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德国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德国研究
德国研究

朱绍中

季刊

1005-4871

dgyj1234@online.sh.cn;dgyj1234@126.com

021-65983997 65980918

200092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德国研究/Journal Deutschland-Studie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德国研究》杂志创刊于1986年,原名《联邦德国研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份综合性、全方位研究德国的学术期刊,由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主办。《德国研究》始终致力于发表国内外对德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前沿课题的论文,展呈国内外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趋势,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高层、专家学者、企业界和文化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成为中国国别研究期刊中的佼佼者。《德国研究》同样也受到德国政府及外事部门的重视,被德国学术及文献信息机构收藏,并成为研究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俄乌冲突背景下法德轴心对欧盟能源政策的领导探析

    范一杨
    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和欧盟的能源伙伴关系破裂,欧盟面临着能源制裁、经济纾困和能源转型三重任务.德国背离其欧盟领导角色,对俄开展能源制裁有所迟疑、在经济纾困问题上单独行动.法国则积极利用欧盟轮值主席国身份参与欧盟"重新赋能欧盟计划",推进核能获得绿色认可.法德轴心在《爱丽舍条约》签订60周年之际艰难重启,两国在竞争与互补中探索氢能在欧盟能源转型中的潜能.综上,法德轴心在能源危机中的领导具有滞后性和利己性,联合领导成效有限.究其原因,首先,两国能源结构和经济制度差异巨大;其次,朔尔茨和马克龙政府迫于各自内政压力不得不本国利益先行;再次,成员国能源政策偏好有利于法国领导,但欧盟委员会更加全面和长远的战略布局遏制了法国的强势,同时弥补了法德轴心的乏力;最后,国际能源格局加速重整虽然对法德轴心起到"倒逼作用",但欧盟整体战略自主的局限性遏制了法德联合领导的空间.

    俄乌冲突能源危机法德轴心联合领导

    中国与欧盟在非洲的互动关系:从管控有限竞争到实现有效合作

    程弘毅
    3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合作之外,中国与欧盟以及欧盟成员国在非洲地区的互动关系表现出有限竞争特征.这种竞争关系不仅影响着中欧非三边关系的发展,也为非洲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带来了不确定因素.考察中欧在非洲的有限竞争可以发现,这种竞争关系体现于经贸投资、发展合作、地区安全、文化交流以及国际事务等领域.中欧对非长期互动基础上所产生的理念差异、双方对非政策对彼此所构成的现实挑战,以及卫生与粮食安全问题频发、大国在非博弈加剧等非洲内外环境新变化共同导致了这种竞争关系的形成.中欧在非洲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双方需要正视这种有限的竞争关系,从其有限性入手,通过巩固和发展三方共同利益,转化中欧各竞争领域中的不利因素,基于彼此的合作基础和互补优势来管控竞争,拓展合作空间,以实现从有限竞争到有效合作的积极转向.

    中国欧盟非洲有限竞争有效合作

    公司治理机构如何应对ESG带来的挑战?——以欧盟和德国经验为镜鉴

    杨大可
    6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简称ESG)和可持续公司治理理念给全球公司的治理机构带来新的挑战.对此,域外立法表现迥异.相较于美国等"保守派",欧盟和德国已开展一系列"激进"的立法活动,希望强制要求经营管理机构将ESG事项纳入其商业决策考量,监督机构的职责亦相应发生变化.ESG事项所涉极广,我国在将其纳入公司治理要求时需做"精细化处理".密切关注欧盟和德国的相关立法动态,细致考察ESG事项的不同定位给公司治理机构(董/监事会)的职责带来的具体影响,可辅助我国立法者寻得ESG事项角色定位的"黄金分割点".

    ESG可持续公司治理欧盟指令/条例董/监事会职责

    欧盟的算法歧视规制及中国应对

    梅傲陈子文
    7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加速迭代,算法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日益普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企业在针对欧洲市场制定营销策略、运营产品等多个环节中会广泛应用算法,极易因各种原因产生歧视风险,进而面临经营障碍.明晰欧盟算法规制体系是消除障碍的前置步骤,一方面按照"起源—兴起—发展"的逻辑线索对欧盟反算法歧视的立法沿革予以梳理;另一方面围绕规制主体、算法运行流程和规制创新路径对其有关算法歧视的具体规则予以解读.在欧盟规制框架下,我国企业面临合规意识要求较高、域外法律规则复杂、算法治理难度攀升的现实障碍.在此规制背景下,国家应积极引导并加强外部宏观政策保障,优化算法治理环境;企业也要从自身出发,积极反思并效仿欧盟企业先进经验并加强内部治理.如此,才能有效促进我国企业跨国贸易的正向发展.

    算法歧视欧盟算法治理数据赋权数据监管

    欧盟《人工智能法》:演进、规则与启示

    刘子婧
    10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盟《人工智能法》遵循"政策—软法—硬法"的演进脉络,是欧洲数字单一市场战略的法律化产物,旨在实现整合数字市场、促进创新发展、防控社会风险和保障基本权利多重立法目标.由于立法目标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在张力,在"基于原则""基于权利"和"基于风险"三种人工智能法律规制路径中,立法者最终选择了"基于风险"的规制路径,通过强化企业负责性而非赋予公民个体控制性权利的方式实现监管与创新的平衡.在以风险为中心的立法格局下,该法为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了禁止、合规和豁免规则,以期实现监管的可伸缩性和合比例性.这部立法体现了一种"规制-工具主义"思路,在延续《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基于风险"方法的同时,也承继了《产品责任指令》中的产品监管框架.我国应当辩证地看待欧盟人工智能立法的成败得失,在吸收其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审慎地思考我国未来人工智能立法的方向.

    欧盟《人工智能法》人工智能立法风险权利

    布莱希特早期诗歌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以诗集《家庭祈祷书》为例

    薛松孙茜
    12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莱希特一生都与中国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虽然在其流亡时期与后期文学作品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备受关注,但在他全面深入接受中国文学哲学典籍前,其早期诗作就已与中国文化暗藏着亲缘性,而学界却未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在1920年的日记中,布氏就已明确表达了与老子的"不谋而合".本文以布氏早期诗集《家庭祈祷书》中的六首诗为例,从主题、宗旨和语言风格等多重维度对其进行重新审读,揭示布氏早期诗歌与中国文化的契合之处,包括白居易的文学主张与中国古代哲人老子、孔子、孟子的思想智慧.布氏之所以迅速迷上中国文化,根源于这种"不谋而合",他在流亡和后期作品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大量借用和化用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其早期文学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亲缘性之上.

    布莱希特早期诗歌中国哲学亲缘性

    外文摘要

    148-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