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延华

双月刊

1671-7031

skxb@163.com

0411-84729280

116026

大连市凌海路1号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交通部主管,大连海事大学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2002年6月创刊,季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框架下我国海事立法的完善

    韩立新陈雅琪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目前开放签署,该公约致力于解决船舶司法出售效力跨境承认问题.为做好我国加入公约的衔接准备工作,聚焦我国海事立法体系的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与公约存在冲突之处,尝试对冲突原因与制度优劣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国内法的完善建议.在实体法层面,对公约及我国法下司法出售船舶可否获得清洁物权效力做进一步明确,并对我国《海商法》的相关规定提出立法建议.在程序法层面,聚焦司法出售通知书的通知范围、司法出售的移交确认程序、船舶注销登记与重新登记程序等关键问题,对《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和《船舶登记条例》的修改提出完善建议.

    《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船舶司法出售清洁物权《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船舶登记条例》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到案制度下的"查明义务"

    郭红岩陈忠华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到案制度旨在实现到案国与不到案国诉讼地位的平等,法庭通过履行查明义务实现对不到案国的保护.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在确立管辖权以及其他程序性规则上存在特殊性,法庭需要结合实践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五部分的条款,才能厘清查明义务的内涵.判断法庭是否充分履行了查明义务,不仅需要从形式上考察法庭履行查明义务的方式,还需就法庭对有关证据的适用和相关条款的说理进行实质性分析.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到案制度查明义务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规划、短板与路径——以上海、青岛、深圳为例

    单天雷金辉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变动、中国"海洋强国"建设事业的深化、"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共建阶段,中国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海洋治理角色与功能凸显,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支点".上海、青岛、深圳等代表性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已将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视为重点任务,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政策目标与发展规划.针对海洋治理经验不足、海洋治理软实力有限、海洋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弱等短板,上海、青岛、深圳应以塑造城市"海洋力量"为目标,通过构建多层级合作机制、开展城市外交活动、推进科技创新合作,培育海洋综合治理力、塑造海洋事务影响力、凝聚海洋经济开放力,全面设计以区域路径、外交路径、科技路径为支柱的中国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路径.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全球海洋治理上海青岛深圳

    "双碳"背景下绿色航运国际合作法律问题与中国应对路径

    徐峰张雪文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对航运业节能减排提出了全新挑战,绿色航运的国际合作对于碳排放治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梳理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对航运业碳排放治理的影响,分析航运碳排放国际合作治理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航运业碳排放治理以各国采取的单边措施为主,缺乏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部分绿色航运国际合作治理的理念过于超前,容易形成"绿色航运壁垒";传统碳交易机制未能充分考虑航运业碳排放的特殊性,存在适用层面的障碍.在加强国际合作治理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参与路径:强化航运碳排放合作治理法律机制,实现各国经济利益诉求的平衡;开展航运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合作,积极制定与谨慎实施绿色航运国际公约;确立航运业碳交易国际合作机制,推动碳排放交易渠道的互通.

    "双碳"目标绿色航运国际合作碳排放治理碳交易

    以人为本视域下保赔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审视与完善

    申傲姜晓运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规范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在以人为本视域下审视保赔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问题,得出以下结论:根据中国现行法律,仅有遭受油污损害的第三人享有直接请求权.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法律关注环境安全、人的生命健康以及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为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建议在《海商法》修改时增加保赔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相关规定,从而对保赔保险下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制度做出优化:在坚持以不赋予保赔保险下第三人直接请求权为原则的同时,赋予强制保险的第三人、主张人身伤亡索赔和船员遣返费用给付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同时,为实现互保协会与第三人之间利益的平衡,建议赋予互保协会法定的抗辩权.

    以人为本保赔保险第三人直接请求权先付原则补偿性保险

    大数据证据:一种数字生态对证据法学方法论的变革体现

    林洧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据法学作为具有技术性特征的法学分支,受到客观物质基础的影响.大数据技术在给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的同时,也对证据法学的变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方法论上,大数据证据是一种新型的证据形式,推动证据法学方法论朝着一般科学方法论主导的趋势发展,具体表现在同一认定理论适用的弱化、信息论与系统论的强化,以及辩证法的强化这三个方面的方法论变革中.证据法学的方法论已受到前沿科技与数字生态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新兴科技革命带来的法治变革,在协调法治主义与技治主义冲突的同时,更需要坚守法治对技治的指导.

    大数据证据间接证据同一认定理论信息论辩证法

    信息网络犯罪案件中抽样证明规则的确立与完善

    吕川郑刚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面临着大量信息、海量数据证明困难问题,由此出现了多种证明方式,如抽样证明、综合认定、直接认定等,但综合认定、直接认定等方法过于笼统,对证据审核验证不足,相比之下,抽样证明不仅便捷、有效,并且具有解释学上的优先适用地位,应当普遍加以适用.但实践中抽样证明表现出抽样方法不规范、样本比例过低、形式载体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了规则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在规则完善过程中,应当明确抽样证明属于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具的报告,配置不同的抽样方法满足不同的情形需要,以置信区间方法确定抽样样本数量,并根据案件难易程度建立不同的抽样程序,最后以规范化的报告呈现抽样调查结果,特殊情况下赋予辩方直接抽样证明的权利,从而推动抽样规则客观、中立、高效运行.

    抽样抽样证明抽样比例海量数据证明信息网络犯罪

    轻罪治理视域下前科消灭制度的路径探讨

    李亚龙伍秋吉
    64-7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通过降低入罪门槛、增加新罪和轻罪等手段扩大刑事治理范围,将原本由其他法律调整的行为纳入刑事监管领域,化解了二元制裁体系面对新兴犯罪现象的治理难题,取得了较为积极的社会效果.但犯罪圈扩大必定会导致犯罪标签泛化、涉罪人员复归社会难等问题,庞大数量的涉罪群体被附以前科后,隐性歧视将充斥在其就业、学业等生活领域,加之各地对现有前科体系的僵化适用,前科效应对轻微犯罪群体的伤害甚至不亚于实际刑罚.对此,应当设置宣告刑、法定刑、罪名类型相结合的前科消灭标准,辅之以相配套的分级消灭效果、联动机制,明确部分前科消灭后再犯罪的处理程序,真正解决轻罪扩张与前科体系之间的平衡难题.

    前科消灭轻罪治理犯罪预防

    全球绿色航运走廊建设进展与中国应对之策

    孙家庆高可可吴复超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航运走廊被视为航运业实现零排放的重要工具,逐渐成为国际航运领域的重要议题.分析全球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现状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由此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果表明全球绿色航运走廊倡议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内涵不清晰、建设标准未明确、燃料选择未统一、主体参与度不均、政策法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同时中国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提出中国建设绿色航运走廊的对策,包括加强理论研究、拉动消费需求、规划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建立绿色航运走廊人才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及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等.

    绿色航运走廊低碳脱碳

    城市社区为老服务的能力建设型工具运用研究——基于H市"孝心车位"的分析

    堵琴囡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老龄化问题,探讨城市社区为老服务实践中能力建设型工具的运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H市孝心车位案例表明,能力建设型工具的运用过程包括选择、实施、效果三个环节,涉及能力要素、主体、管理活动、运用效果四大核心要素,是一个由安排者、提供者和使用者等多元主体进行能力要素的选择,开展能力要素的提供、组织、激励等管理活动,促使工具产生成效的复杂过程.未来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能力建设型工具的运用,应当充分论证能力要素的性质特征,注重不同主体的角色及其互动,通过管理活动解决认同、规范、效率等问题,及时追踪和评估各个层面产生的成效.

    老龄化孝心车位政策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为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