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豆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豆科技
大豆科技

冯晓

双月刊

1674-3547

soytb@163.com

0451-55190426

150030

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东北农业大学内

大豆科技/Journal Soybean Bulletin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作物学会大豆委员会与全国大豆科技推广协调指导小组联合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编委会均由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学者17人组成,面向大豆种植的农民,农场职工,加工业的工人,社团公司的管理及业务、技术干部、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政府部门的各级领导,有关专家学者约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肥施用条件下大豆固氮能力-产量-品质的综合评价

    严君邹文秀韩晓增陈旭...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不同氮肥施用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品种根瘤固氮能力、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情况,文章以不施氮肥处理作为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加权法对不同处理下的大豆根瘤固氮能力、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高蛋白和低蛋白大豆根瘤固氮、产量和品质指标响应不同,各指标间相关性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为影响不同处理大豆根瘤固氮、产质量协同提高系数的主要指标.隶属函数评价和分析计算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低蛋白大豆品种根瘤固氮、产质量协同提高能力大小表现为:V0S-DN>ROS-DN>ROS-GN>ROS-CK>VOS-CK>VOS-GN;高蛋白大豆品种表现为:RPS-DN>VPS-DN>RPS-CK>VPS-CK>VPS-GN>RPS-GN,低蛋白大豆综合评分高于高蛋白大豆.

    蛋白固氮品质综合评价

    不同除草配方对大豆田抗性反枝苋防除效果的研究

    邓佳佳盖世武张传文夏杰...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主产区抗性反枝苋最佳防治方法,文章优选4种苗前封闭除草剂及4种苗后茎叶除草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不同药剂组合对反枝苋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苗前封闭处理,90%乙草胺EC 1 800 g a.i./hm2和30%丙炔氟草胺SC 51 g a.i./hm2对反枝苋防效较高,施药45 d后,反枝苋防效为87.79%;苗后茎叶处理,250 g/L氟磺胺草醚AS(科坦见露灵)750 g a.i./hm2+助剂(伴豆一生)2 000 mL/hm2对反枝苋的防效较高,且持效期长;苗前封闭结合苗后茎叶处理,90%乙草胺EC 1 800ga.i./hm2+30%丙炔氟草胺SC 51 g a.i./hm2+250 g/L氟磺胺草醚AS 500 g a.i./hm2+480 g/L灭草松AS 1 680 g a.i./hm2+助剂(迪增)225 mL/hm2对反枝苋的防效达93%,且持效期长.大豆田抗性反枝苋防控方法中,苗前封闭处理防效显著高于苗后茎叶处理.生产中建议以苗前封闭除草为主,结合苗后化学除草、轮作等措施综合防治反枝苋.

    反枝苋大豆化学防除技术抗性杂草

    通化地区大豆新材料示范试验报告

    滕迁莹吴金凤姜海英陈永鑫...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通化地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文章以吉林省通化地区主推的5份大豆品种作供体亲本,11份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品种作受体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其杂交后代(F1代)进行田间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筛选评价.结果表明,P8、P29、P36、P37和P45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不佳,建议作淘汰处理.其余11份材料性状表现良好且优于吉育86(CK),分别为P1、P5、P10、P11、P22、P25、P30、P41、P42、P49和P50.其中P25综合表现最佳,适宜在通化地区推广种植.

    通化地区大豆高蛋白不完全双列杂交筛选

    河南省夏大豆产量时空分析

    韩昕君傅豪高杉周扬...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年份、地点、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文章以河南省审定通过的11个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对2022-2023年在河南省7个地点的大豆产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驻马店试验准确度最高,漯河对参试品种的鉴别能力最强.年份、地点、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对大豆产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地点对大豆产量贡献率最大,为62.91%.7个地点中,除洛阳和漯河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地点差异均显著.原阳平均产量最高,为3 776.43 kg/hm2,较平均产量最低的南阳高105.15%.11个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均显著高于豫豆22号(CK),郑1311平均产量最高,达3 049.7 kg/hm2,增产幅度为14.35%;明豆1号增产幅度最低,为4.24%.在实际生产中,根据不同环境条件选择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品种更有利于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产量地点品种

    大豆根腐病致病病原菌及其抗性研究进展

    李蕾蕾丛韫喆辛富刚蒲艳艳...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综述大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与分布、抗病性鉴定与抗病基因挖掘研究现状,从栽培措施、化学防治、定向育种、生物防治方面总结根腐病防治方法,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抗病品种抗病基因

    新疆大豆生产与布局历史演变分析

    苗红萍田聪华王仙
    36-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种植大豆历史悠久,是我国优质大豆产区.文章基于1952-2023年新疆大豆生产统计和调研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新疆大豆生产规模与产量、大豆空间生产布局及主要种植模式3个视角对新疆大豆生产在不同时段的发展变化特点和总体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大豆生产规模和总产量先后经历稳中有增、大幅扩张、稳定发展、萎缩、恢复增长5个阶段,生产规模扩张对大豆产量贡献率均高于50%.单产变异系数高于全国及美国平均水平,但其贡献率整体较低.大豆生产由以地方为主转变为以兵团为主,空间布局由以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州直为主转变为北有伊犁州直、南有喀什地区的新局面,种植模式由以早熟春播大豆为主转变为夏播为主,春播为辅.

    大豆生产结构与布局演变新疆

    邹城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军王祥会杨久涛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我国扩大豆,提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黄淮和南方大豆产区重点推广种植技术之一,对提高国产大豆供给率,稳定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邹城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展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前景,旨在为邹城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参考.

    邹城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策分析

    胡杨河市麦后复种大豆品种黑河35高产栽培技术

    杨忠旺方红联赵春丽牛敏...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后复种大豆是大豆扩面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复种大豆可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文章对胡杨河市麦后复种大豆品种黑河35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包括复种选地、种子处理、滴灌带选择、抢时早播、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旨在为胡杨河市麦后复种大豆提供技术指导.

    胡杨河市麦后复种黑河35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新品种飞龙14的选育

    林志达林琳彭国忠于桂芝...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龙14是黑龙江飞龙种业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大豆研究所2010年以(合丰55 ×冀黄13)Fi代为母本,合丰5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高产、抗病、耐逆,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10℃活动积温2 450℃区域种植.2019-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732.3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平均增产8.9%.2021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38.6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平均增产10.8%.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220012.

    大豆飞龙14选育过程品种特征栽培技术

    鲜食大豆新品种徐春6号的选育

    李思梦齐玉军徐泽俊邢兴华...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春6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和辽宁骏晨种业有限公司以高雄3号为母本,LR7813(沪宁95-1 ×开科源12号)为父本,采用人工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鲜食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江苏省鲜食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荚产量为11 181.8 kg/hm2,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平均增产11.2%;2年平均鲜粒产量为6 042.8 kg/hm2,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平均增产19.5%.2021年参加江苏省鲜食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为11 880.0 kg/hm2,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平均增产9.2%;平均鲜粒产量为6 322.5 kg/hm2,较对照品种台湾292增产10.7%.该品种出苗至青荚采收生育日数为86.0 d,适宜江苏省及周边地区作鲜食春大豆推广种植.202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豆20230004.

    鲜食大豆徐春6号选育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