

1000-9841

dadoukx@sina.com

0451-86668735

150086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大豆科学/Journal Soybea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我国乃至世界大豆领域唯一的一份学报,现已成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农学农作物类中文核心期刊(位居第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被引频次最高的300种期刊之一。一直被国家科技信息中心作为统计分析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的1000余种期刊源之一;还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多家权威文摘收和引用。本刊办刊宗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大豆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大豆学术研究和生产的发展。读者对象: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氨基乙酰丙酸对盐碱胁迫下大豆苗期生物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卢洁春牟保民郑殿峰冯乃杰...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对大豆苗期盐碱胁迫的缓解效应,本研究以大豆品种合丰50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40 mg·L-1的5-氨基乙酰丙酸拌种对盐碱胁迫下苗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正常情况相比,盐碱胁迫抑制大豆生长:大豆生物积累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2.69%、9.9%和14.0%.与盐碱胁迫条件相比,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能有效缓解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3.3%、23.2%、23.0%和56.0%,相对电导率降低了3.08%.研究表明,5-氨基乙酰丙酸能缓解盐碱胁迫对大豆幼苗的损伤,提高大豆耐盐碱性.

    5-氨基乙酰丙酸盐碱胁迫大豆苗期生长发育

    一株耐干燥大豆根瘤菌菌株的筛选与固氮效果评价

    王鹏辉姜昕马鸣超关大伟...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干燥环境致使大豆种子根瘤菌包衣后根瘤菌快速死亡,降低根瘤菌使用效果,极大程度限制根瘤菌应用的问题,本研究以分离自我国不同大豆主产区的100株大豆根瘤菌为供试材料,选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商业化菌株Bradyrhizobium diazoefftciens USDA110和Bradyrhizobium japonicom USDA6为参比菌株,采用玻璃珠干燥法和蛭石盆栽试验,筛选耐干燥且生物固氮性能优良的大豆根瘤菌菌株,并对菌株进行耐干燥筛选和固氮性能评价.玻璃珠干燥法筛选试验结果显示:经过24 h干燥后,根瘤菌菌株5873在玻璃珠上的存活率达到0.44%,显著高于其它菌株,表明该菌株能够耐受干燥胁迫.经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和ANI计算,初步确定菌株5873属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japonicom).进一步采用蛭石盆栽试验验证菌株5873的共生匹配性和与大豆品种宿主的选择性,并评价其结瘤固氮效果.结果 显示:菌株5873与供试的9个大豆品种都能结瘤,表明该菌株具有广谱的结瘤匹配性.其中滇豆5号、徐豆18和冀豆17接种根瘤菌5873后,大豆植株的干重、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与不接种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表现出明显的促生效果.本研究筛选获得一株耐干燥且生物固氮能力优良的大豆根瘤菌菌株5873,可作为根瘤菌包衣专用菌种,也为大豆根瘤菌包衣技术在黄淮海和南方地区的应用提供了菌株资源保障.

    耐干燥大豆根瘤菌主栽大豆品种匹配性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诱导大豆抗病性与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变化

    杜茜初佳芮郭永霞张正坤...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是一株来源于土壤中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农用链霉菌,为明确农抗“769”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免疫诱抗作用及对大豆生长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对盆栽种植不同大豆品种植株进行下胚轴创伤接种,鉴定大豆幼苗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接种7d后测定幼苗叶片PAL、PPO、MDA、SOD、CAT、POD、GLU的活性及Chl的含量.小区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大豆播种后以农抗“769”菌液浇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并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生物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农抗“769”菌液浇灌后不同品种的大豆幼苗在抵御疫霉根腐病侵染时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个品种在农抗“769”诱导下抗性顺序为:Williams 82>沈农9号>九农21>Jack,分别比对照提高74.74%、68.82%、14.32%和8.30%.农抗“769”诱导可增强大豆幼苗的诱导抗性,且在病原菌侵入时具有更强的系统抗性.在病原菌与农抗“769”的双重诱导下,PAL、PPO、SOD、CAT、GLU表达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5.22%、34.55%、9.46%,73.01%和10.71%,Chl的含量比对照高18.19%;MDA比对照降低了33.47%,POD活性比对照降低0.69%,差异不显著.农抗“769”菌液浇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化及土壤酶活性升高具有促进作用.农抗“769”菌液浇灌后大豆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增加,真菌菌群数量降低,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最高分别提高342.59%、73.98%和150.27%,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农抗“769”诱导可提升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并对其生长的土壤微环境的改良具有积极的作用.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大豆疫霉根腐病诱导抗性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

    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匡恩俊李梓瑄迟凤琴张久明...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特征,选取3种不同耕作措施(免耕、浅翻、深翻)与有机肥相结合,分析不同层次土壤的养分、大豆根系形态以及与大豆产量间的差异.结果 表明:经过两个轮作周期,各处理的大豆产量无明显差异,仅表现为深翻和深翻+有机肥处理略高于其它处理.施入有机肥后大豆总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分别增加了-1.2%~41.8%、5.0%~13.9%、3.7%~61.0%和8.9%~82.7%.有机肥配的施用,均不同程度提高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同时还有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趋势,尤其是20~40cm土层,但对碱解氮的影响不明显.深翻与有机培肥相结合时,利于增加深层土壤的养分含量,促进大豆根系发育,提高其自身缓冲性能.

    大豆耕地方式有机肥根系形态土壤养分产量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

    李文敬高宇胡英露李昇...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人工罩网接虫法,设置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株0,0.5,1.0,1.5,2.0,2.5头,分别于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满粒期(R6)接点蜂缘蝽成虫,收获期系统观察大豆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症青”症状(持绿叶片数)、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指标,分析接虫时期、接虫密度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结果 表明:各时期接虫处理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程度均呈随接虫密度增加而加重趋势.其中,R2期株高增加不显著,且均无“症青”植株发生;R4和R6期株高、节间距和“症青”等指标均随接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荚数、粒数、产量等均随接虫密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各产量性状及产量损失率与接虫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持绿叶片数与接虫密度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接虫密度越大“症青”现象越明显.相同密度不同时期接虫处理结果显示,R4期大豆植株“症青”和产量损失等受害程度显著高于R2和R6.同时,大豆植株“症青”发生程度与单株产量损失率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植株“症青”越重其产量损失率越高.可见,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症青”现象及产量的影响不仅与点蜂缘蝽密度有关,还与其为害时期密切相关,R4期是防控其为害的关键时期.

    点蜂缘蝽大豆症青农艺性状产量相关分析

    大豆菌核病菌丝侵染茎叶过程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孙明明吕世翔李智媛王萍...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了解大豆菌核病菌丝侵染过程,促进大豆菌核病耐性品种筛选及致病机理研究,本研究以感病品种合丰25和耐病品种Mapple Arrow为材料,对离体叶片和茎秆菌丝接种后,采用扫描电镜对菌丝特性、茎叶组织变化、侵染特征等进行系统观察.结果 表明:不同耐性品种菌丝侵染速度及组织病斑大小表现出明显差异.接种后菌丝迅速进行分枝繁殖,分枝的尖端形成椭圆形膨大,类似“侵染胞”的结构,接种后5d菌丝缺乏营养来源,生长活力下降,组织干瘪,侵染能力降低.菌丝接种后第3天,感病品种合丰25,叶片表层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叶肉细胞出现明显皱缩,耐病品种Mapple Arrow叶片表层物质基本完整保留,除个别细胞出现凹陷皱缩,其余细胞形状仍较为完好;茎秆在第3天表现与叶片相似,感病品种表层物质消失,耐病品种仍基本保留.叶片和茎秆侵染过程中,气孔为直接侵入通道,菌丝也可以侵入组织细胞内部.

    大豆菌核病菌丝浸染扫描电镜

    纯豆渣酱的酿制工艺研究

    苟婷婷彭荣殷钟意段松林...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大量豆渣因营养丰富易腐败变质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本文以纯豆渣为原料,以毛霉为发酵菌种,以中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前发酵工艺;通过考察不同温度下纯豆渣酱中粗蛋白、可溶性蛋白、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后发酵所需的时间和温度.结果 表明,前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水分含量62.20%、pH7.5、蒸煮时间20 min、培养时间64.5h,在该工艺条件下,中性蛋白酶活力达175.655±0.765 μ·g-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在后发酵过程中,40和28℃、室温下豆渣酱中的粗蛋白、可溶性蛋白、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但在40℃下的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更高,并在40 d后趋于稳定,而28℃和室温下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要在50 d后才趋于稳定,说明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并缩短纯豆渣酱酿制所需的时间;3种温度下酿制的纯豆渣酱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均能满足酿造酱中氨基酸态氮含量≥3 g·kg-1的要求,说明利用纯豆渣酿制豆渣酱是可行的.

    豆渣,酿制工艺,纯豆渣酱品质分析

    不同复合凝固剂全豆豆腐营养品质分析

    岳文婷卢丽霞杨文钰张清...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复合凝固剂条件下,全豆豆腐中主要营养品质差异及感官差异,本研究采用干法制浆工艺制作全豆豆腐,选取硫酸钙(CaSO4)、氯化镁(MgCl2)和葡萄糖酸-δ-内酯(GDL)分别与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配成复合凝固剂,以凝胶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复合凝固剂对全豆豆腐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复合凝固剂的最佳配比分别为0.5% CaSO4+0.3%TG酶、0.4% MgCl2 +0.3%TG酶和0.4% GDL +0.1%TG酶.CaSO4+TG酶全豆豆腐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8.475%,总纤维含量为16.535%,感官评分为75.3,均为最高;脂肪含量最低,为9.337%;水分与蛋白质含量、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不同复合凝固剂对全豆豆腐的营养品质与感官评分有一定影响,且CaSO4+ TG酶全豆豆腐的营养品质和感官评分高于另外两类复合凝固剂制备的全豆豆腐.

    全豆豆腐复合凝固剂凝胶强度营养品质

    中国大豆进口及压榨产业链的非对称价格传导研究

    李毅周金城李玉双HUANG Wilfred...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进口大豆量占我国大豆消费量的88%左右,进口大豆基本都用于压榨豆油和豆粕,为进一步规避大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维护粮食安全,本研究应用APT-ECM模型,研究中国大豆进口及压榨产业链的非对称传导现,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价格传导特点:中国大豆价格对来自国际大豆价格“正向冲击”的反应幅度大于“负向冲击”,说明国内大豆进口企业的议价能力弱;中国豆油、豆粕价格对来自大豆价格的“负向冲击”的反应幅度大于“正向冲击”,说明大豆压榨企业的议价能力强,能更快速将成本压力传递给下游的豆油、豆粕购买者.因此价格调控措施在实施时机、力度与节奏方面应该有所不同,需要培育中国大型大豆经营主体,建立多元化的进口大豆采购渠道,增强对国际大豆价格的定价权.

    进口大豆压榨产业链不对称价格传导APT-ECM模型市场势力

    大豆霜霉病抗病机制和防治研究

    张兴政孙一闻吕世翔程云清...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霜霉病是影响大豆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真菌类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各个大豆产区,尤其以潮湿多雨地区更为严重,极大影响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大豆抗霜霉病机制领域研究较为滞后.本文从大豆霜霉病的侵染及发病规律、植物及大豆抗霜霉病主要机理、抗病基因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总结大豆抗霜霉菌病研究面临的问题并展望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大豆霜霉病抗病分子机理研究、高抗霜霉病大豆种质资源开发等提供理论借鉴.

    大豆霜霉病东北霜霉菌侵染规律抗病机理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