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方财政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方财政研究
地方财政研究

王振宇

月刊

1672-9544

024-22706630

110002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03号

地方财政研究/CHSSCD北大核心CSSCI
查看更多>>是由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和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主办的一本财经类月刊。初创于2004年9月,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以地方财政问题为核心内容、覆盖全国的专业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打造分税制"升级版"

    王振宇
    1页

    分税制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贾康刘薇
    4-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三十年之际,本文概述这一改革对中国经济社会转轨全局而言从"行政性分权"到"经济性分权"的里程碑意义,以及分税制改革必要性的基本依据,其对开创公共财政转型新轨道的支撑,并考察了1994年改革的过渡色彩,后续深化改革的成效与不足,特别是对主要的突出现实问题——基层财政困难、地方隐性负债和"土地财政"短期行为的成因,作了重点辨析论述,强调必须坚持分税制大方向,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最终使省以下分税制落实,进而系统化提出今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与重点.

    分税制改革经济性分权扁平化分级预算管理

    分税制改革实践探索与未来政府间财政关系展望

    马海涛任强李林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当代财政演进和发展中的重大改革.本文回顾了我国分税制改革前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若干现象、分税制改革的三个重要支柱及改革成效和改革后的重要探索.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将政府间财政关系蕴于政府间关系之中加以考虑,继续完善地方税体系,进一步探索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分税制财政包干事权和支出责任

    分税制改革三十年:评述、问题与未来改革方向

    罗志恒晁云霞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税制改革三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成就与经验,剖析当前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回顾和总结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经验,提出准确理解分税制的四点认识,分析了目前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革方向.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仍不清晰、地方实际支出责任过重、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未来改革方向: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避免政府职能无限扩张引发的政府支出责任持续膨胀;二是强化中央政府职责,加大垂直管理力度,上收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地方政府支出责任过重;三是完善税收体系,稳定宏观税负,进一步优化政府间收入划分,重新认识地方税体系;四是明确转移支付定位,尤其是厘清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的定位,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分税制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转移支付

    认识分税制改革重大意义的新视角:财政与金融关系

    李成威韦扬
    44-5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血液",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从财政与金融关系的视角重新审视分税制改革,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分税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再造和激活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血液",同时也再造和激活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财政与金融协同发力,为中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时间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具体体现为:分税制改革为我国构建现代央行与货币制度奠定基础;分税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特色的投融资制度创新;分税制改革构建了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制度基础.从财政与金融关系的角度总结分税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对于当前我国推动相关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一是财税制度和体制改革要为我国建设金融强国夯基固本;二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构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新的投融资机制;三是着眼于稳资产估值,完善资产负债表体系,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分税制改革财政与金融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缓解了企业避税吗?

    余杰乔俊峰
    5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减轻企业税负痛感,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投资能力,减少企业避税行为.本文基于2009年—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可以缓解企业避税行为,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通过机制分析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会通过降低企业内部融资约束和加强外部税收征管力度来缓解企业避税.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对于民营企业、高固定资产企业和处于行政等级较低地区企业的避税行为具有更加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不仅为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破解我国企业避税难题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新发展阶段利用减税降费政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借鉴.

    加速折旧企业避税融资约束税收征管

    财政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选择路径

    郭曼曼崔惠玉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把"蛋糕"切好分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宏观经济调控、收入分配调节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财政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如何通过完善财政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的财政制度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深入剖析了当前财政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财政改革路径.

    财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发展共享

    财政金融协同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效率研究——基于辽宁的实证检验

    顾巧静陈芙
    82-9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2017年—2021年辽宁14个地级市宏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财政、金融以及二者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的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财政金融在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方面存在协同效应,二者协同支持效率高于财政或金融单独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剔除环境变量及随机噪声影响后,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地级市之间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呈现非均衡性,"一圈一带两区"的发展战略可以缩小区域间财政金融协同效率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构建辽宁经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双维"支持体系,加大对环保节能、低碳转型等绿色技术的投入,发挥"一圈一带两区"的区域发展战略优势等政策建议.

    绿色发展财政金融协同三阶段DEA模型

    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以辽宁为样本的分析

    于晓霞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持续加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养老服务业高水平发展是当前我国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将养老压力变为经济增长动力.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整体推进较为迅速,但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辽宁为样本,分析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系统梳理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立足于国家整体政策取向和辽宁省实际情况,以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体系财政支持政策的引导效应为切入点,寻求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与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实现路径,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提升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

    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居家与社区养老医养结合财政政策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费(税)制度的改革路径探索——经验借鉴与启示

    陈斌张仕奇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主体目前仅限于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者,而作为生活垃圾的排放者——居民,并不在纳税人范围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环境保护税在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职能.从现有制度体系来看,将生活垃圾处理费制度渐进式平移至环境保护税制体系内,是将个人纳入环境保护税征税对象的有效举措.结合我国现行征管机制及荷兰、瑞士两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征收垃圾费(税)经验,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征收管理的"制度完善"的近期目标,逐步过渡到立法层级提升、税制要素构建的"费改税"的远期目标,用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垃圾处理费(税)制度演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