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家健康(中旬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家健康(中旬版)
大家健康(中旬版)

徐金良

月刊

1009-6019

djjkxsb@163.com

0431-88948484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建改路971号

大家健康(中旬版)/Journal For All Heal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讨旋转DSA在肝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王益李斌杨伟邓昊...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旋转DSA在肝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30例,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肝固有动脉常规正位血管造影检查和旋转DSA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的肝内病灶个数和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性.结果:旋转DSA发现了6例常规DSA检查漏诊的小病灶,使用旋转DSA检查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前后重叠的小病灶检出率.使用旋转DSA技术还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复杂肿瘤的供血动脉走向,计算导管的插入角度.旋转DSA检查时间较长,曝光剂和对比剂的使用剂量增加.结论:在对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使用旋转DSA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患者肿瘤的供血动脉和重叠隐匿的小肿瘤病灶,对于提升介入治疗插管的成功率、降低肝脏肿瘤的漏诊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可以作为肝癌检查的补充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旋转DSA肝脏介入治疗应用价值

    乳腺癌患者全乳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优化设计

    王摇摇
    9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全乳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优化设计.方法:选取72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在我院于2014年9月~2017年9月进行全乳放射治疗计划设计,评价患者计划效率.结果:逆向IMRT计划,所需的总MU及子野总数显著增加,三种正向设计方法计划的总MU相近.除此之外,所得正向IMRT计划,三种方法开野剂量权重均在85.0%以上,相近.结论:针对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初步建立了全乳IMRT计划设计方法,在剂量学及效率上最合适的是正向计划中AO优化法,而逆向IMRT设计仍需进一步研究成熟设计方法,尽管体现了更好的剂量学优势.

    优化设计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

    LEEP治疗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76例临床护理配合分析

    王学艳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LEEP治疗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配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自2012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并给予LEEP治疗的宫颈癌前病变病例中抽取76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分别于LEEP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全面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护理配合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42.04±5.39)min]、住院时间[(7.55±2.02)d]均长于实验组[(28.13±2.21)min、(5.61±1.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脱痂期出血量低于月经量的患者总占比率(34.21%)低于实验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EEP治疗围术期做好全面护理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住院时间,且能促进病人术后恢复,值得应用.

    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护理配合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相关因素分析

    蔡观统
    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方案.方法: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因四肢骨折在我中心进行伤残程度鉴定的患者共320例,筛选出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患者,由我中心对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造成患者骨不连的相关因素.结果:320例患者中一共有45例患者出现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情况.其中患者个体因素所致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有22例,占48.89%;由于医源性因素导致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有3例,占6.67%;因依从性差所致的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有20例,占44.44%.结论:多数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是因为依从性差,以及自身相关的因素所导致,临床医师应针对这两种因素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情况.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骨不连相关因素

    胃肠道息肉患者在内窥镜治疗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赵佳梅王颖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胃肠道息肉患者在内窥镜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胃肠道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两组患者进行内窥镜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的护理干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肠道息肉患者在内窥镜治疗后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改善医患关系.

    胃肠道息肉内窥镜护理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治疗颜面部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

    舒大兵
    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治疗颜面部再发性皮炎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颜面部再发性皮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治疗.比较两组颜面部再发性皮炎临床疗效;鳞屑、瘙痒、红斑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清EOS和IgE、角质层水分.结果:观察组颜面部再发性皮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鳞屑、瘙痒、红斑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EOS和IgE、角质层水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OS和IgE、角质层水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治疗颜面部再发性皮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角质层水分,改善血清学指标.

    枸地氯雷他定玉屏风颜面部再发性皮炎疗效

    纤维支气管镜床旁技术在ICU抢救中的应用分析

    郑庆美
    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床旁诊疗技术在ICU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ICU病人中床旁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抢救急危重患者40例次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急诊床旁纤支镜经鼻插管39例次,一次插管成功率97.4%(38/39),2例采取经口插管,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操作均在3~10分钟内完成.对14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行纤支镜下吸痰及灌洗术(其中有4例行2次操作),术后患者通气功能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对3例严重肺部感染合并叶段肺不张患者和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不张患者行吸痰、钳取痰痂及灌洗术,术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不张之肺叶均复张.取出呼吸道异物1例.引导胃管插入1例.及时诊断外伤性支气管断裂1例,成功抢救呕吐物窒息1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床旁诊疗技术在ICU病人抢救中极为重要,已成为必备的急救技术之一,尤其在基层医院应值得重视.

    纤维支气管镜床旁技术ICU急危重症

    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辜凯
    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为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为25例,两组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后均进行静脉推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比两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计数.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相较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贫血治疗效果较差,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值得被推广.

    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贫血治疗效果

    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范叙秋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88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根据不同的用药治疗方式将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44例采用常规头孢菌素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44例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作为本次临床调查研究观察指标.结果: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45%,用药安全率为100%,而采用常规头孢菌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36%、用安全率分别为93.18%.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用药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用药价值.

    盐酸氨溴索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安全性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邓天国
    9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进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进行常规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明确,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血肿吸收时间,缩短患者病程,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