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学
当代医学

旬刊

1009-4393

edit@seeingmedia.com

010-84280076-8713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8号楼3层8308室

当代医学/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彭丹陈振中曾凡军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28例外侧壁危险型IFF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术式分两组,各64例,对照组行DHS内固定术,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比较组间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9.71±9.25)min、术中出血量(90.52±30.14)ml、骨愈合时间(118.36±18.62)d、Harris评分(80.26±10.24)分、住院时间(13.54±2.64)d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丢失率6.25%比对照组21.88%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13%比对照组15.63%低(P<0.05).结论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佳,手术时间短,有效复位骨折,改善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加快骨愈合,安全有效.

    DHSPFNA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

    湿润烧伤膏治疗高频电刀痔术后创面临床研究

    曲洪亮支宇宫爱民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用于高频电刀痔术后创面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50例痔电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湿润烧伤膏)和对照组(碘伏),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60 hVAS疼痛评分为(1.01±2.11)和对照组评分(2.61±0.8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6~48 h)及因早期疼痛造成排尿困难采取留置导尿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7.4±3.12)少于对照组(20.3±1.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湿润烧伤膏治疗热损伤后组织修复具有减轻疼痛效果,并加快切口愈合,适用于治疗高频电刀痔术后切口恢复.

    湿润烧伤膏高频电刀疗效

    牙周基础治疗对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张庆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对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本次试验中选取60例牙周炎患者,全部入选患者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后均对其PPD、BOP与CAL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的牙周微生物标本进行采集、检测,观察分析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的治疗均完成后,将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治疗后的PPD(4.7±1.4)与BOP(55.00%)少于治疗前PPD(6.4±1.7)、BOP(100.00%)(P<0.05);且治疗后患者Pg(3.0±0.9)、Tf(4.3±1.2)、Pi(3.7±0.9)、Td(3.3±1.1)等可疑微生物与治疗前比较Pg(5.6±1.3)、Tf(2.6±1.7)、Pi(3.1±0.8)、Td(5.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应用牙周基础治疗,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有效的改善,且还能够将可疑致病微生物减少.

    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临床指标可疑致病微生物影响

    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陈涛吴小平陈亮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非增强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应用非增强螺旋CT检查方式对急性阑尾炎进行诊断,较术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诊断准确率为93.3%.存在2例漏诊或者误诊现象.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进行非增强螺旋CT扫描具有一定的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在运用时要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非增强螺旋CT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戴木印彭莉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7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38例.垂体后叶素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奥曲肽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总有效率;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奥曲肽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垂体后叶素组76.32%(P<0.05);奥曲肽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1.01±0.34)d、(5.78±2.14)d短于垂体后叶素组(2.01±0.72)d、(8.38±3.57)d(P<0.05);干预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相近;干预后奥曲肽组血红蛋白水平(47.24±0.32)g/L高于垂体后叶素组(35.35±0.69)g/L(P<0.05).奥曲肽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显著低于垂体后叶素组26.32%(P<0.05).结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高于垂体后叶素,可有效止血,促进血红蛋白水平的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安全性

    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治分析

    梁睿章诗富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诊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异物部位、异物种类、诊断、治疗等.结果 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者143例,2例自行咳出,余141例行硬质支气管镜或纤支镜手术探查,成功取出138例(占97.9%),术后均痊愈.3例未能取出,转院治疗.结论 异物吸入史、肺部听诊、胸部CT加三维重建检查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有效方法,行纤支镜或支气管镜检查可进一步确诊.及时诊断,尽早取出异物是避免气管、支气管异物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异物气管支气管诊断治疗

    旧宫医院2016年度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分析

    张晨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情况,规范处方书写,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门诊2016年度全部饮片处方进行点评,从中筛选出不合理处方,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6年度15102张处方中合理处方为14693张,处方合格率为97.29%,不合理处方主要体现在脚注不规范、有毒饮片超剂量使用、诊断与用药不符、中医诊断不规范、药品结构不合理等多个方面.结论 本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存在一定不合格率,建议医师强化处方规范化意识,加强中医药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促进临床合理使用饮片.

    中药饮片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分析

    保妇康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唐梅艳唐冬艳陈欢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妇康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a virus,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原则,根据治疗使用药物不同,分为保妇康组、干扰素组和联合组(保妇康联合干扰素注射液),每组各30例,进行3个疗程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HPV-DNA值变化、HPV转阴率及CIN疗效情况.结果 采用保妇康联合干扰素注射液,患者的临床效果、HPV-DNA值、HPV转阴率及CIN疗效均要好于单纯使用保妇康或者干扰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使用保妇康或者干扰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采用保妇康联合干扰素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明显,较安全,值得更多临床推广应用.

    保妇康栓干扰素人类乳头瘤病毒临床疗效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索非布韦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汪梦刘李斌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索非布韦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诊的65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选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采用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HCV-RNA阴转数24例(占85.00%),对照组患者HCV-RNA阴转数20例(57.1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ALT复常25例(83.33%),对照组患者ALT复常21例(6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丙型病毒性肝炎索非布韦利巴韦林HCV-RNA不良反应

    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17对胃癌筛查的价值研究

    胡鹏朱长才汪薇黄萍...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PGR)、胃泌素-17(G-17)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研究本院检测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27例(胃癌组)、良性胃病患者29例(良性胃病组)、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G-17含量,并计算PGR.结果 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64.2(53.1~82.9)、5.4(3.8~6.0)]较良性胃病组[88.8(79.8~114.2)、6.6(5.8~8.4)]、正常对照组[104.8(73.1~117.5)、7.7(6.2~10.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清G-17水平[10.0(8.7~14.1)]较良性胃病组[8.3(5.5~10.5)]、正常对照组[5.3(3.4~6.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PGⅠ、PGR、G-17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86.95μg/L、5.80、8.15 pmol/L.在单项检测中G-17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89%、74.58%、79.07% 高于PGⅠ(85.19%、64.41%、70.93)和PGR(74.07%、72.88%、73.26%),三项串联实验的特异度最高为94.92%,三项并联实验的灵敏度最高为100%.结论 PGⅠ、PGR、G-17是安全、无创的胃癌筛查指标,对可疑病例筛查、健康人群体检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胃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胃癌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胃泌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