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王祖温

季刊

1006-7736

dlmuxb@163.com

0411-84727810

116026

大连市凌海路1号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海洋运输专业技术刊物。反映该校的教学科研成果及现代航海科学的学术成就,开展国内外信息交流,促进海运事业发展。主要栏目有航海、船艺、航海雷达、仪器、无线电通信与导航、海上交通管理、船舶轮机管理、船舶自动化、船舶电气设备及管理、水运经济管理、海事法规等。主要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的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A*算法的内陆湖无人船路径规划

    林潭奇李存荣刘帅文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人船在内陆湖环境使用A*算法规划的路径存在避碰能力不足、转向动作多、转向路径不平滑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A*和路径平滑算法.首先改进估价函数,引入避障代价和转向代价;其次迭代使用A*算法逆向分段生成路径,消除原始A*算法的冗余路径;最后考虑无人船的旋回性能,对转向轨迹进行优化.在真实内陆湖水域栅格地图上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改进算法可显著降低无人船的碰撞概率、转向角度和行驶距离,提高了无人船的转向表现.

    无人船A*算法旋回性能路径平滑

    基于综合应用方法的非线性新息算法无人船辨识

    隋江华李胤甫宋纯羽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无人船(USV)在辨识建模阶段由于动力相消而导致的参数漂移现象,本文融合并行处理和估计过大及过小初值两种措施形成一种综合应用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提出一种非线性新息辨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避免了水动力系数的漂移现象,同时,提高了对历史数据的再处理能力;算法具有解算能力强、辨识效率高、计算负担小的特点,为无人船在干扰环境下的稳定航行奠定了基础.

    无人船(USV)综合应用方法非线性新息辨识参数漂移系统辨识

    基于改进ESN的内河航道水位预测模型

    张文儒李超刘宗鹰潘明阳...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内河航道水位预测速度和准确性,提出基于改进回声状态网络(ESN)的预测模型,引入Xavier方法进行权重优化以适应水位预测任务,同时,引入概念漂移检测方法(EDDM)适应实际水位环境,监测水位数据的分布变化,在检测到概念漂移时触发相应的模型更新或适应策略,提高对现实水位的预测效果.对九个水位站的数据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模型相较传统序列预测模型(SVM、RNN、GRU、LSTM、ESN及XESN(Xavier-ESN)),在整体预测性能以及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中,对每个水位站的预测均表现出更高的预测精度,进一步提升了内河航道水位的预测精度.

    内河航道水位预测回声状态网络(ESN)概念漂移早期漂移检测方法(EDDM)

    考虑恐慌情绪影响的客船人员疏散模型

    张晓谢启苗王亦田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客船人员恐慌情绪传播的影响,基于人格O-CEAN模型和SEIRS传染病模型,建立P-SEIRS恐慌情绪感染模型,结合Anylogic疏散仿真软件建立考虑恐慌情绪感染的人员疏散模型,分析恐慌情绪传播下客船人员的疏散过程,探究初始恐慌人员比例、敏感度、设备干预及引导者数量对恐慌情绪传播和疏散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恐慌人员会加剧拥堵状况,导致疏散时间增加;人群敏感度越高,恐慌情绪传播越快,疏散过程中会产生更多恐慌行人;设备干预及适量的引导者有利于提高乘客的疏散效率,但过多的引导者则会延长疏散时间.

    客船人员疏散模型恐慌情绪P-SEIRS模型Anylogic仿真软件

    容腔泄漏流对环形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

    孔晓治孙宇泽刘育心黄天硕...
    12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容腔泄漏流对环形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及流场结构的影响,基于验证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环形扩压叶栅进行研究,分析泄漏流流量、周向速度大小对角区分离和总压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泄漏流量增加,通道涡PV扩展范围变大,角区分离提前出现,叶栅总压损失系数逐渐增加,当泄漏流量系数增大至1.5%时,总压损失系数增加22.9%;泄漏流周向速度的增加改善了近端壁区域堵塞情况,贴近端壁的流体向吸力面偏转程度减弱,偏移范围减小,当周向速度系数增大至1.1时,总压损失系数降低21.3%.

    压气机容腔泄漏流环形扩压叶栅气动性能数值模拟

    锚索突断下悬浮隧道的动力特性数值研究

    房玉林李静陈健云刘迁苹...
    13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一种海湾跨越的创新型工程结构——水下悬浮隧道(SFT),以日本喷火湾的SFT设计方案为对象,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SFT的三维实体模型,分析跨中及端跨位置的单根锚索断裂、多根锚索连续断裂情况下,水下悬浮隧道的侧向变形和扭转运动响应特性,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了重浮比对断索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跨中连续两根锚索断裂较单根锚索断裂下的最大扭转角度响应增加了近三倍,竖向位移响应增加了近一倍;增大锚索安全系数对避免连续断索十分重要.另外,提出了适用于动力响应分析的SFT等效模型,可以准确反映隧道整体的动力特性及各种荷载下的变形特性.

    水下悬浮隧道(SFT)锚索断裂响应特性鱼骨梁等效模型

    泡沫沥青冷再生胶结料界面特性分子动力学研究

    王家伟郭乃胜
    14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泡沫沥青含水率、水泥/石灰、沥青老化程度与温度等因素对泡沫沥青冷再生胶结料(由水泥/石灰、老化沥青和泡沫沥青组成,以下简称胶结料)界面特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不同类型的胶结料分子模型,以界面能、相互作用能、内聚能密度(CED)与水分子径向分布函数(RDF)为计算表征指标,定量分析胶结料中各组分材料之间的界面特性,进而揭示各组分材料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组分材料特性相同条件下,包含长期老化沥青(LTAA)的胶结料较包含短期老化沥青(STAA)的胶结料具有较低的界面能、相互作用能、CED和水分子RDF;胶结料中的泡沫沥青含水率为2.4%时,胶结料界面能、相互作用能、CED和水分子RDF最高,胶结料中的泡沫沥青含水率为1.8%时,胶结料界面能、相互作用能、CED和水分子RDF最低;与采用CH表征的石灰相比,采用CSH表征水泥的胶结料具有较高的界面能和相互作用能,但其CED和水分子RDF较低;在温度为303 K~308 K时,含STAA的胶结料相比含LTAA的胶结料具有较高的界面能、相互作用能,但在温度为313 K~318 K时,相应结果则反之,而温度升高时,胶结料的CED基本保持不变;与含CH的胶结料相比,含CSH的胶结料具有较高的界面能、相互作用能,并随着温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并在318 K时达到最高值,但两者CED均保持稳定;随着温度的增加,不同胶结料的水分子RDF均随之上升,水分子大量向端部集中,对胶结料界面特性造成不良影响.

    道路工程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分子动力学微观机理界面特性

    泄压口面积对氢-空气爆燃特性的影响

    汪瑞齐张彬夏远辰王博乔...
    157-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泄压口面积对氢-空气火焰形态演化的影响,采用自建实验平台进行氢-空气爆炸实验,并利用OpenFOAM开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泄压口面积(0、25%、50%、75%、100%)下的爆燃特性和火焰形态.结果表明:泄压口面积对火焰形态影响较小,但影响火焰形成时刻.随着泄压口面积增大,郁金香火焰传播速度增大,爆燃压力降低,且峰值出现时刻延迟.泄压口面积的变化通过影响未燃气体的流场结构进而影响火焰形态,较小的泄压口面积有利于未燃气体形成漩涡结构,促进平板火焰和郁金香火焰的形成.泄压口面积是影响氢气火焰形态和爆燃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优化泄压口结构参数,可以有效控制氢气火焰的传播速度和爆燃压力,降低爆炸风险,对氢能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预混氢-空气爆燃泄压口面积郁金香火焰大涡模拟OpenFO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