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加工与模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加工与模具
电加工与模具

叶军

双月刊

1009-279X

10872258@qq.com djgmj@china-ntm.com

0512-67274541

215011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山路180号

电加工与模具/Journal Electromachining & Moul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66年,是我国特种加工和模具制造领域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技术刊物,主要报道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高能束加工、超声加工、快速成形和模具制造领域的设计研究成果、工艺应用技术、使用维修经验、产品开发信息和行业发展动态,是广大读者的忠实朋友,是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是展示新技术、新工艺的舞台,是企业宣传产品、拓展市场、提高知名度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弧增材制造综述:技术流派与展望

    马驰刘永红纪仁杰李常龙...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弧增材制造由于其高堆积速率、高材料利用率、低设备费用及具有制造大型构件的能力而吸引着研究人员的关注.结合外形控制及材料质量控制两个技术流派,回顾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脉络.首先,从前处理(轨迹优化类)、堆积过程(在线控制类)及后处理(复合减材制造类)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展示了当前电弧增材制造件外形控制的基本技术路线;接着,从热加工(在线热轧类)、冷加工(冷轧类)、表面处理类及电弧增材制造变型类等几方面阐述了当前材料质量控制常用的几种方法策略;最后,对电弧增材制造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目标.

    增材制造电弧增材制造外形控制材料质量控制

    基于激光测量的成形电极损耗检测及修整技术研究

    闫晓燊朱思萌奚学程赵万生...
    12-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由成形电极损耗而导致的异形孔尺寸精度和仿形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和实施了一种基于激光测量的成形电极损耗检测及修整方法.首先,利用自主研发的非接触式激光测量系统测量成形电极,获取成形电极加工端三维形貌点云数据,处理点云数据并与标准电极点云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成形电极损耗情况.然后,根据电极损耗情况设置修正量及修整电参数,结合反成形修整技术,利用反拷块对成形电极损耗部位进行修整.最后,借助激光测量系统对成形电极修整效果进行检测,并利用修整后的成形电极进行异形孔加工实验.针对等腰梯形成形电极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异形孔加工一致性,将标准差由0.441 mm降为0.377 mm.

    电火花加工激光测量点云处理电极损耗修整技术

    热障涂层冲蚀后的电火花制孔试验研究

    高长水谢天海赵凯刘壮...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火花加工方法不能直接加工涂覆了热障涂层的高温合金构件.先利用磨料水射流冲蚀去除高温合金表面的热障涂层,形成涂层孔型,再利用电火花加工方法进行金属基体的微小孔加工.涂层孔型底部的金属基体裸露率对后续电火花加工可行性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电火花加工可行性与金属基体裸露率、残余涂层材料厚度均有很大的关联;在残余涂层材料与金属表面高度差小于理想放电间隙的情况下,金属裸露面积的增加使电火花放电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的放电能量均增加,可蚀除或剥落更多的残余涂层材料,有助于电火花加工顺利进行;在特定电火花加工条件下,保证金属裸露率达到一定的阈值是实现磨料水射流与电火花组合制孔的必要条件.

    热障涂层磨料水射流加工电火花加工组合加工微小孔

    双工位倒立式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研制

    黎毅锋李海成苏国康张永俊...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杆裂断加工工艺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连杆分体加工工艺.应力槽加工是连杆裂断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针对拉削加工刀具损耗快、激光加工设备贵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双工位倒立式裂断连杆应力槽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设计了机械结构,研制了脉冲电源,开发了控制系统,并通过实验证明其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

    裂断连杆应力槽双向同步线切割倒立式双工位

    镜像双丝切向进给线电极电火花磨削加工微细轴的关键技术研究

    王燕青Md.Milon Mia贾建宇杨胜强...
    26-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高效、高精度制备微细轴,提出了镜像双丝切向进给电火花磨削加工方法,并研制了实现该方法的加工设备.该方法的特点在于:以同平面内双侧线电极及双路RC脉冲电源同时加工微细轴提高了线电极电火花磨削加工微细轴的加工效率;以双侧线电极形成的窄缝及微细轴沿窄缝中心线切向进给的方式约束微细轴直径,简化了微细轴直径的控制策略.基于该方法提出了加工策略、制定了加工工艺并通过加工实验验证了新方法制备微细轴的高效性和高直径一致性.

    电火花加工线电极电火花磨削镜像双丝切向进给微细轴

    成膜电位对GH3536在NaNO3溶液中钝化膜性能的影响

    尹瀛月霍金星马玉财孟翔宇...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塔菲尔极化曲线、恒电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及Mott-Schottky曲线(M-S曲线)等测试方法对固溶处理锻件GH3536在NaNO3溶液中钝化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H3536的钝化平台区间为0~0.87 V,钝化膜的维钝电流随恒电位增大而增大;容抗弧半径、最大阻抗膜值、钝化膜膜厚随钝化电位的增大而减小,均在0.8 V时达到最小值;恒电位极化30 min后,钝化膜在0~0.2 V钝化平台内M-S曲线呈现N型半导体特征,而在0.2~0.8 V内呈现P型半导体特征.通过研究分析钝化膜的性能随成膜电位变化的规律,可为后续进行电化学去除奠定理论基础.

    钝化膜钝化电位交流阻抗谱Mott-Schottky曲线

    电化学射流加工SiCp/Al复合材料的试验研究

    刘壮郭超谢天海高长水...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SiCp/Al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化学射流加工试验,探讨材料去除机理,分析加工电压、加工时间对加工形貌及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材料的去除过程主要包括铝基体的阳极溶解与SiC颗粒的冲刷脱落,SiC颗粒脱落在加工表面形成微凹坑,微凹坑的几何尺寸及数量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具有较大影响;材料去除速率随加工电压的增加而增大,这与电化学射流加工单一金属材料相似.

    SiCp/Al复合材料电化学射流加工微小孔表面粗糙度

    针对慢波微结构的电解射流加工电流密度调制研究

    荆奇李飘庭张勇斌李建...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解射流加工的定域性,提出一种将电极丝伸出喷嘴,使其被高速电解液束约束的电极丝前置电解射流加工方法,通过建立电场模型对电解射流加工的电流密度分布进行仿真研究,并经对比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电极丝前置方法可有效地集中电流密度分布,相比于传统电解射流加工,电极丝前置电解射流加工方法可增大凹坑的深径比,明显提升凹坑内的表面质量,并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

    电解射流加工微细加工电极丝电流密度

    超微阳极扫描式电沉积加工的厚度均匀性实验研究

    侯亚楠明平美张峻中张新民...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多尺度共存掩膜电沉积件的厚度不均问题,提出了直线状超微阳极扫描式电沉积加工技术,研究分析了共基底批量电沉积微构件和宏-微组合构件时的厚度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传统电沉积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厚度均匀性受工作间隙和电沉积特征区结构尺寸影响较大,工作间隙越小、结构尺寸越小,电铸件的厚度均匀性越好,而几乎不受移动速度和极间电压的影响.相比常规掩膜电沉积技术,超微阳极扫描式掩膜电沉积可获得厚度均匀性更佳的电沉积制件.

    扫描式电沉积超微阳极尺度效应厚度均匀性

    透镜振动辅助激光加工技术研究

    吴昊邹平康迪王文杰...
    53-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激光加工技术存在加工后的零件有热影响区、表面熔融重凝现象,影响加工质量,因此透镜振动辅助激光加工技术常作为一种改进的加工方法被研究.根据激光焦点处能量分布情况,通过仿真确定了影响激光焦点处能量分布的敏感方向为激光传播方向,从理论分析了透镜振动辅助激光加工和传统激光加工的加工区域及加工后表面形状不同的原因,最后根据理论设计的振动透镜辅助激光加工系统对不锈钢材料进行了钻孔加工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

    透镜振动辅助激光加工激光能量分布激光打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