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学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学术
东南学术

双月刊

1008-1569

dnxsh1@126.com(政法社教);dnxsh2@126.com(文史哲);dnxsh3@126.com(经济与管理)

0591-83739507

350001

福州市柳河路18号

东南学术/Journal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追求庄重、严谨的办刊风格,认真、扎实的创新精神,敏锐、深刻的探索意识,鲜明、正确的学术立场;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勇于探索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保持学术品位的同时具有现实敏锐性,以实现学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双重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之法理学创新——以"权利本位说"的完善为中心

    何勤华张陶然
    11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权利本位说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我国法学界确立通说地位.时至今日,权利本位说确立时的社会土壤和理论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下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应当对权利本位说进行再检视,并推进其发展、完善.在理论构建过程中,应当继续以权利为中心,保护权利,客观看待权利和义务不均衡的情况;在充分考虑我国司法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对权利体系进一步细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保护模式;应当将权利本位说与中国传统法律价值理念相互整合、相互协调,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此外,在借鉴西方权利学说的过程中亦不能盲从.

    权利本位说法理学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政治学研究中的叙事正义及其话语张力

    张园园
    12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研究法是国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西方验证式研究通过量化、案例验证的方法强调用数据、逻辑和实践过程回应理论,这种方法论揭示了实践中政治学研究基本范式,但容易忽略个体真实的生命历程,肢解原本完整的故事.政治学研究如果完全抛开叙事,就会沉溺于已有的政治原则.叙事正义是在"共识底线"下作出效率或公平的选择,改变的是人们关于"底线"的共同认识,这种底线以相似的生命权衡和环境影响为哲学基础.感受共通性的特征让人可以验证故事的真实性;虚拟叙事仍然可以包含对真理的认识,即共通感的共识;条件叙事可以模拟思想真空,得出一般性结论.传统记言和"事语"是中国记录史实、传播道理的重要文体,现代政治学叙事将感受共识合理化、理性化和规范化,具有更新政治原则的基本功能,凸显了政治学研究中人的"能动性".

    政治学方法论叙事共通感共识叙事政治学

    中国治道下现代治理文化的培育再造

    赵秀玲
    13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治理文化的培育,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至为重要.中国传统有着丰厚的治理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安定文化、民生文化、共治文化、心治文化、贤明文化、简约文化.当前,我国治理文化面临着把治理当管治、以知识代替文化、文化缺乏深度、文化的创新性不足、世俗化地理解文化等难题.快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中国治道下确立中国文化自信,在充分继承、吸收传统治理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培育重塑新时代现代治理文化精神,以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中国治道下的现代治理文化再造也离不开世界眼光,要着眼于中国之道为世界贡献富有特色的中国智慧.

    中国治道治理文化治理难题培育再造人才培育

    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杨嵘均
    14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符号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和社会现实以及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并探求其可能的超越路径.这就需要对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弊端进行技术解蔽与实践纠治,以调节收入分配为前提,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推进资本投资以及网络符号消费的正向化发展,同时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回归理性、回归日常生活.

    网络符号消费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阶层比附

    青年网络符号消费的生成逻辑及其反思

    沈佩翔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符号消费行为向网络虚拟空间位移,成为青年群体中广泛盛行的潮流新形态.青年网络符号消费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即互联网技术整合传播媒介形成一套受众面更加明确的符码体系,通过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勾起青年的消费欲求、强化青年的虚假认同,进而固化其消费倾向,促使他们不得不服从于符号构建的消费秩序.对此,须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予以批判性反思,把握青年群体网络符号消费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从商品拜物教到能指拜物教的嬗变中洞悉网络符号消费的资本谋划,从图像叙事到情感操纵的递进中洞察网络符号消费的传播策略,从身份示异到主体再造的加码中辨清网络符号消费的文化控制,从而为超越网络符号消费主义的控制并建构起积极健康的网络消费文化探寻可遵循的路径选择.

    青年网络符号消费传播政治经济学资本逻辑传播媒介消费欲望

    新时代政策法律化的有效性困境与破解理路

    肖恒
    17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的政策法律化面临着有效性困境.为了在法治轨道上实施有效治理,政府需要将公共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但政府主导立法难以获得社会成员的集体认同,因而无法有效实现其政策目标.合作的需要与意见的分歧并存是新时代政策法律化的现实环境,发现重叠共识、追求商议共识、树立权威共识是实现其有效性的三种可能进路.然而,它们各自仅承担了民主立法的部分功能,亟须从过程性维度批判地加以综合运用.为了破解新时代政策法律化的有效性困境,应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发挥人大主导作用、营造公平协商环境、推动立法过程公开,确保人民表达真实意愿、广泛参与,并拥有最终决定权.

    新时代政策法律化立法共识全过程人民民主

    深度媒介化的时间与日常生活——关于睡眠的时间社会学研究

    陈荣
    17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已被深度媒介化,媒介渗透进日常生活.作为困扰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时间"成为一种重要理论工具.睡前媒介使用通过影响时间感知、造成睡眠时间拖延和形成睡眠时间偏移三条路径联合制造了一种新的时间结构.睡前电子媒介使用通过对视觉、环境、行为习惯乃至身体激素的改造,作用于使用者的时间感知能力,深刻影响着使用者的睡眠情况.部分媒介产品对培养用户睡前使用黏性的设计理念,加之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与社交需求不断碾压着用户的睡眠时间,造成了入睡时间的拖延.在二者的合力下,睡眠时间最终形成了整体性的偏移,或表现为晚睡晚起的新睡眠习惯,或将睡眠散落在零星的时间碎片之中.

    睡眠媒介使用时间结构日常生活

    恩格斯是共产主义理论的"第一小提琴手"吗?——驳广松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两处文本的解读

    杨雨帆
    191-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学者广松涉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两段经典论述作出判断,认为在确立共产主义理论之际是恩格斯拉响了"第一小提琴".事实上,广松涉的理解是错误的,他的文本分析无法证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解落后于恩格斯.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既主张将共产主义作为"现实的运动"来思考,也坚持从社会制度的角度论述共产主义.在合作的著作中,文字的"撰写者"并非就是其所传达思想的"隶属者".马克思对原文的增补绝非讽刺、玩笑之语,他的关于"共产主义不是'理想'"的提法也不是针对恩格斯笔下的共产主义,而是针对"施蒂纳式的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始终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共同创始者,抬高或贬低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

    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观广松涉现实的运动

    马克思《曼彻斯特笔记》:历史、文本与研究现状

    孔伟宇
    202-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为他们新世界观的创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曼彻斯特笔记》重现了这一理论与实践发生的历史现场.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到曼彻斯特开展研究,是因为曼彻斯特既是当时全世界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城市,也是社会主义运动活跃的地方.马克思在《曼彻斯特笔记》中不仅深入研究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而且首次接触并研究了英国宪章派等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两者的结合与矛盾促使马克思阐发一种新的世界观.所以,《曼彻斯特笔记》被视为青年马克思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与深化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马克思《曼彻斯特笔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历史的研究与认知

    傅伟男
    212-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党史意识的觉醒.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在研究无产阶级政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原则与观点方法,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党史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党史叙述的逻辑渊源.他们高度重视党史在汲取经验教训、澄清事实真相、坚定革命信念、展开宣传教育、强化政党认同与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方面的重要功能,着重阐发党的重大事件、历史贡献、成功经验与党史分期等基本问题,在党史叙述时运用唯物史观、阶级分析与辩证法等理论方法,并就如何编撰党史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了无产阶级政党重视党史传统的形成,为正确认识国际共运史与中共党史提供借鉴.

    无产阶级政党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