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方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方论坛
东方论坛

刘忠世

双月刊

1005-7110

dflt@qdu.edu.cn

0532-85953730

266071

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东方论坛/Journal Oriental Forum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学术性、创新性,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大胆探索。坚持开放性,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学术理论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代江西族谱研究

    常建华
    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江西官僚士大夫编纂族谱,从"一本万殊"和"民胞物与"的观念出发,也视修谱为利用宗法观念治理宗族,还受到欧苏族谱学影响,视修谱如同修史。明初族谱较简,明中后期族谱内容充实,收录对族人的规训。族谱修纂盛行,吉安府尤为突出。修谱求真者有之,攀附冒充者亦有之。修谱谱例谨严,保留了一些珍贵谱例。修谱经费、间隔与族谱保存方面的讨论较为充分。

    一本万殊欧苏谱何乔新罗洪先吉安

    放水灯的源与流

    姜守诚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水灯是近世中国社会十分流行的宗教仪轨与民俗活动。此举意在照亮幽路、接引溺毙于江河湖海中的水下孤魂,亦包含禳灾祈福、敬奉水神等功用。放水灯始见于北宋,乃系在中秋节夜间举行的祈福、禳灾之行为,属于节庆礼俗的一部分。后来,随着普度施食、赈济幽爽之信仰在民间社会的渗透与流传,放水灯接引溺亡孤魂的观念得到不断加强,遂成为道教普度醮、佛教盂兰盆会中惯例举行的宗教仪式,进而演变为中元节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清代,台湾岛内盛行放水灯习俗,中元普度前必有放灯之举,采用佛道二教的仪轨实践,彰显出世俗性与神圣性的完美结合。

    放水灯设孤施食清代台湾

    礼治融入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刘芳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礼治作为传统社会的独特治理方式,与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历史、现实及价值上的逻辑契合性,具体表现为礼文化蕴涵的丰富治理资源、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诉求及礼文化蕴含的独特人文精神特质同现代化乡村治理的价值追求相契合。新时代推动礼治融入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可从发挥基层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重视乡规民约的治理效能、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建设及健全乡村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四个层面进行路径探索,以文化"软治理"助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

    礼治乡村治理中国式现代化

    "美"的转向与超越:庄子"悲态"美学思想阐微

    王康宁薛振宇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悲态"书写的淋漓尽致以及对待"悲态"的积极态度,共同促成庄子"悲态"美学的厚意深旨。理想人生的实现既以对"悲态"的消解为必然途径,也以对"悲态"的沉淀与升华作为根本凭藉。正视"悲态"并在其中找寻与安置自我,进而消减因自然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环境逼仄以及精神世界不断塌陷与沦丧的苦恶之果,是现代人实现个体和社会价值亟待面对与回应的课题。

    庄子"悲态"美学

    税收激励与企业资本结构——基于"营改增"政策的证据

    谭小芬王可心朱梦珂
    5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激励是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考察"营改增"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杠杆率,结果表明:该项政策显著提升了非金融企业的总体杠杆率,相比于交通运输业,政策效应在现代服务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营改增"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促进企业进行资本结构调整、提高杠杆率,符合资本结构权衡理论。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影响效果主要表现在强研发能力、高盈利水平、轻资产和负债不足的企业中,相较于不受"营改增"政策影响的企业,实施"营改增"政策的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研究为税收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也为未来减税政策的优化调整提供了政策思考。

    营改增资本结构杠杆率权衡理论

    银行竞争与公司价值——基于银行管制放松的准自然实验

    高昊宇谢秉原李梦
    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行竞争加剧对借款公司存在双重影响:一方面,降低借款公司的融资成本,提升公司价值;另一方面,削弱银企关系,减少银行对借款公司的监督动力,损害公司长期价值。基于2009年出台的银行管制放松政策,运用标准的事件研究法,发现短期内价值提升效应主导,面临严重融资约束的公司表现出更为正向的累计超额收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价值损害效应占主导地位,银行贷款依赖度高的公司表现出更为负面的累计超额收益。进一步发现,在政策实施年度,融资约束严重的公司的托宾Q值明显较高,而银行贷款依赖度较高的公司的托宾Q值明显较低。结论启示监管方在银行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需在提高市场竞争的同时保持对银行牌照价值的激励,避免出现由于银行自律能力和监督动力减弱而产生非预期的负面影响。

    银行竞争公司价值融资成本银行监督

    中国红十字会"京会"辛亥革命救援行动述论

    池子华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辛亥革命人道救护中,中国红十字会"京会"依托协和医学堂,组织四个救护医队,"分往战地,救济军人"。同时与所属天津分会采取联合行动,产生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整体而言,尽管"京会"不比"沪会"那么成绩卓著,且京沪两会各行其是,没能形成"合力",影响救护效能的全面释放,但"京会"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中国红十字会辛亥革命人道救援"京会"

    亚当·斯密学说在民国初年的传播和影响

    张登德宋均荣
    9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初年虽然战争不断,但是中国先进分子没有放弃对中国富强道路的追寻,以斯密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仍然受到关注。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在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时,常引用斯密学说;斯密诞辰200周年、《国富论》出版150周年时,《东方杂志》《学艺杂志》等杂志刊文予以纪念;刘秉麟写《亚丹斯密》,系统介绍和研究斯密学说;一些学者翻译的日、英、德、法等国的文章和著作中,涉及斯密学说。民国初年,留学归国者成为斯密学说的传播主体,他们通过报刊、出版社、课堂等媒介,促进了斯密学说进一步传播。

    亚当·斯密民国初年《东方杂志》刘秉麟传播

    "兄弟之邦":现代中国的朝鲜想象

    韩琛
    10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东亚,中朝两国之间关联甚深,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多有体现。基于反帝、反殖民的共同需要,中朝兄弟共同体想象得到广泛书写,表现朝鲜兄弟的烈士精神与英雄气质,则是其中最为引人侧目的内容。其实,塑造朝鲜英雄是为召唤中华英雄,想象"兄弟之邦"是为强化中华认同,表征中朝反帝共同体则蕴含着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现代中国的朝鲜书写构成一个内外纠结、古今交织的文学地缘学图景。当然,兄弟邦国总是在连带性中纠结对抗性,在亲缘性中包含疏离性,中朝两国各自的现代国家主体意识,便生成于这种复杂的地缘政治纠葛中。

    朝鲜英雄兄弟华夏历史心性中华民族主义文学地缘学

    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时代性阐释——由小说《人生》到电视剧《人生之路》

    李伟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经典文学作品到电视剧的改编,成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和关注的热点。编剧既要遵循小说原著的精神,又要勇于开拓和创新,让文学经典走近人们的当前生活,以满足不同年龄时段受众群体的审美期待。由路遥小说《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在拓展叙事时空、展现地域风貌、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民生形态等方面,与时俱进地呈现出社会发展演进的时代性背景和现代化元素,从而有意地突破小说原著叙事时间的局限,拉近文学经典与现代生活的距离,让文学原著的主题精神深入和延续于当下社会,继续发挥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这也是该剧的成功价值所在。

    《人生》电视剧改编《人生之路》时代性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