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体育科技
当代体育科技

林月峰

旬刊

2095-2813

ddtykjbjb@163.com

0451-51869099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化街99号

当代体育科技/Journal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育强国背景下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德育培养研究

    赵永华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培养不仅需要关注竞技能力的提升,还要重视德育培养,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该文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德育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德育培养融入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培养体系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研究表明,德育培养在促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该文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未来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德育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体育强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德育培养培养体系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发展路径研究

    宁俊杰赵军智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教"改革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核心根本、物化成效、创新方向是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先进性教材、高效性教法。该文以"三教"改革为背景,以分析体育教师"三教"改革的内涵为切入点,结合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研能力不足、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等,提出发展路径,以此来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发展。

    三教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教育

    壮族妇女参与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韦枫肖崇瑶朱波涌
    124-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族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民族,拥有着丰富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妇女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经研究发现,在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妇女参与程度较低,并且处于边缘地位,影响妇女参与的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对参与体育的认知不足、场地限制等,内部原因包括缺少相关训练知识、害怕受到嘲笑等。针对现状,提出了壮族妇女参与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对策:夯实壮族妇女参与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础;简化竞技类项目的难度,便于妇女开展健身活动;引导壮族妇女参与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机构的工作;鼓励壮族妇女积极参与传统体育物具的制作;加大投入、完善活动场地满足开展壮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需要;建立健全传承机制,加强项目传承人的遴选机制。

    壮族妇女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红色体育文化资源调查与利用研究

    李宇雷兆双黄隐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体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红色体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与利用研究,发现其存在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方式传统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实施深度开发利用、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等举措,优化四川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径。

    乡村振兴红色体育体育文化资源资源开发

    高校体育文化记忆的活态传承研究

    刘宁凌张全全廖思闵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体育文化在高校文化范畴内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文化,在校园文化全面、多维、立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体育育人的视角去考量其文化底蕴和精髓,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建立与形成。高校体育文化精神需要延续、传承,更需要得到认可、尊重,而高校体育文化记忆的研究则能完整地贯穿始终。活态传承是高校体育文化记忆的输出方式之一,有利于完整地展示高校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及现代性,有助于促使高校体育文化符合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促使高校校园文化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高校体育文化记忆活态传承体育文化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刘亚军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课程思政作为响应立德树人建设的关键举措,是高校体育课程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研究从不同维度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行剖析,同时探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重视度不足、建设能力有待提升、教学设计不合理以及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并提出实行协同联动的发展机制、深入发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加强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构建涵盖课程思政理念的体育课程考评体系等实践路径。

    立德树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与结构体系建构

    岳威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德育的根本在于思政育人,课程思政能够通过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将政治认同、道德品质、文化自信等隐性思想教育内容和显性专业知识相融合,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对于体育专业而言,在思政方面需要重视学生意志力、民族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的培养。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采用文献法和经验法,概述了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确立的理论依据,结合目前体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体系构建策略。

    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理论依据体系构建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究

    李玉文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要做到体育专业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传播者。目前,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的不足。该文提出了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素材的能力,不断强化体育教师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提高体育教师在教研方面的改革创新能力等思路和策略,以期实现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

    体育教学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教学方法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乔文峰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优化路径。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评价指标的选取、构建、优化与完善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开展专家评估和实证研究、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是构建和优化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路径。该研究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改进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基于实践性知识的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分类研究

    张茜庄静吴昊天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在"五育"并举的目标下存在特殊的育人作用,在育人价值与育人功能上存在创新性的推动力。体育教学的言语表达与德育教育体系有独特的方式。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体系建设和体育精神思政元素相关。采用立体化视频思政案例能够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共情迁移效果突出,在教学实践中触发学生的运动激情与兴趣,从而提高医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优质教学的目标。

    实践性知识体育课程思政立体化思政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