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中国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张星星

双月刊

1005-4952

ddzgs@iccs.cn

010-66572304 66572318

100009

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当代中国史研究/Journal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简称国史)的学术论文、译著以及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资料、国内外研究论著和观点的评介、综述等,报道学术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邓小平与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宋月红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邓小平支持和领导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导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指导党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巩固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指导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确立和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历史性贡献.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的国家建设目标思想:历史演进和鲜明特色

    沈传亮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刚起步时,邓小平认同20世纪末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设定.随着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实际的深入了解,邓小平明确提出了 20世纪末实现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了在20世纪末实现小康之后,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水平.邓小平的国家建设目标思想具有鲜明的延续性、突出的人民性、极强的创造性、切实的可行性和明显的自主性,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珍贵启示.

    邓小平国家建设目标历史演进鲜明特色

    《中共党史研究》2024年第3期要目

    25页

    邓小平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历史性贡献探析

    蒋永清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着眼于国际战略、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国家统一、领导力量五个方面,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调整中日、中美、中苏等大国关系,为中国充分发挥有影响力的大国作用奠定坚实基础;领导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抓住改革开放这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强调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贡献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史研究三题

    朱汉国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章主题分别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史研究.文章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国史研究的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领域发展现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加速推进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国史学科知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

    李文
    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章主题分别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史研究.文章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国史研究的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领域发展现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加速推进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国史学科知识体系.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单位评述

    郑清坡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章主题分别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史研究.文章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国史研究的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领域发展现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加速推进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国史学科知识体系.

    近30年来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史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阮清华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是对学术研究进展的及时反映,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当代中国史研究》自创刊以来,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科学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的进展.为继续推动当代中国史研究深入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刊特开设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史专题,推出系列笔谈文章.本期四篇学术史文章主题分别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当代中国城市社会史研究.文章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国史研究的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梳理了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领域发展现状,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加速推进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国史学科知识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护林防火工作的历史考察

    邓群刚郭斌飞
    8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护林防火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护林防火工作大致历经以下五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最终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护林防火之路:1949-1956年为起步阶段,1957-1977年为持续发展阶段,1978-1986年为调整恢复阶段,1987-2011年为加速转型阶段,2012年至今为日益成熟阶段.护林防火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对护林防火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防救并重"的指导方针;坚持"专群结合"的工作思路;坚持"依法治火"的基本原则;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一体化"协同推进护林防火工作.

    森林火灾护林防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20世纪50-70年代的城市工业节水工作——以上海为考察对象

    刘青张连辉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我国典型的工业城市,20世纪50-70年代,上海工业节水工作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在工程型缺水和国家工业废水治理政策推动下,工业节水工作于1959年正式启动;60年代中期,为应对季节性停用深井水和黄浦江污染凸显带来的新压力,短暂试点计划用水;60年代后期至1972年,计划用水试点暂停,工业节水工作继续开展,节水技术有所发展;受国家城市节水政策推动,在1973年之后重启计划用水试点,1979年开始正式实行计划用水制度;到改革开放初期,成为全国城市工业节水工作先进典型和学习对象.对上海工业节水工作的研究表明,在水资源短缺条件下,为提高企业节水积极性和推动节水工作制度化,计划用水成为必然选择并被沿用至今.

    缺水工业节水计划用水计划供水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