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

陆大道

月刊

1000-0690

geoscien@neigae.ac.cn

0431-85542212

130102

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地理科学/Journal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CHSSCD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学术类期刊。设有论著,综述,研究报道,研究方法,书评,简介等栏目。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持续发展目标6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杨屹杨凤仪
    853-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黄河流域5座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采用水足迹及其相关评价指标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6的水资源利用水平评价框架.在描述2010-2019年城市群水足迹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流域整体、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的空间计量模型,探讨驱动水足迹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群水足迹及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自上游至下游呈梯级分布格局,上中游和下游城市群水足迹表现出两极分化的集聚状态,整体向"低-低"集聚跃迁.驱动因素在不同城市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和空间交互效应.为此,提出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韧性、根据不同城市群的比较优势实施差异性水资源系统治理等对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目标城市群黄河流域水足迹驱动因素

    山东省耕地利用净碳汇变化与耕地利用效益关系研究

    苏浩李佳珂刘坤陈晓...
    864-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粮食主产区山东省为例,运用净碳汇核算模型和库兹涅茨曲线等方法,测算2001-2020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阐明耕地利用净碳汇时空变化与耕地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山东省耕地发挥巨大碳汇作用,净碳汇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2020年,山东省耕地利用净碳汇量增幅达33.052%,已超过全国总量的1/9.②山东省耕地利用净碳汇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仅2020年,净碳汇高值区是低值区的13.743倍.③山东省16个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与单位面积耕地产值之间存在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④山东省各地级市耕地利用净碳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耕地利用净碳汇的时空变化与耕地利用经济效益、耕地利用社会效益之间有显著的响应关系.

    耕地利用净碳汇耕地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山东省

    基于网格化管理事件大数据的上海市气象与城市运行体征关联规则挖掘

    杨辰王强金诚李海宏...
    874-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时空特征分析、共现词项特征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频繁模式挖掘方法对城市运行管理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到触发网格化管理事件发生的典型气象条件,并构建涵盖气象条件的典型网格化管理事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网格化管理件发生时间与工作时间高度吻合,发生区域也与城市人员密集区相重合,类别上存在"头部集中、长尾分布"的现象,网格化管理事件分词上可以形成较为清晰的聚类结构,形成以市民活动为主体的共现词项关系网络.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市政设施、环卫等小类与气温相关性较为明显,风易损结构受风力影响较大,并且在降水、低温、高温和大风等特定天气情况下基坑、纠纷类、高空抛物和河道绿化等事件将呈现高发趋势.此外,通过采用知识图谱技术归纳和表达气象与城市运行之间的关联,从而有利于城市运行管理人员在特定天气条件的提前应对和处置.

    网格化管理气象特征挖掘FP-Growth知识图谱

    表征与非表征视角下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的验证与测量

    熊伟黄媚娇钟诗瑶罗筱雯...
    883-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饮食在地域之间不断交融,跨越国界、民族及社区,既成为一种表征的文化意义结构,也成为非表征的日常参与和实践,在表征与非表征视角下,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与具体内容值得探讨.为了厘清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对饮食地域刻板印象进行验证和测量.子研究1使用了问卷调查法检验外显层面的饮食地域刻板印象,子研究2采用语义启动的实验范式检验内隐层面的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研究发现,被试在内隐和外显层面均持有饮食地域刻板印象,主要包括主食偏好、口味偏好、份量偏好和具体菜品4个维度.本研究验证了饮食地域刻板印象具有外显和内隐、经验与情景并存的特征,这扩展了表征与非表征理论相结合的饮食社会文化地理知识.

    表征非表征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网络文本分析语义启动范式

    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南北强降雪与小雪时空变化特征

    李双双何锦屏段克勤延军平...
    890-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等级降雪变化可反映气候变暖对关键气候变量趋势和极端性的综合影响.基于1970-2018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辅以湿球温度动态阈值法、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论文对秦岭南北11月—次年3月强降雪和小雪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3个分区(关中平原、秦岭南坡和汉江谷地)不同等级降雪与气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1970-2018年,秦岭南北11月—次年3月无降水日数增多,固态降水(降雪或雨夹雪)日数明显减少.1998年后,降雪日数比重由前期8.5%下降为5.2%o②秦岭南北小雪降雪量、降雪日数变化显著下降,降雪强度显著上升;强降雪3个指标变化趋势均不显著,说明区域降雪变化以小雪减少为主.③在气温响应关系上,秦岭南北3个子区小雪降雪量、降雪天数与气温显著负相关;关中平原、汉江谷地气温与强降雪量、天数显著负相关,秦岭南坡气温变化与强降雪3个指标相关性较弱.说明河谷平原区是强降雪对气温响应的敏感区.本文研究结论可为理解中国南北过渡带冬季气候响应规律提供理论基础.

    气候变化强降雪雨雪判别方法秦岭南北

    CMIP6耦合模式对青藏高原积雪的未来预估

    陈涛高歌杜晓辉陈华...
    901-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历史模拟试验以及情景预估试验数据,分析了 21世纪中(2035-2064年)、后期(2070-2099年)青藏高原积雪相对于参考期(1985-2014年)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参考期,21世纪中、后期青藏高原平均年积雪日数、平均积雪期均表现为减少,减少幅度总体随着人为辐射强迫的增加而加大;除低强迫情景外,21世纪后期的减少幅度均大于21世纪中期;空间上总体表现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减少幅度大于西北部.21世纪中、后期青藏高原积雪初日均表现为推迟、积雪终日均表现为提前,积雪初日推迟天数是积雪终日提前天数的1.5~2.0倍;人为辐射强迫越高,积雪初(终)日推迟(提前)天数越多;相同情景下21世纪后期积雪初(终)日推迟(提前)天数均多于21世纪中期.降雪(气温)与年积雪日数呈正(负)相关;随着人为辐射强迫的增加,降雪对年积雪日数的相对贡献率总体呈增加趋势;空间特征表现为降雪(气温)对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东部和西部)的年积雪日数的相对贡献更大.7-12月降雪的减少幅度大于1-6月,这可能是积雪初日推迟天数多于积雪终日提前天数的重要原因.不同情景下青藏高原未来积雪变化差异明显,由此可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对减缓未来青藏高原积雪的减少速率至关重要.

    青藏高原CMIP6积雪日数积雪期气温降雪贡献率

    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树木年轮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曹立国周正朝常晓娇曾小敏...
    911-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钚(Pu)核素具有极强的辐射毒性和生物毒性,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危害巨大,分析Pu同位素在树轮中的水平、迁移规律及其污染历史对于潜在的生态安全和植物毒性评价至关重要.在中国核电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不同区域树轮的Pu同位素背景数据尤为迫切.为此,本文对目前现存的少量文献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首先简要阐述了环境中Pu同位素来源与沉降模式;重点分析了 Pu同位素进入树轮的潜在途径,以及Pu同位素在树轮中的径向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最后,本文强调了建立树轮Pu同位素化学分析测试方法的重要性,及其示踪应用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和拓展树轮Pu同位素示踪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39+240Pu137Cs树木年轮核素示踪

    毛不拉孔兑流域河岸沙丘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的动态时空分异

    李小妹刘小槺严平
    917-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不同年份库布齐沙漠毛不拉孔兑流域河岸沙丘地表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化学元素分析,获得其粒度和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变化:2019年和2013年样品粒度组成均以极细沙和粉沙为主,含量占70%以上,峰度呈窄峰,分选较好,表现为典型风成特性.但2019年较2013年粒径组成变粗,分选性变好;化学元素组成上以Si、Al为主,与上陆壳平均化学元素组成相比,2019年较2013年大部分化学元素亏损程度加大.A-CN-K图解揭示了 2个年份内流域河岸沙丘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均很低,处于较弱的去Na、Ca阶段,其他元素未发生明显的化学风化或迁移;对于不同河流断面,2019年和2013年的样品均表现出自河流上游至河流中下游,粒度组成变细,峰度变窄,分选性变好,风成特性更明显.与上陆壳平均化学元素组成相比,2013年4个断面样品的元素变化趋势一致性较2019年更明显.在流域尺度上,不同年份河岸沙丘地表沉积物样品理化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其原因与母岩,以及在风水交互作用下地表物质呈现一定的动态平衡有关.

    粒度化学元素风水交互作用河岸沙丘毛不拉孔兑

    《地理科学》征稿简则

    9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