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大理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大理工
电大理工

姜军

季刊

1003-3319

qiting9215@sina.com

024-86120736

110034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0号

电大理工/Journal DIANDA LIGONG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突出远程教育的特色,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本刊以全国电大系统的教师、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RFID技术在中职校园管理中的应用

    王明媚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壮大,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复杂多元化,传统的校园管理模式不能更好地为中职学校的师生服务。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的RFID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工业领域、医疗领域、防伪领域、校园管理领域等。文章主要通过介绍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浅谈RFID技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一卡通中的应用,阐述校园一卡通各应用子系统的功能。校园一卡通能够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升了校园的管理水平,便利了家校服务。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点物联网技术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校园一卡通

    在线同伴互评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基于认知网络分析法

    王志旭赵颖吴祥恩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同伴互评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为"以评促学"评价理念提供了实施环境。为探究在线同伴互评环境下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现状以及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文章基于Biggs的SOLO结构模型与评价编码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在线同伴互评活动中形成的评语数据进行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认知网络分析法,对学习者的深层学习状况进行更深层次的可视化分析,了解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水平,并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探讨了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在线同伴互评策略,为后续在线同伴互评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提供研究方向。

    深度学习同伴互评内容分析法认知网络分析

    CDIO视角下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吴志宏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CDIO视角下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相比传统教学模式,CDIO教育理念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应用技能。文章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和创新方面表现更为突出。CDIO教育理念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CDIO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探索

    刘晓峰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给出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构成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解决的具体措施,最后,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实践探索为案例,分析教学改革效果,找出提升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教学方法。

    信息素养高职学生实践

    基于企业微课程的产教融合应用研究——以行业外语为例

    邬金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深化发展过程中,企业微课程平台成为企业参与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现阶段微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架构、应用范围和形式缺少灵活创新性、微课程建设基础支撑力不足的情况下,文章以行业外语为例,提出政府、企业和学校三元主体协同建设企业微课程体系。同时,深化产学研改革,在政企校协同共生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微课程体系的实证研究、身份建构、技术运用和创新应用的发展途径。

    产教融合企业微课程行业外语

    新发展格局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张宇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和新的理念。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中,根据辽宁开放大学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开放教育、高职教育乃至成人教育共存的实际,深入探讨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融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构建两类教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1+X书证融通的实施、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先进技术综合实践平台几个方面,探索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

    新发展格局开放教育高职教育深度融通协同发展

    《电大理工》征稿启事

    《电大理工》编辑部
    封2页

    科研人员研发可以实时控制形状和特性的超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