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学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学术
东南学术

双月刊

1008-1569

dnxsh1@126.com(政法社教);dnxsh2@126.com(文史哲);dnxsh3@126.com(经济与管理)

0591-83739507

350001

福州市柳河路18号

东南学术/Journal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追求庄重、严谨的办刊风格,认真、扎实的创新精神,敏锐、深刻的探索意识,鲜明、正确的学术立场;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勇于探索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保持学术品位的同时具有现实敏锐性,以实现学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双重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价值观的三重诠释

    童萍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价值观是价值立场、价值取向、价值情怀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秉持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情怀,积淀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展示了现代化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是对人类文明价值形态的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也在客观上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科学性.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理论蕴涵与世界意义

    吴爱军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集中表达,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概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全面展开到深入推进的接续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成就和理论认知的重大进步.中国式现代化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彰显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中国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远大理想,超越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现代化迷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民主意蕴及其启示

    唐健
    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回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民主之问":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乱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现代化中着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政治中的"民主赤字"问题;中国的政治实践和发展成就将"民主向何处去"从所谓的"民主改造"的歧路中解放出来,"三大倡议"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安全的国际环境和更加多元有效的交流平台.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民主实践是一以贯之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探索、新发展、新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动着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国际关系民主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倡议"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源式发展道路

    李笑宇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内源式政治发展应当具备独立的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多元的挑战、选择改革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出了一条内源式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总体逻辑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总揽现代化进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治理需要,通过宏观主导与微观调适的渐进改革路径推动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维系秩序的相对稳定.它确立了以政党力量为主导的领导主体,实行了以发展绩效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以统筹兼顾为核心的应变策略,选择了以渐进变革为原则的改革路径,实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内源式发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伟大斗争的原则遵循、鲜活实践与优化路径

    唐皇凤任婷婷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传承和优良基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应当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斗争方向;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持续增长斗争力量;结合具体实际,灵活运用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面对新时代的突出矛盾问题和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发扬斗争精神,在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行为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赢得了伟大斗争的重大胜利.新时代新征程增强党的斗争本领,应从党的历史进程中汲取有益斗争经验,增强党的领导能力以有效应对斗争困境,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寻找斗争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以完善斗争思路.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斗争精神斗争本领

    新质生产力: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蒋永穆乔张媛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完整定义,明确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全面、准确、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在新发展理念维度上的意涵,构建"一轴二力三高四维"的分析框架,系统剖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多角度深挖其背后所蕴藏的逻辑.其中,"一轴"指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统领轴心;"二力"指新质生产力以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和支撑力为目标;"三高"指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四维"指新质生产力以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延展.对照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加快发展先进生产力新质态,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社会崇尚创新,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注重协调,稳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倡导绿色,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底色;厚植开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推进共享,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效.

    新质生产力新发展理念先进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底层逻辑与推进路径

    刘志彪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场扩张与分工发展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两个底层逻辑.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一个以泛化、深化分工为基础的现代市场体系,而且它必须是一个具有强大发展调节功能的超大规模市场,以此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商品、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与竞争秩序,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统一的两个基本规则.行政性分权改革逐步走向经济性分权改革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践逻辑和基本路径.在当前转型经济的基本格局下,作为次优选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在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对涉及政府与市场一体化的事务进行分类管理、分别推进.

    市场与分工超大规模市场分权改革合作与竞争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研究

    俞少奇李晨星
    7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工业化有别于传统的工业发展道路,也与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大相径庭.新发展阶段,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固然重要,但更应当关注制造业比重变化背后深层次的全球竞争格局、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和空间异质表现等.置身于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产业发展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分析作用于制造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厘清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影响因素,通过科学认识指标比重、聚焦关键短板攻坚、构建梯次产业空间格局、推动数字赋能制造业发展、积极参与内外循环等路径,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断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新型工业化制造强国制造业比重制造业发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

    坚瑞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数字化转型强化内外监督,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夯实社会发展"绿色基石"的新方向.借助2013-2020 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信息披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内部控制质量和分析师关注度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同情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在高管绿色认知水平低的企业、非高耗能行业领域以及制度环境不健全区域中,上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据此,政府与企业应协同发力,强化企业内部治理能力与外部监督力量,提升企业碳管理水平,推进数字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

    数字化转型碳信息披露内部控制质量高管绿色认知

    "中国经济学"的概念演进与内涵变化

    白永秀赵兴花
    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中国经济学"的概念演进及内涵变化规律,是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经济学"的前提.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学"名词是否合理(1921-1978 年)、选择何种含义的"中国经济学"(1978-2012 年)和如何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经济学"(2012 年至今)进行了讨论,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历史阶段展开,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中国经济学"概念和内涵的变化."中国经济学"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并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和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合理成分的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三条路径演进,最终形成了三种不同含义的"中国经济学",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学";以现代西方经济学本土化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继承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合理因素,揭示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本土化的"中国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