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方财政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方财政研究
地方财政研究

王振宇

月刊

1672-9544

024-22706630

110002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03号

地方财政研究/CHSSCD北大核心CSSCI
查看更多>>是由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和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主办的一本财经类月刊。初创于2004年9月,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以地方财政问题为核心内容、覆盖全国的专业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弊端及优化建议

    韩旭光
    1页

    建立健全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闫坤黄潇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有效路径.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转移支付规模逐渐增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在协调纵向与横向政府间财政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政策效能稳步提升.面对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应加强转移支付预算管理,优化资金分配方式,完善资金监管体系,创新制度运行机制,多方面入手强化转移支付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效力,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转移支付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收入韧性研究

    刘成奎王浩
    13-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纵向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收支有重要且直接的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地方财政自给率.财政纵向转移支付总体上有利于增强地方财政收入韧性、财政收入抵抗韧性与财政收入复苏韧性,但地区之间各类财政韧性差异较大.而地区产业结构、数字基础设施等也会影响地方财政收入韧性.由此,建议从提高地方财政收支匹配度、优化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加强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以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入手,切实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推动提升地方财政韧性.

    财政纵向转移支付财政收入韧性财政收入抵抗韧性财政收入复苏韧性

    地方政府横向转移支付与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基于对口援疆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强国令滕飞闫杰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项中国特色转移支付的创新,对口援助能否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一轮对口援疆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对口援助政策对受援地工业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口援助显著提升了受援地的工业化水平,促进了受援地工业集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口援助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区域工业化协调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经验证据.

    对口援助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学及其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汤吉军郭砚莉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流宏观经济学忽略了生态环境的约束问题,往往主张萨伊定律,在市场价格调节中实现充分就业.即使新古典综合学派强调政府支出或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样也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约束.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分析方法,将生态环境纳入最优规模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生态环境对宏观经济增长约束的理论框架,从而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路径,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

    生态经济学充分就业最优规模宏观调控

    税收"放管服"改革何以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刘明慧张孟瑶魏恬冰
    43-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作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重要方式,税收"放管服"改革能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本文基于2012年—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检验税收"放管服"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税收"放管服"改革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税收"放管服"改革通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励数字技术创新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路径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放管服"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在税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较高城市、财政压力较小城市和初始数字化水平较低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化税收"放管服"改革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税收"放管服"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财税竞争的演绎逻辑与优化建议

    侯培林王振宇常好
    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财税竞争的形式特征、存在问题及治理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并划分为"直接单一、间接综合、复杂多元"三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激励与约束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安排,揭示地方政府财税竞争目标、内容、形式特征、乱象及其负外部性背后的内在逻辑.本文认为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财税竞争应当有度、有序、有效,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我国地方政府财税竞争优化的具体建议,即多角度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实现地方政府有度财税竞争;构建创新型竞争约束机制,实现地方政府有序财税竞争;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实现地方政府有效财税竞争.

    财税竞争优惠政策内在逻辑

    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和公共投资的互动效应

    岁磊
    6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政府债务提出了一个内生增长的理论模型以系统阐述财政赤字、政府债务与公共投资之间的联动机制,并以1978年—2022年30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交互项模型、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面板平滑门槛回归模型对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和公共投资的互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政府债务比率(平均)超过100%的门槛值时,财政赤字对公共投资的影响由正向变为负向;债务负担的挤出效应在政府债务比率(平均)超过80%才显现出来;再现了财政政策的"反凯恩斯主义"效应.研究启示,在政府债务比率超过100%的情况下,旨在允许为公共投资进行赤字融资的公共财政"黄金法则"等预算建议是不恰当的.

    政府债务公共投资财政赤字面板平滑门槛回归模型

    我国房地产税模拟测算与政策启示

    邹剑雄蔡昌曾晨舆
    83-9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房地产调控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我国亟待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建立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消除现行制度的负外部性问题.同时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聚焦劳动收入、对财产性收入关注不够,房产税将个人所有非经营用房排除在外,事实上形成了税法调节房产收入的真空.改革房地产税,不仅可以解决税制与税基结构脱节的矛盾,还能够提高直接税比重,优化我国税制结构.本文基于我国房地产税的立法实践,以及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试点等背景,对房地产税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税率模拟测算,并在上海、重庆房地产税试点改革现状基础上,提出房地产税改革要有法可依、优化房地产税税制要素、创新房地产税征管方式等具体政策建议.

    房地产税税率测算税制要素

    税收征管数字化与企业实际税负变动——征管行为规范和征管能力提升双重视角

    潘佳锋房超
    9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征管数字化规范了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行为,提升了税务机关的征税能力,会影响企业实际税负.本文以金税三期工程这一准自然实验为研究场景,利用2009年—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对此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提高了辖区内企业承担的实际税负.异质性分析发现,一方面,对处于税收竞争激烈地区的企业,税收征管数字化提高企业实际税负的幅度更大,这意味着税收征管数字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抑制税收洼地的形成;另一方面,处于法治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以及逃税动机更强的企业受到税收征管数字化的影响更大,这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能够抑制企业逃税,促进企业纳税遵从.本文从技术与制度互动的视角丰富了数字化时代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为相关理论,为推动现代财税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税收征管数字化企业实际税负地方税收竞争企业逃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