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林福华

双月刊

1008-0686

j4e@seu.edu.cn

025-83793017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理工科高校除计算机专业外的所有电类专业的教学类学术期刊,为各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发表教学、科研论文,为各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教学工作服务。由东南大学主编,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类基础"实践课程+竞赛"立体化建设

    吴屏李苑青赵飞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自主创新的社会人才需求,面对多学科专业背景,从课程出发,进行了电类基础实践系列:技术基础实验、实习实训以及创新竞赛的功能定位、实践内容、教学形式等立体化融合建设的研究探索,旨在使电类基础实践类课程紧跟行业发展,内容新颖充实,教学手段高效有力,创新活动丰富多彩,实验平台全面共享,以提升学生综合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电类基础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课赛融合

    重内涵、强实践、塑思维、促合作的模电课程

    史雪飞李擎曾慧刘磊明...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平台课,具有复杂性、工程性、实践性等特点,被学生戏称为"魔鬼"电路;针对学生学习该课程存在的客观"屏障"和主观问题,剖析复杂根源——除"魔"、构建个性实践——贯"通"、创设自主阵地——深"思"、构筑合作生态——同"进",由此积累探索出点、线、面、体多维度"模电"教学架构,从而实现重内涵、强实践、塑思维、促合作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内核随课实践合作学习

    学科基础课程提升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路径探索

    孙英李永建朱艳彩翁玲...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是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建设的重点问题.依托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平台,依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科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刚刚进入专业领域学习的学生,多路径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深度参与学习,可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习质量,为面向未来布局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建设助力,满足社会对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更高的要求.

    学习质量新工科人才学科基础课程

    "电机学"课程中的工程伦理教育探索与实践

    黄永红贾好来朱孝勇潘伟...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机学"课程教学为例,首先讨论了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其次,探讨了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包括如何从哲学的维度看"电机学"课程、节能环保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国际化视野培养及工程美感培养等内容;第三,探讨了专业课程中工程伦理教育效果评估方法,以及专业教师如何提升工程伦理教育水平等内容,为电机类课程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做了有益的尝试.

    电机学工程工程伦理

    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实践

    李婷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工科"背景下"信号与系统"课程存在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突出问题,以OBE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采用"双线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内容重构强化课程与工程的联系、拓展课堂实践提升课程"两性一度"、多维度考核评价形成持续改进机制等方法,结合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提高学生工程素养,为电子信息类核心课程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

    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新工科

    "以考促教"的考核方法设计与实施

    宋佳音宋文龙王琢郑燕...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教育部开展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明确提出通过过程考核提高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然而多角度的课程考核方式使得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幅增加,为深入落实教育部课程改革创新发展理念,缓解教师工作强度过大的问题,东北林业大学电路课程组设计"以考促教"的考试方法,通过健全课程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合理降低教师工作强度,实施效果显著.

    以考促教考核方法电路课程

    "人工智能编程语言"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

    王帅莫惠玲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人工智能编程语言"课程,分析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深度挖掘和整理了课程编程知识相关的思政素材,对于计算机领域相关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讲授过程中,以编程基本知识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章节设计了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借助历史典故和前辈事迹讲授思政元素;对于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评价体系进行了总结及思考.

    人工智能编程语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王正方姚福安魏爱荣臧利林...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从知识点、应用面、发展线多个维度深挖思政教育资源,提出民族自信、工匠精神、职业伦理、治学精神、哲学思想及专业报国六大课程思政主题,探索"故事、知识、互动、实践"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考评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的全过程,践行"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数字电子技术思政元素

    道器融合构建"电工电子学"思政元素库

    王心刚贺利李霞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时要道器融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分门别类整理思政元素.以"电工电子学"为例,根据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从优秀传统文化、见贤思齐、知史明志、工程素养、小知识大应用和学以致用等六个角度挖掘整理思政元素.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道器融合挖掘思政元素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还能防止课程思政出现"贴标签""两张皮"现象.

    电工电子学道器融合课程思政元素

    "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育人的建设及实践

    胡欣段晨东肖剑周运强...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以"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从提升课程目标、构建可实施方案和优化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展开课程建设.思政育入中构建了"知识点驱动、思政元素融合、多元并举、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课程育人模式,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红'芯'育人"课程教学团队和思政育人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育人建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建设一流课程的方法,实现了"三全育人"与思政育人、课程育人相统一.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思政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