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谭达全

月刊

1003-7705

hnzy188@sohu.com

0371-88888572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湖南中医杂志/Journal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报道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实践成果,深入探讨中医药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广泛交流广大中医药人员及民间防病治病、养身保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老中医经验,反映国内外中医药研究的新信息、新方法、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庞文玮崔英海李丁蕾于雪峰...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医药学文献资料库(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3年6月10日,搜集有关中药治疗青少年及成人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所纳入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患者8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OR=3.37,95%CI(2.27,5.00),P<0.00001]、咽痛评分[MD=-0.48,95%CI(-0.81,-0.15),P=0.004]、扁桃体肿大评分[MD=-0.45,95%CI(-0.75,-0.16),P=0.003]、热退时间[SMD=-1.01,95%CI(-1.72,-0.31),P=0.005]、咽痛改善时间[SMD=-1.59,95%CI(-2.24,-0.94),P<0.00001]、扁桃体充血缓解时间[SMD=-1.10,95%CI(-1.55,-0.65),P<0.00001]、并发症发生情况[OR=0.21,95%CI(0.10,0.44),P<0.0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青少年及成人急性扁桃体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急性扁桃体炎青少年成人中药Meta分析

    基于HMGB1/TLR4/NF-κB途径探讨藿胆鼻渊丸抑制急性鼻窦炎大鼠炎症反应的研究

    熊静吴婷兰超田道法...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藿胆鼻渊丸对急性鼻窦炎大鼠炎症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藿胆鼻渊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采用鼻腔填塞联合鼻腔滴注脂多糖(LPS)法建立急性鼻窦炎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阳性药物组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1)干混悬剂灌胃(98.4375 g/kg),低、中、高剂量组予藿胆鼻渊丸灌胃(1.26 g/kg、2.52 g/kg、5.04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只SD大鼠灌胃总体积为3 ml/次,2次/d,连续干预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大鼠鼻窦黏膜炎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化(IHC)和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IL-1 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WB检测HMGB1、TOLL样受体4重组蛋白(TL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鼻窦黏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阳性药物组和藿胆鼻渊丸不同剂量组炎症细胞聚集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及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鼻窦黏膜组织中的HMGB1、TLR4、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藿胆鼻渊丸不同剂量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及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鼻窦黏膜组织中的HMGB1、TLR4、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阳性药物组比较,高剂量组IL-1β、IL-6、TNF-α含量及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HMGB1、TLR4、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藿胆鼻渊丸可以有效抑制急性鼻窦炎大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HMGB1分子,抑制TLR4/NF-KB信号通路,减少IL-1 β、IL-6和TNF-α释放,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作用.

    急性鼻窦炎藿胆鼻渊丸HMGB1/TLR4/NF-κB

    中药复方乳凝胶治疗痤疮的效果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陈伊萌惠丹丹穆阿宁张艳茹...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乳凝胶对兔耳痤疮模型的药效作用,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油酸制备兔耳痤疮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干预,通过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考察复方乳凝胶的治疗效果;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相关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量;利用免疫组化探究介导痤疮发病的关键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分化抗原(CD36)受体、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水平.结果:HE组织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复方乳凝胶治疗后兔耳痤疮病变组织得到显著改善,复方乳凝胶组血清中调控病变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IL-8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可介导痤疮发病的关键信号通路NF-κB,下调CD36受体、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中药复方乳凝胶通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使与痤疮相关的各种细胞上的TLRs受体及CD36受体表达下调,阻断了 NF-κB通路,抑制了 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表达,降低了血清中TNF-α、IL-6、IL-8及IL-1β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效果.

    中药复方乳凝胶痤疮疗效评价作用机制炎症因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金银花治疗2019-nCoV感染合并心肌炎的作用机制

    周璐刘明怀
    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中药金银花治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合并心肌炎的潜在关键靶点和通路,为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和UniPort数据库检索并规范金银花的药物成分和药物靶点,GeneCards、pharmGKB等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通过Venn图获得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对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主要活性成分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和新型冠状病毒3C样蛋白水解酶(SARS-CoV-2 3CL)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金银花作用于2019-nCoV感染合并心肌炎的7种活性成分和50个作用靶点,涉及509个生物学进程和148条通路.其活性成分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通过调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胱天蛋白酶3(CASP3)、趋化因子配体2(CC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关键靶点治疗2019-nCoV感染合并心肌炎;主要涉及蛋白质结合、酶结合、趋化因子活性等生物过程和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主要活性成分与SARS-CoV-2 3CL和ACE2结合度较好.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金银花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个靶点和多条通路发挥防治2019-nCoV感染合并心肌炎的作用.

    金银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肌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作用机制

    李篮彭艳梅曾志云姜玉梅...
    16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核心有效成分和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初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方法:利用TCMSP、CancerHSP、BATMAN-TCM数据库检索消炎利胆片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规范化.通过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检索慢性胆囊炎相关靶点.运用R软件筛选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分别通过Bioconductor平台、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出核心有效成分和靶点,将核心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评估结合活性以验证结果稳健性.结果:共获得23种有效成分,对应190个药物作用靶点,从数据库中获取723个疾病相关靶点,药物与疾病之间有48个交集基因;富集结果显示多与细胞对炎症反应相关,筛选得到槲皮素、汉黄芩素、非瑟酮等核心有效成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消炎利胆片中的槲皮素、汉黄芩素、非瑟酮等核心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参与调控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作用于IL-1β、MMP9、VEGFA等核心靶点,从而发挥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作用.

    慢性胆囊炎消炎利胆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分子机制

    葛根芩连汤异病同治牙周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周伊婷马祥铭胡珏
    17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葛根芩连汤异病同治牙周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挖掘葛根芩连汤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取两种疾病靶点,对上述预测所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疾病相关靶点利用微生信绘图工具绘制Venn图取交集,获得药物与疾病共同作用靶点;基于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共有靶点,建立蛋白互作网络(PPI)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在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对药物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葛根芩连汤通过槲皮素、β-谷甾醇等核心成分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关键靶点,发挥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调节糖脂代谢作用,涉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良好的对接活性.结论:葛根芩连汤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异病同治牙周炎和溃疡性结肠炎.

    牙周炎溃疡性结肠炎葛根芩连汤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免疫相关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张蕖李世杰
    186-190页

    免疫相关性结肠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综述,学术性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研究进展

    马明涛于龙潭李鹏杨扬...
    191-194页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中医药治疗综述,学术性

    阳和汤在外科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张嘉轩关如东
    195-199页

    阳和汤外科疾病临床应用综述,学术性

    玄府理论在银屑病中的应用进展

    赵曼霖王红梅赵志恒袁乙月...
    200-204页

    银屑病玄府郁闭开玄通府法综述,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