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下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下水
地下水

吕书君

双月刊

1004-1184

dxs131@126.com;

029-87329077,87344844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路185号

地下水/Journal Underground Water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从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和开发利用专业的广大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勘查设计人员、技术工人的综合性刊物,也是国内地下水专业唯一比较集中的技术与信息交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熵权-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单梦瑶王勇耿达尚光炫...
    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薛虎沟煤矿10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确定了影响10号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运用熵权(EW)与模糊层次分析(FAHP)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计算了各主控因素的权重,建立了10号煤层底板突水的脆弱性指数模型,并对10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影响10号煤层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为奥灰水压、奥灰富水性、隔水层厚度、脆性岩厚度及煤层底板破坏深度;10号煤底板突水的脆弱性指数模型为 Ⅵ=0.211 2 f1(x,y)+0.308 6 f2(x,y)+0.149 4 f3(x,y)+0.190 9 f4(x,y)+0.139 9 f5(x,y);10号煤层突水危险区和较危险区主要呈带状分布于煤矿西北部局部地区.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熵权-模糊层次分析法脆弱性指数法薛虎沟煤矿

    济南岩溶区大气降水入渗系数评价研究——以趵突泉泉域直接补给区为例

    于令芹刘小平江露露郗鸿峰...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趵突泉泉域直接补给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是济南市区泉群的主要补给来源,从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形、重点渗漏带分布等多层次多因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经验打分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得出趵突泉泉域直接补给区大气降水入渗系数.结果表明:灰岩裸露区石灰岩岩性和断裂构造、灰岩隐伏区第四系厚度、岩性、重点渗漏带分布区等是影响气降水入渗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大气降水入渗系数分为>0.5、0.5~0.4、0.4~0.3、0.3~0.2、<0.2等5个等级.基于分级结果提出直接补给区内建设密度管控、地下开挖深度的建议,为直接补给区的城市建设和泉水保护提供参考.

    大气降水入渗系数岩溶区多层次分析法直接补给区济南市

    河间地块浅层地下水"三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彭志娟付蕾马晓伟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江作为江西省内最大的河流,不仅肩负农业活动供水,也是众多城市饮用水取水地.本文以赣江某河间地块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93组地下水样品NH4+-N、NO2--N和NO3--N超标率分别为31.18%、0.00%和7.52%,"三氮"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等于0.5,"三氮"空间分布差异大.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含量主要因素有污染源类型及分布、水化学环境和包气带厚度等.

    地下水三氮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色连二矿多煤层开采对导水裂隙带高度影响的数值模拟探讨

    廖清发潘忠德胡林徐守明...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对煤矿水害防治及煤炭高效开采具有深远意义.为研究多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以色连二矿5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UDEC软件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色连二矿的3,4,5号煤层依次开挖对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运用数值模拟的手段预测的3、4和5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分别为38 m、50 m和70 m,其中开采4-1上煤对3-1煤导高有一定影响,开采5-1上煤促进4-1上煤导高进一步增大,且影响程度较大,对3-1煤导高具有较小的促进作用.该成果为色连二矿5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持.

    老空水害色连二矿导水裂隙带多煤层开采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水质标识指数法的南通海门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张建忙史浩栋余森王德富...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充分掌握南通海门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特征,根据2020年12月份-2021年3月份采集的水质检测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主成分分析将11个水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进行解释,解释率为77.062%.水质标识指数法中单因子指数将水质划分为Ⅲ、Ⅳ及Ⅴ类,综合指数评价水质Ⅲ类标准达标率为48%,指数大小排序基本一致.分析结果表明:超标严重的指标(NO3-、Fe)易掩盖其他水质指标信息,对水质类别判定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法和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于主要污染指标的评价结论基本吻合,点位污染指数次序一致性较好;水质污染程度整体表现为:城镇工业区>农业种植、养殖区>其他地区,说明城镇化进程及工业生产以及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是海门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采用两种评价方法相结合,既能筛选出水质污染指标,又能在水质优劣排序基础上填补水质类别信息,使评价结果更加详实、可信.

    南通市海门区主成分分析法水质标识指数法水质评价相关性分析

    广东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分布及其特征研究

    吴玉婷叶洪恩郭志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省地热资源类型按其分布地貌结构特征及热传递主要方式划分为隆起山地型与沉积盆地型两种.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现状显示广泛而分散,局部集中,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多分布于沿海地带.通过对广东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分布现状、热储埋藏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阐述及分析,查明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在广东的分布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湛江市雷州半岛沉积盆地型地热田、茂名市茂名沉积盆地型地热田、汕头市澄海沉积盆地型地热田、潮州浮洋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及潮州东凤沉积盆地型地热田5处地方,地热流体温度多为35.0℃~50.0℃,属低温地热资源,且均为孔隙型层状热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以热传导为主要传热方式,同时也存在热的对流传递.研究结论为了解广东省地热资源情况提供基础认识,也为研究盆地型地热资源热储成因及传热机制提供方向.

    沉积盆地地热资源热储水文地质特征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某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

    李泽京王勇王一王进...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与评价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井田内构造发育程度及导富水性因素的水文地质类型评价体系,并结合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某煤矿9、10号煤层进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与评价.研究表明,层次分析法对煤矿9、10号煤层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结果为中等类型;井田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是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层次分析法可用于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为煤矿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水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水文地质类型评价层次分析法山西某煤矿

    青铜峡灌区地下水电导率时间稳定性及变化特征分析

    朱薇张勃方磊庞思远...
    27-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盐渍化是制约青铜峡灌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青铜峡灌区地下水电导率的时间稳定性及变化特征分析,快速有效地预测地下水电导率变化,对指导灌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铜峡灌区36眼监测井在19个时间点的监测资料,利用相对差分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地下水电导率的时间稳定性特征,为降低土壤盐渍化风险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青铜峡灌区地下水多为微含盐水和中含盐水,地下水电导率均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区间为62%~67%.在整个监测周期内,地下水电导率均未出现明显的增大趋势,表明该区地下水水质较为稳定.电导率值越大其变化也越大.地下水电导率呈现出明显的时空稳定性,其代表性位置点为27#监测井.该区地下水平均电导率与27#监测井所预测的地下水电导率的残差平方和仅为0.008,基本代表了该区地下水电导率的变化规律,通过该点可快速有效地预测该区地下水电导率的变化,进而为降低土壤盐渍化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青铜峡灌区地下水电导率时间稳定性

    南阳盆地中深层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分析

    宋雪王帅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西、北、东三面分别为秦岭、伏牛山、桐柏山环绕,南临汉江,面积约0.91万km2.在河南省水利厅2015年省级水资源费专项资金项 目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的水文地质调查、开采量调查、抽水试验、地下水位动态观测和资料收集等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基础资料.本文通过对南阳盆地水文地质基础资料分析,全面了解南阳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阳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深度为60~300 m.由北向南含水层顶板埋深逐渐变厚,厚度也逐渐增大,含水层颗粒由粗变细.由西向东含水层顶板埋深逐渐变浅,单层个数减少,总厚度随之变薄,含水层颗粒逐渐变细,泥质含量增高,富水性减弱.盆地内中深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大部分在10~20 m,盆地西北部,镇平县以西和南阳市茶庵一带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0 m.南阳市以西至镇平、赵河镇以西、唐河县北至太和、张店镇至大河屯镇、新野以南至五星镇、邓州市以西至张村镇地下水位埋深为20~40 m.丹江口水库以东地下水位埋深为40~60 m.

    南阳盆地中深层地下水分布特征

    贵州省岩溶山区非均匀岩溶含水介质中地下水径流特征研究

    罗林郑明英王万金
    34-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岩溶山区分布着以石灰岩为主的非均质岩溶地下水和以白云岩为主的均质岩溶地下水.非均质岩溶地下水具有岩溶发育且孤立、赋存分布极不均匀、地下水量大但动态变幅大,地下水资源开采难度大、地下水环境脆弱等特征,影响区内居民正常生活饮水,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以贵州省黔东北某一地下河系统为研究靶区,为研究该地下河系统的地下水径流特征,在研究区内开展5次连通试验和1次群孔抽水试验,分析地下河系统的地下水径流方向、径流类型、径流动态、径流速度、流态、流线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比均匀岩溶含水介质中地下水径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内4处落水洞(投放点)均在南南西面S1号地下河出口出流,证明区内地下水径流方向具有上升下降的并存性和地下河管道的集中性;区内地下水径流类型以溶洞-管道、集中径流为主,小规模、侧向支管道补给为辅的汇流型,局部受断层阻水存在缓流现象;地下水径流的动态不稳定性、"快补快排"的季节性较显著;区内地下水流线亦具有不规则上升、下降的"U"型特征,导致区内钻孔揭露地下水位埋深大于静止水位,垂向上的地下水具有承压性.地下河系统石灰岩区岩溶发育具有不均匀性,导致地下水在径流方向、径流类型、流速、动态、流线等与均匀岩溶含水介质的地下水径流特征差异性大、对比性显著.研究结果为指导贵州岩溶山区地下水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岩溶山区地下水非均匀径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