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方财政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方财政研究
地方财政研究

王振宇

月刊

1672-9544

024-22706630

110002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03号

地方财政研究/CHSSCD北大核心CSSCI
查看更多>>是由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和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主办的一本财经类月刊。初创于2004年9月,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以地方财政问题为核心内容、覆盖全国的专业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经纬
    1页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视域下的财政政策选择与优化

    高挺申学锋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疫情后恢复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及复杂多变国际环境等多重挑战交织的非常时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选择,客观要求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为关键任务.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一项涉及多方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国家财政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本文结合我国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现实状况,分析财政政策选择、成效表现、现实困境及成因等,提出财政政策进一步实施的路径优化建议.

    完整内需体系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有效供给

    财政专项资金运作模式与效果探析

    郭海育鲁敏郭梦梦何煜...
    14-3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科层政府不同价值取向,本文构造出专项资金运作模式的五种理想类型,以扶贫领域专项资金运作为例,在经验层面对理论进行验证.同时,结合各省(区、市)在扶贫工作中的现实表现,具体探析了各运作模式的综合运作效果.研究发现,在扶贫领域中,并不存在整体科层型以及完全市场型这两种极端运作模式,多数省(区、市)归属为有限市场型以及权力发包型的运作模式.在各种运作模式中,偏向市场化运作的任务包干型运作模式所取得的扶贫效果最好,脱贫攻坚任务推进更为有力,但在资金使用过程方面表现欠佳.而偏向科层控制的有限市场型以及权力发包型运作模式则表现出较为稳健的特征.结合各模式归属数量,研究发现在扶贫领域中存在着运作效果与偏好选择相悖的现象,即综合运作效果较好的任务包干型其归属数量最少,而有限市场型和权力发包型等偏稳健性的运作模式归属数量反而最多,反映出多数地方政府在高压问责下的"维稳"偏好.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综合地域治理情境、合理引入市场化机制、推进对等性权责界定等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提升专项资金运作水平.

    专项资金运作模式权力发包政府偏好效果评价

    地方政府债务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非线性影响——兼论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

    武靖州罗云高
    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方政府债务与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高度重叠的情况下,识别地方政府债务对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对深化认识地方政府债务微观效应和更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内在机理,利用2015年—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民营企业和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会挤出民营企业信贷融资,且存在单门槛效应.当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低于门槛值时,其对民营企业信贷融资无影响;当高于门槛值时,会挤出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地方政府债务对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存在地区和行业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可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对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挤出效应.鉴于此,应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与民营企业投资的耦合度,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财政货币协调,优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制定差异化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和稳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建设.

    地方政府债务民营企业融资数字普惠金融非线性影响

    税收营商环境改革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的检验

    崔亚飞郑修娟
    4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营商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制度环境.本文选取2013年—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税收营商环境改革的准自然实验特征,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税收营商环境改革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作用机制是,税收营商环境改革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应,因企业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市场化水平和地理区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可以为深化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助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启示.

    "放管服"改革税收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多期双重差分法

    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上市公司创新注意力的治理效应研究

    谢乔昕
    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税收征管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如何实现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与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之间的协同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2008年—2019年沪深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本文利用金税三期工程实施事件考察了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上市公司创新注意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地提升了上市公司创新注意力.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上市公司创新注意力的强化效应在传统行业企业、位于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技术型高管任职企业以及弱融资约束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上市公司创新注意力的影响主要通过避税行为、代理成本和可支配现金流渠道传递.本文研究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征管改革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税收征管数字化金税三期创新注意力治理效应

    数字金融促进地方增值税增收: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

    陈海龙段卓李宛凇
    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数字金融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影响机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我国31个省份2011年—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从区域人均产出水平和非农产业规模等角度考察数字金融对地方增值税收入增长贡献的门槛效应.研究结论: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地方增值税收入的增长,而在区域人均产出水平较高或非农产业规模较大的省份,数字金融对增值税收入的赋能效应边际递增.与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发展数字金融对地方增值税收入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从数字金融视域出发研究增值税的税收影响,可以为调节增值税地区间横向分享有效性提供理论借鉴.

    数字金融增值税税收治理数字经济门槛效应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现存短板与实践进路——基于共同富裕目标前景的审思

    文元全马鑫旺高红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目标前景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回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变迁历程,探析其制度存量基础上,按照"目标—短板—实践进路"的逻辑思路审思当下新农保制度模式存量基础与共同富裕目标前景的差距,可知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物质保障能力低、城乡及区域间养老金水平差距大和制度建设水平不足的短板.本研究提出适度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合理调节城乡及区域间养老金水平差异、完善制度建设水平三条实践进路建议,以期实现农村养老物质保障层面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制度变迁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悖论的产生机理、诱因与破解路径

    王金凤陈璐赵兴莉王占文...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政策要求及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成为当下迫切需求.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不足与资产闲置浪费并存,呈现出"强调存量资产效能释放、效能却无法释放"的共享悖论.本文遵循"产生机理—诱因分析—破解路径"的逻辑框架,以社会困境理论为基础,深入挖掘共享悖论产生的逻辑机理.研究发现,共享成本引发的成本约束以及政策和环境不确定性引致的决策噪音,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悖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按照多种悖论要素细分,秉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理念,构建和完善国有资产共享体制下的政策执行保障路径,以期打破现有悖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高效利用与保值增值.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共享共享悖论社会困境理论

    新机制下规范发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建议

    叶斐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13年起,我国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模式,项目投资规模快速扩大.2023年11月,《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发布.新机制下,我国PPP模式还存在政府自身能力不能完全匹配发展需要、项目全面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信用等级和市场变化影响项目推进等问题,应从加强政府能力建设、科学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强调加强项目全面管理、信用管理和市场因素防控等方面加以规范.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