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刘忠堂

双月刊

1000-9841

dadoukx@sina.com

0451-86668735

150086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大豆科学/Journal Soybea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我国乃至世界大豆领域唯一的一份学报,现已成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农学农作物类中文核心期刊(位居第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被引频次最高的300种期刊之一。一直被国家科技信息中心作为统计分析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的1000余种期刊源之一;还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多家权威文摘收和引用。本刊办刊宗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大豆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大豆学术研究和生产的发展。读者对象: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鲁西北地区间作大豆/玉米品种组合综合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曹鹏鹏田艺心高凤菊
    414-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鲁西北地区适宜间作的大豆/玉米组合品种,以9个不同间作大豆/玉米品种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间作组合中的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齐黄34×(玉米)登海605、(大豆)冀豆12×(玉米)登海605组合中参试大豆品种与理想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938 1和0.937 8,大豆产量分别为2 155.17和2 119.54 kg·hm-2;参试玉米品种与理想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987 5和0.939 2,玉米产量分别为5 700.69和5 592.18 kg·hm-2,这两个间作组合中大豆、玉米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良,且综合产量较高,综合经济效益较好,适宜在鲁西北间作大豆/玉米种植模式中大面积推广种植.

    大豆玉米品种间作灰色关联度分析

    不同程度盐胁迫对大豆苗期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侯鹏浩杨万明杜维俊岳爱琴...
    42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大豆在不同程度盐胁迫下的耐盐规律,并探讨盐胁迫下影响植株生长的主要生理原因,以4份不同耐盐性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测定苗期大豆植株生长指标、叶片SPAD、各部位Na+、K+、Cl-含量并进行规律分析.结果 表明:(1)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及地下部鲜重随盐溶液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少,在200 mmol·L-1高浓度盐胁迫下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地下部干重在盐胁迫下变化未达显著水平.耐盐性品种在高浓度盐胁迫下植株生物积累量受抑制程度较低.高浓度盐胁迫显著降低了植株叶片SPAD,进而影响其光合作用,抑制植株生物量的积累.(2)植株根茎叶中Na+和Cl-含量随盐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加,根中Na+和Cl-的积累较茎和叶对盐胁迫更敏感,耐盐性品种在盐胁迫下根中Cl-积累较少,茎叶中Na+积累较多.植株根茎中K+含量随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叶片中的K+含量在盐溶液处理下变化未达显著水平.(3)除耐盐品种晋大73外,其它品种在盐胁迫下植株茎叶中Na+和Cl-含量与植株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所有品种植株叶片中Na+和Cl-的含量与叶片SPAD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盐害离子的积累是造成植株生物量减少、叶片失绿的重要原因.耐盐品种植株茎叶中Na+和Cl-含量与植株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盐害离子对耐盐品种植株生物积累量影响不明显.

    大豆盐胁迫植株生物量离子含量

    一种大豆皱叶症发生特性及材料症级鉴定

    陈文杰陈渊韦清源郭小红...
    431-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广等地大豆生产上遇到一种大豆皱叶症,这种皱叶症可在该地区同一个材料上成片发生,导致单株叶面积降低,影响大豆生产.为研究这种大豆皱叶症发生特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皱叶症状稳定的华春10号和中黄320以及2018-2019年广西区试和南方区试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环境下的皱叶症变化,并利用皱叶指数进行皱叶症级材料鉴定.结果 表明:大豆皱叶的发生受播种时期影响较小,苗期不表现皱叶,生长中期皱叶表现最为严重,后期有减轻的趋势.大豆皱叶症在不同年份年间遗传率98.37%,不同地点间遗传率为99.51%,皱叶指数高(高感)和不皱叶(免疫)的材料在多年间表现稳定,而皱叶指数中等的材料不同年份间变化较大.大豆皱叶症发生具有地域性,广西8个春大豆区试点中有4个点有皱叶发生,发生皱叶区域的皱叶比率有所不同,皱叶比率最高的为贺州,高感材料在发生皱叶症区域皱叶程度变化较小.2018-2019年广西春、夏大豆区试参试材料平均皱叶比率分别为50.00%和50.84%;2018-2019年南方春、夏大豆区试大豆皱叶比率均值分别为65.00%和100.00%.通过对材料皱叶指数分级,鉴定出2份表现稳定的高感材料华春10号和桂夏豆119,以及表现免疫的桂1603等7份材料,这些材料为进一步开展大豆皱叶症研究奠定材料基础.

    大豆皱叶症皱叶指数发生特性鉴定

    吉林省公主岭与敦化大豆根腐病镰孢菌的系统鉴定

    桑永生刘月袁翠平邱红梅...
    442-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吉林省公主岭和敦化的大豆根腐病镰孢菌种类,分离93份根腐病标样的病原真菌,利用ITS、TEE1-α、RPB2基因序列比对和多基因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鉴定出104株镰孢菌,共分4种,腐皮镰孢菌占64.42%,尖镰孢菌占33.65%,轮枝镰孢菌占0.96%,层出镰孢菌占0.96%.在公主岭罹病植株上分离鉴定出57株镰孢菌,腐皮镰孢菌占91.23%,尖镰孢菌占5.27%,轮枝镰孢菌占1.75%,层出镰孢菌占1.75%;在敦化罹病植株上分离鉴定出47株镰孢菌,腐皮镰孢菌占31.91%,尖镰孢菌占68.09%.结果 表明:公主岭优势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而敦化优势病原菌为尖镰孢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仅有3株腐皮镰孢菌对合丰55无致病性,其余101株镰孢菌对合丰55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

    大豆根腐病镰孢菌多基因联合序列系统发育树

    大豆食心虫成虫性比对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

    李文敬李新畅李旋崔娟...
    451-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成虫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雌雄比例及其动态,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采用田间随机网捕法系统调查其成虫性比.在室内测定雌雄比例变化对其繁殖及寿命的影响,系统观察记录成虫寿命及雌虫的产卵量,并对成虫性比与其寿命和生殖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大豆食心虫田间自然种群雌雄性比随成虫发生时期延续而逐渐增大,其动态规律符合指数函数模型y=0.032 1 exp (0.207 6x),且雄虫羽化早于雌虫.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大豆食心虫性比的变化显著影响成虫寿命、产卵期、产卵前期及产卵量.大豆食心虫成虫性比为1∶1时成虫寿命最长,雌虫、雄虫寿命分别为15.6和15.7 d.成虫寿命随着性比的增加或减少呈显著缩短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性比失衡寿命消耗现象.性比为1∶1时产卵持续期最长为8.1d,随着某性别所占比例的增加,其产卵期逐渐缩短.性比小于1时雌虫的产卵前期和产卵量均显著长于和高于性比大于等于1时,且当性比为1∶4时产卵量最高,为82.4粒.大豆食心虫雌雄比与雌虫产卵量之间关系符合指数函数模型y=101.740 7 exp(-0.174 2x)(R2=0.9348;F=71.694 7;P=0.000 4).上述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开展该害虫预测预报和评价性诱剂防治效果等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大豆食心虫性比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成虫寿命

    大豆异黄酮对H2O2致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郑峰金芳多金梅花张天...
    458-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ISOF)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使用ISOF对L02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预保护,再用H2O2诱导L02细胞氧化损伤,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L02细胞存活率,采用微板法测定L02细胞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羟胺法测定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细胞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显示:300 μmol·L-1 H2O2处理L02细胞2h能够使L02细胞存活率降低51%,并显著增高L02细胞LDH向细胞培养液的漏出,说明H2O2处理已造成L02细胞的损伤.ISOF在质量浓度10~40 mg·L-1时,对L02细胞无细胞毒作用,是安全的.安全剂量ISOF预处理能够改变L02细胞的上述损伤指标,与H2 O2损伤组比较,40 mg· L-1 ISOF组L02细胞存活率增高28.9% (P <0.05),LDH、ALT和AST漏出率分别降低91.4%、91.7%和74.1%,细胞MDA生成量降低118.5%,GSH含量和SOD活性分别增高184.4%和76.2%.结果 表明ISOF能保护H2 O2诱导的L02细胞氧化损伤.

    大豆异黄酮L02H2O2保护作用

    发酵豆乳主要乳酸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孙畅安彬杨柳王国超...
    464-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检测发酵豆乳中主要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含量,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根据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验证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并与国标法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引物特异性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特异性及重复性较好;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检验灵敏度分别达到1.3×10-4和1.0×10-5 ng·μL-1.分别建立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标准菌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法的标准曲线,得出R2分别为0.994 3和0.999 6,表明线性关系较好,可进行发酵豆乳中2种菌株含量的检测,测得供试发酵豆乳中植物乳杆菌与副干酪乳杆菌比例为4∶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得发酵豆乳中乳酸菌总量为(5.5 ±0.26)×109 CFU·mL-1,国标法检测为(5.3±0.43)×109 CFU·mL-1,2种方法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发酵豆乳中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含量.

    发酵豆乳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

    开放视角下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态势与振兴策略研究

    翟涛吴玲
    472-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产业振兴是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深入分析开放格局下中国大豆产业的生产、消费、贸易和加工格局的发展态势,科学把脉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对推动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入WTO以来,中国大豆供给态势下降,播种面积、单产及总产量长期徘徊不前.大豆需求态势旺盛,需求量不断攀升,进口持续增加,大豆进口贸易依存度攀升.大豆加工业能力增强,但外资控股居高不下,国内大豆相关企业没有话语权.面对国际市场优质低价大豆的冲击和国内大豆比较效益低下的“双重挤压”,囿于大豆国内支持保护政策的刚性约束,建议多措并举稳定和增加国内大豆产量,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大豆跨国粮食企业,进一步完善国内大豆全产业链支持保护政策.

    农业开放大豆产业全产业链振兴策略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

    李廷雨黎永力甘卓然石文茜...
    479-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目前发现复杂农艺性状相关遗传基础最有力和最有效的研究方法.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基因分型、统计学方法等许多关键性技术的进步,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应运而生.近年来GWAS在大豆复杂性状研究和作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简要介绍GWAS的原理、流程的基础上,总结其在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研究中取得的最新进展,最后讨论GWAS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利用GWAS进行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大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连锁不平衡

    国审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杨守臻陈怀珠孙祖东唐向民...
    485-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春豆108是以泉豆937为母本、桂早1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逐年参加品种比较、区试及生产试验,并进行品质和抗性鉴定,表现早熟、高产、高蛋白、抗性和适应性好.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豆20170001).适宜在广西、福建中部、江西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春大豆品种桂春豆108选育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