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疆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疆学刊
东疆学刊

徐东日

季刊

1002-2007

djxkybu@yahoo.com.cn

0433-2733633 2732551

133002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东疆学刊/Journal Dongjiang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经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审核,于2001年4月2日被批准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学刊作为基地服务的学术期刊,为尽快提高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国家、地方重大决策的能力,主要研究东方各国观念形态的文化,如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政治、法律制度、企业文化以及其它人文科学,侧重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尹锡悦政府"推销外交":动因、举措与评析

    姜龙范徐志坚
    8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口导向战略是韩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发扬了韩国历任领导人重视"推销外交"的传统,以首脑外交为牵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推动军工、核电、基建等战略项目出口,主动出击拓展海外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尹锡悦政府把"经济外交"与"安全合作"结合起来,特别是通过军工出口加深与伙伴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纽带关系,在中东、欧洲、东南亚等战略地区抢占阵地,布建据点,谋求扩大合作伙伴,不断提高韩国影响力,致力于成为"全球枢纽国家"的目标.但尹锡悦的"推销外交"外部环境存在变数,内部存在争议,成果落实尚有诸多制约因素,能否实现战略目标面临严峻考验.

    尹锡悦政府推销外交动因举措评析

    韩国对外传播的战略偏好、基本特征与效果评估

    王箫轲朱一宁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多年的经营,韩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表现出重视文化产品、企业品牌和统一政策的战略偏好,呈现出组织方式上的政府主导性、传播对象定位上的精确性,以及善于利用名人效应来吸引国际社会高关注度等基本特征.这使得韩国的国家形象得到了持续改善,国际社会涉韩积极评价逐年增多,但也存在着传播内容比重失衡、易受政治问题干扰,以及传播效果地区差异明显等问题.中韩对外传播事业同为政府主导并直接参与,加之两国在历史文化上具有相似性且同属后发国家,因此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话语的转换以及传播受众的定位等方面,韩国的经验对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韩国对外传播战略偏好流行文化政府主导国家形象

    优质均衡视域下韩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政策研究

    张灿任卓李成权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韩国20世纪中后期人口减少和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叠加,导致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不断增多.为此,韩国于1982年开始实施农村小规模学校合并政策,政策实施四十年来,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积累了相对成熟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现阶段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优质均衡视域韩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启示

    梁启超与金泽荣诗歌的民族主义特质比较研究

    金贤珠王成志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启超和金泽荣的诗歌都表现出民族主义的三种特质.第一是爱国之情与民族意识的融合.梁诗与金诗蕴含浓厚的爱国之情,但这种情感因融入了民族意识,而与中韩古代诗歌中的"爱国"有了本质区别.第二是归属情感的表达.民族成员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对祖国怀有情感上的归属.梁启超和金泽荣在诗歌中通过对思乡怀亲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志的书写,表现出内心的归属情感.第三是反抗色彩的体现.近代民族主义在遭遇外部列强侵略的过程中产生了反抗性特质,这种特质在梁诗与金诗中也得到了体现,二者的反抗对象虽都是帝国主义侵略者,但其反抗目的却分别为变革维新与主权恢复.

    梁启超金泽荣民族主义诗歌

    忠孝节义:朝鲜朝文人李建昌散文中的儒家伦理思想刍议

    生华刘艳萍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鲜朝末期文人李建昌被誉为"丽韩九大散文家"之一,他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忠孝节义家风的濡染,并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使得李建昌的散文作品中具有浓郁的儒家伦理思想,这可以从"忠孝节义"四个方面来阐释.具体而言,"忠"体现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奉献,"孝"体现了对父母和长辈的孝道与亲情,"节"体现了对气节和节操的崇尚与追求,"义"体现了对道义和秩序的信念与坚守.不仅如此,受阳明心学的影响,李建昌始终竭力去践行"忠孝节义"的儒家伦理思想.

    朝鲜朝李建昌散文创作儒家伦理忠孝节义

    朝鲜朝汉文小说道德教诲意图叙事的伦理内涵

    徐大鑫李娟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鲜朝时期的汉文小说创作基于伦理及道德情感表述的需要,是作家伦理意图的文学表现.其作品中示教诲、阐幽隐,以有裨益于道德宣教为指向,如正统僭位、忠奸之别、义利取舍、善恶因果等话语,皆富有道德教诲的意图.结合朝鲜朝汉文小说的伦理叙事特点,从社会历史环境的伦理失序以及"情—理"冲突下的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入手,可以解读隐藏在作品背后深层的教诲意图以及人物塑造中重建伦理道德秩序的过程,并揭示出作品独特的社会意义和典型的教诲价值.这不仅对理解朝鲜朝社会的伦理道德风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朝鲜朝的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

    朝鲜朝汉文小说叙事道德教诲伦理内涵

    古代韩国汉语学习中的声调标记现象及价值

    金峻铁金哲俊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鲜朝韵书中汉字的声调旁点现象,是韩国汉语教育史中声调教学问题研究的重要域外语音文献佐证线索之一,长期以来受到中日朝(韩)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对这一现象不断进行解读和考证,但研究的视角与结论却不尽相同.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发掘文献,可以进一步从韩国汉语教育史的视角梳理和分析这类旁点文献对汉语声调教学与研究的价值.

    朝鲜朝汉字声调旁点汉语学习

    Abstracts

    143-144页

    "东亚汉籍谚解文献集成与明清汉语史研究"简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