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延华

双月刊

1671-7031

skxb@163.com

0411-84729280

116026

大连市凌海路1号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交通部主管,大连海事大学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2002年6月创刊,季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商法》修改研究回顾及展望

    李志文韦蒙蒙袁必磊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学界、司法界和实务界对修改《海商法》达成了广泛共识,对《海商法》修改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海商法》的性质、修改程度等一般性问题以及内河运输、船舶污染损害、港口经营人等具体制度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海商法》的修改提供了重要的论证和参考.总体上《海商法》修改研究范围较广、研究角度和方法多样,然而现有研究分歧较大,海商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未来研究应在建设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体现对现代航运业发展的回应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商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借鉴域外法律制度时注重契合中国法律体系,最终促进社会各界对《海商法》修改各问题形成一致意见,推进修改工作有序进行.

    海商法修法研究综述

    印太战略视域下的日本-马来西亚海洋安全合作探析

    魏益帆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安全是日本"印太构想"中的核心领域,马来西亚扼守马六甲海峡的重要隘口,后者是日本在印太地区重要的海洋运输通道,因而强化同马来西亚的海洋安全合作是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推进"印太构想"、构建印太安全体系的重要举措,也得到了马来西亚的响应.这是两国基于各自国家利益和战略取向的主动作为.在此背景下,日本与马来西亚之间的海洋安全合作迅速升温,在对话机制、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海洋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加深了中国周边外交环境的复杂程度.然而,由于双方对未来海洋安全合作具体设想存在差异,在印太安全秩序构建主导权上也有认知分歧,而且马来西亚外交平衡政策也会抑制两国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日本与马来西亚的海洋安全合作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马来西亚美日同盟印太战略海洋安全合作

    航运标准条款解释研究

    王欣王奕文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运标准条款是由权威机构起草的、用于在特定航运活动下反复适用的合同条款,航运业高度依赖标准条款.由于航运合同具有形式上的复合性,而标准条款具有国际惯例的性质,因此标准条款不能完全适用中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一般解释规则和格式解释规则,有必要对其解释加以研究.通过对相关标准条款与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认为航运标准条款在解释方法上应以文义解释为基础,用历史解释方法代替习惯解释,并在进行体系解释时赋予具体协商条款更高的效力,最后将被删除的条款作为解释的参考.

    航运标准条款合同解释规则格式条款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订启事

    29页

    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确认标准

    邹爱华黄冠
    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确认标准必须既有理论解释力,又具备可操作性.探寻成员资格实质所依据的土地社会保障标准、法律行为标准和财产对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且理论解释力不足;而以可操作性见长的户籍或者户籍优先标准、固定生产生活标准和综合标准,很少讨论成员资格的理论依据且其实践适用优势逐渐丧失.同时具备两项要求的现有土地权利标准,以现有土地权利的双重属性作为成员资格确认的理论基础,以土地权利证书所载家庭成员名单作为可操作的制度资源,能够实现推进成员资格确认.可行的方案是尊重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成果,确认证书所载的土地权利人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实现占多数的一般成员的资格确认,也能够解决特殊人员的资格确认难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成员资格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在线诉讼视域下证据可采性审查规则的引入

    樊刘佳
    4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诉讼模式正逐渐由传统模式向在线诉讼模式转变,电子化证据的出现更是对传统的证据审查规则造成冲击.为了适应在线诉讼模式下证据形式的转变,应合理借鉴英美法系证据可采性规则,为中国证据审查制度增加灵活性.应立足于中国原有证据"三性""两力"审查基础与当前在线诉讼的实践经验,有重点、分阶段从强化证据前端准入机制入手,构筑证据准入与证据评估的分离机制,进一步强调法官在证据审查中的作用,同时细化电子化证据的认定标准以及完善证据审查的辅助手段,全方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证据审查规则.

    证据可采性在线诉讼证据审查电子化证据

    新时代环渤海大湾区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动力机制

    崔宝敏马兆雯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环渤海大湾区为核心,分析新时代构建环渤海大湾区的理论逻辑,指出构建环渤海大湾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破解南北地区经济失衡的战略重点.将环渤海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动力分为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及外生性动力,建立环渤海大湾区演进的"三力模型",揭示其不同时期的演进动力.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湾区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同构性严重、交通路网不够完善、第三产业占比过低、现代教育水平亟须提高等大湾区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健全各区域内协调发展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路桥经济"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等对策,推动环渤海大湾区蓬勃发展.

    环渤海大湾区湾区经济理论逻辑动力机制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中国沿海地区能源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鹤宋雪亚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沿海地区1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6—2020年的能源碳排放数据,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探究沿海地区各城市能源碳排放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各城市的能源碳排放总量逐年显著增加,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幅度较大;重心分布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标准差椭圆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北—西南"方向,各城市之间能源碳排放呈现空间正相关,且能源碳排放高度排放区呈现集聚状态;沿海地区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分异是由外商投资、土地城镇化、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制等因子叠加的结果,且因子相关性逐渐减弱.

    能源碳排放重心迁移模型空间相关性地理探测器影响因素

    RCEP实施对中国轻工产品贸易的影响——基于动态递归GTAP的模拟分析

    赵青松李彦锋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RCEP实施将对中国轻工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总结2000—2021年中国轻工产品的贸易现状,采用RCA、TCI指数分析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轻工产品的竞争与互补关系,运用动态递归GTAP模型模拟RCEP实施对中国轻工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近20年来,中国轻工产品进出口规模和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且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和较强国际竞争力,与全球各地区的贸易互补性较强.RCEP实施后,关税减免将推动中国轻工产品贸易扩大,且对区域内各国的贸易增幅远大于区域外地区;提高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水平对中国轻工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降低关税,并且对出口的提升作用远大于进口.中国企业应充分运用RCEP条款,积极扩大轻工产品出口,并做好迎接贸易摩擦的准备.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轻工产品贸易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动态递归GTAP模型

    跨境电商平台价值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石洪景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摸清并提升消费者对跨境电商平台的价值感知,是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路径.基于SOR模型理论,运用调查数据实证分析跨境电商平台价值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跨境电商平台功能价值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跨境电商平台的可靠性和专业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在影响过程中均受到功能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学历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收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消费者对跨境电商平台的价值感知水平,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作为跨境电商平台,需要重视平台基本功能建设;加强对平台商家经营资质的审核监督和交易流程的规范管控,提高消费者对平台可靠性的评价;善于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消费者对平台专业性的评价;善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采集与挖掘技术,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商品或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

    价值感知购买意愿跨境电商平台SOR模型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