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化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化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南国农

月刊

1003-1553

0931-7971823 7971221

730070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内

电化教育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和西北师范大学主办,我国著名电教专家南国农教育主编。关注电化教育的基础理论建设和理论基础探讨,关注电化教育领域的最新动向,对远程教育、教育新技术、海外电教、中小学电教育亦同时关注,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IGC赋能的新形态工科实验教学初探

    郭丰杨清香郑春辉孙厚涛...
    72-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工科实验中融合AIGC的技术优势是工科实验教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AIGC赋能的新形态工科实验具有时代紧迫性.AIGC赋能的新形态工科实验呈现技术性实验设计、泛化性实验方案、螺旋式实验过程、思辨性实验创新、瞬时性实验评价的内涵,支持新形态工科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本体研究,以及能力依赖、生成式实验、复合大脑、在场模式的外延,支持新形态实验教学中的教学特征研究.为适应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研究提出了基于六度循环的新形态工科实验教学路径,覆盖引导、查询、判断、应用、评价与优化共6 个实验阶段,探索了融合AIGC的新形态工科实验支持系统框架,从智慧实验导学、精准实验教学、高阶实验探学三个方面讨论了新形态工科实验在典型教学场景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为新形态工科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借鉴.

    新形态实验AIGC特征研究教学路径支持系统

    网络问答社区核心参与者知识共享障碍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与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实践

    沈占波刘建泽王蒙单伟...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核心参与者在网络问答社区知识共享中的作用愈发凸显,探究其知识共享障碍机制对于提高群体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价值.研究首先通过扎根理论构建核心参与者知识共享行为意愿障碍因素模型;其次,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障碍机制模型,仿真探究核心参与者知识共享行为数量的演化规律及关键障碍因素对知识共享行为数量产生非线性影响的传导逻辑.研究发现知识共享主体障碍、客体障碍等 4 个障碍因素是核心参与者知识共享行为意愿的主要障碍因素,各因素间存在相互作用.仿真结果表明:核心参与者知识共享行为意愿和数量增速逐渐放缓;调节参数灵敏度后,各障碍因素均会导致核心参与者知识共享行为数量下降.其中,知识共享氛围障碍、核心参与者特征障碍等5个关键障碍因素对核心参与者知识共享行为数量阻碍作用明显,研究据此提出着重优化关键障碍因素所在反馈回路的建议.

    网络问答社区核心参与者知识共享障碍机制扎根理论仿真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

    叶俊民尹兴翰于爽刘清堂...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在数据处理、分析和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解决学习分析面临的利益相关者素养不足、技术可信性不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机遇,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意义深远.然而,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及发展路向尚不清晰.因此,研究首先从"术用"与"器用"的双重角度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价值内涵.其次,从确立目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智慧应用四个主要方面构建并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实践框架,以为学习分析实践提供参考.最后,立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分析的现状,研究认为未来应该关注智能素养培育,以转向人智协同的学习分析范式;注重多种技术兼容,以促进分析变革培养的创新发展;重视分析伦理规范,以推动可信学习分析生态的构建.

    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分析价值内涵实践框架发展路向

    复杂问题解决中的认知投入动态演化研究——基于同步生理响应事件的视角

    田浩武法提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社会的动态性对学习者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学习者解决复杂问题时的认知投入直接影响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研究以设计类问题解决为背景,采集学习者的皮肤电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同步生理响应事件的认知投入测量方法.研究重点探究了学习者在复杂问题解决中的认知投入动态演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个人及小组绩效的关联,最终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绩效的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小组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同步生理响应事件频次逐渐增加;在个体层面,学习者的投入敏捷度和持久度展现出显著的动态演化;在小组层面,高绩效小组在投入强度和同步性上变化显著,而低绩效小组仅在投入持久度上体现出明显变化;在所有特征中,方案生成阶段的投入敏捷度是预测个人绩效的关键因素,而观点交流阶段的投入持久度则对小组绩效具有最佳预测效果.研究拓展了复杂情境下认知规律的识别方法,同时对提升学生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实证依据.

    复杂问题解决认知投入同步生理响应事件动态演化学习预测

    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演变对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基于fsQCA与IIS图分析视角

    何文涛朱玲林陶雨晴周跃良...
    101-10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关于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研究主要聚焦生成性角色类型和不同角色的学习效果影响两大方面,但存在角色类别划分不完善、只关注单个角色的净效应等问题,忽视了生成性角色之间的交互作用,难以解释角色演变对协作学习知识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为此,研究重新划分了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并利用行为分析、IIS图分析与fsQCA方法,从微观视角揭示生成性角色演变作用于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多重并发路径,提出了生成性角色演变影响知识点学习效果的内容交互型、组织指令型、复合影响型和媒体影响型四种组态.研究认为,协作学习交互效果并不是某个生成性角色的单独作用决定的,而是由多个角色组合复合影响的结果,角色演变对学习效果的组态效应会因活动类型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改善协作学习效果需提升教师组织指导水平、合理使用媒体、平衡生成性角色间的组态效应及调动组员的有效交互,不可盲目借鉴经验总结得来的教学策略.

    协作学习生成性角色学习效果定性比较分析知识点激活量

    智能时代教师情感劳动的异化风险及其规避

    戴妍杨雨薇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情感劳动是教师在遵循专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对自身情感体验和表达进行抑制、生成和管理,以更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智能时代,教师情感劳动正面临着异化的风险,具体表征为情感劳动实践去人性化、情感劳动产品极限物化、情感劳动主体剥削强化以及情感劳动关系隔阂深化.数智浪潮的迅猛冲击、工具理性的深度渗透、资本逐利的本质驱动以及人际交往的数字裹挟是导致教师情感劳动异化的根源.为有效规避教师情感劳动的异化,需要通过加快社会情感文明建设、加强教师情感素养培训、完善数字情感法律法规以及研发智能情感辅助工具,重塑教师情感劳动伦理生态、促进教师情感劳动自主施策、保障教师情感劳动基本权益以及助推教师情感劳动智慧转型.

    智能时代教师情感劳动劳动异化情感智能情感素养

    同一性到复数性:智能时代教师发展的行动路向

    周桂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有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存在潜在的同一性危机,具体表征为:技术的自主性逻辑宰制了教师的思想,诱使教师成为无思想的劳动动物;技术的自动化过程强化了教师的工具性思维,扩大了教师工作的无意义性;技术理性的过度扩张僭越了教师的价值理性,削弱了教师行动的责任伦理.为应对同一性的困境,亟须寻求智能时代教师发展复数性的特质定位,具体体现为教师是行动的主体、教师言说的教育性以及教师行动的开创性.基于此,明晰智能时代教师发展的行动路向至关重要.这一行动路向建基于智能时代教师发展的目的、过程与基石,具体呈现为追寻幸福、开启行动以及进行反思.

    人工智能教师发展同一性复数性行动

    变革抑或危机:大语言模型赋能大学教学及其限度——基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考察

    蒋贵友殷文轩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大学教学关于"人"及其教育的生产方式,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发现,大语言模型赋能教学的关键在于大数据集算力加速精准化教学,符号语言系统支持全时场服务,神经网络模型促进个性化指导以及智能情感技术实现人性化评价,产生了智能化涌现、无边界探索、生成式互动与情感化反馈的教学变革影响.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幻觉"、机器"认知偏见"与复杂系统"失控"的模型应用限度,又可能引发教学内容失真、意识形态危机与主体关系异化的多重风险,催生技术革命下新的教学危机.基于此,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大学教学理应从"主体—目标—体系—机制"的四维关系构建系统路径,一体推进生成主义式教学创新探索、教学模型信用评级提升与多元协同教学生态建构,促进大学教学从人机协同走向人机融合,从而彰显大语言模型赋能大学教学的技术进步主义价值.

    大语言模型大学教学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生态人机融合

    喜报

    封2页

    第五届"南国农信息化教育奖"评选活动启动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发展基金秘书处《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