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王亨君

双月刊

1000-2383

xbb@cug.edu.cn,cjournal@cug.edu.cn

027-67885075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地球科学/Journal Editorial Committee of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以反映我国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础地质、应用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及地学工程技术科研成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繁荣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的研究者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湘中杏枫山金钨矿床成因:热液磷灰石U-Pb定年和原位S同位素制约

    娄元林刘贤红曾昊郑卓...
    4265-4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杏枫山是湘中成矿带的一个代表性的金钨矿床,其金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尚存较大争议.在详细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借助LA-(MC)-ICP-MS分析手段,对该矿床席状含金石英细脉中的热液磷灰石开展原位U-Pb测年和载金毒砂的原位S同位素分析,以限定金矿化时代、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深化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含金石英脉中热液磷灰石的U-Pb年龄为215.1±7.5 Ma,与白马山复式岩体的侵位时代一致.毒砂的δ34S值集中分布在-9.2‰~-7.7‰,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岩浆热液和围岩地层的混合.研究表明,杏枫山矿床W矿化和Au矿化均发生于晚三叠世,二者可能与白马山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杏枫山矿床应该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

    热液磷灰石U-Pb定年原位S同位素杏枫山金钨矿床湘中成矿带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矿床学

    青海东昆仑沉积型锰矿构造背景与成矿规律

    刘永乐张爱奎张建平李文...
    4278-4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经历了早期原特提斯洋构造演化,形成了一系列海相沉积型锰矿床.但对于东昆仑地区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具体细节仍存在伸展与俯冲、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岛弧与弧后盆地等不同的认识;有关大洋封闭的时间也存在中-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的争议.本文通过东昆仑地区海相沉积型锰矿容矿围岩砂岩、粉砂岩和硅质岩的岩相学观察、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并与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的砂岩与硅质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于中元古代的洪水河铁锰矿和浪木日锰矿,以及形成于奥陶纪-早志留世的三通沟北锰矿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形成于新元古代三通沟Ⅵ-Ⅶ锰矿带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属性.综合研究认为东昆仑中带和南带从中元古代蓟县系狼牙山组到新元古代万宝沟群经历了原特提斯洋的活动大陆边缘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而奥陶纪-早志留世纳赤台群形成于原特提斯洋俯冲-岛弧增生-弧后盆地阶段.

    沉积锰矿构造背景成矿规律原特提斯洋东昆仑矿床

    基于机器学习的绿泥石微量元素判别矿床类型

    侯霖莉吴松易建洲次琼...
    4303-4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绿泥石微量元素对不同成因矿床类型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分类判别,收集了13个来自斑岩型、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3种类型矿床中的2 928条绿泥石微量元素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3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对矿床成因类型建立了分类模型并进行特征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依据Ni、Cr、Co、Sr、V、Zn 6种微量元素所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分类效果最优,其Kappa系数最高为0.89,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的加权平均得分为0.96,Ni、V、Co为最关键的3个判别元素.基于绿泥石矿物微量元素结合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实现对矿床类型的判别,对于区域尺度找矿勘查快速评价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绿泥石微量元素矿床成因类型机器学习矿床学

    内蒙古维拉斯托矿床隐爆角砾岩型锂铷矿体的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过程

    王雨婷杜静国雷如雄邓小华...
    4318-4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拉斯托矿床同时发育碱长花岗岩型锡铷矿体、隐爆角砾岩型锂铷矿体和石英脉型锡矿体,其中隐爆角砾岩型矿体位于另外两类矿体之间,是理解该矿床成矿过程和成因的关键.以隐爆角砾型矿体中石英晶体及其中的流体包裹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石英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和原位氧同位素等测试手段,探索流体演化与锂铷矿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隐爆角砾岩中的石英晶体生长经历了3个阶段(Q1、Q2和Q3).从Q1到Q2,包裹体盐度相似、均一温度降低、石英氧同位素变轻,指示大气降水加入增多.综合前人与本次研究成果,认为维拉斯托隐爆角砾岩型矿石是岩体顶部隐爆作用的产物,减压的岩浆热液在上升过程中与大气降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造成了其中富锂云母的沉淀和锂铷的矿化.

    流体包裹体石英氧同位素隐爆角砾岩锂矿维拉斯托岩石学矿床学

    广西丹池成矿带拔旺铁锌锡矿床方解石U-Pb定年和微区XRF面扫描

    肖昌浩韦昌山张宇陈正乐...
    4335-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丹池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锡矿床成因及锡锌与锑成矿关系一直是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由于锑矿床缺少精确的年代学数据,导致二者关系不清.拔旺锌铁锡矿床是近年发现产于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西部古溶洞中的新类型锡矿床.前人研究显示五圩矿田经历锌→锡→锑成矿演化,获得了锡成矿阶段锡石U-Pb年代为90 Ma左右.在前期矿田构造、矿物学和锡石U-Pb年代学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与辉锑矿共生阶段方解石U-Pb年代学和矿石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面扫描(μ-XRF mapping)研究.μ-XRF面扫描显示拔旺矿床经历了闪锌矿→石英-锡石→毒砂的矿物生成顺序,该特征与以往矿相学研究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μ-XRF面扫描可以作为矿物生成顺序研究的快速分析手段之一.方解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辉锑矿-方解石脉形成年龄62.8±1.1 Ma(MSWD=2.6;2σ).年代学、矿相学及μ-XRF面扫描研究证实拔旺矿床经历了早期锌锡成矿作用,晚期经历了锑成矿作用,二者相差~30 Ma.前人H-O同位素及闪锌矿微量元素研究显示,锌锡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锑成矿流体为盆地卤水.在此次年代学和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拔旺锌铁锡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提出其可能为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的远端热液矿床,隐伏岩体与围岩中成矿流体压力差可能是形成远端热液矿床的驱动力.五圩背斜西翼乃至丹池断裂-褶皱带西翼能干性差异显著的Si-Ca界面是形成古喀斯特充填型矿床有利部位之一.

    方解石U-Pb年龄微区XRF分析早古新世拔旺Fe-Zn-Sn矿床丹池成矿带华南矿床学

    东昆仑造山带海德乌拉铀矿床赤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的指示

    杨建俊戴佳文吴佳王凯兴...
    4351-4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德乌拉铀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南昆仑带内,是我国在青藏高原地区厘定的首个与火山岩有关的独立铀矿床.前人已对该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初步研究,而对矿床成矿流体与脉石矿物的研究较少.赤铁矿广泛存在于各种铀矿床中,与铀成矿关系密切.本文选取海德乌拉铀矿床赤铁矿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特征研究,探讨赤铁矿对海德乌拉铀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的指示,为矿床的成因认识和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前面状赤铁矿是碱交代和空洞效应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成矿期团块状赤铁矿则由强氧化的成矿热液与黄铁矿和围岩中的Fe2+发生反应形成,这种氧化还原作用对成矿环境的氧化性进行制约,使成矿流体氧化性降低,导致沥青铀矿沉淀成矿;海德乌拉铀矿床赤铁矿形成时的流体具有大气降水和幔源流体混合的特征,幔源流体可能与三叠纪辉绿岩岩浆活动有关;海德乌拉铀矿床赤铁矿形成时的流体为高氧逸度富Cl-流体,并随流体与围岩反应,流体由富Cl-偏酸性流体逐步向偏碱性流体转变;海德乌拉赤铁矿中U-Mo-W同步富集说明了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源自于寄主长英质火山岩.

    赤铁矿成因海德乌拉铀矿床成矿流体矿床成因地球化学

    庐山玉京山岩体成因及其对构造体制转换的约束

    王嘉玮王东升王刚武昱东...
    4369-4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庐山核部的玉京山二长花岗岩开展了系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于 125±1 Ma,其锆石εHf(t)值为-6.5~-2.0,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6~1.3 Ga,表明岩浆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岩体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A/CNK=1.10~1.15;K2O/Na2O=1.01~1.45),稀土总量较低(48.54×10-6~80.32×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La/Yb)N=2.91~4.32),具Eu负异常(σEu=0.19~0.28),富集Rb、Sr、Th、U、K,亏损Nb、Ti.岩体εNd(t=125)值为-10.1~-8.9,指示出它们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综上所述,岩石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异,属高分异S型花岗岩.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时,陆壳从挤压向伸展的构造转换阶段,随后于晚白垩世遭受了糜棱岩化.结合区域资料,表明华南板块构造体制转换发生于晚中生代,区域伸展作用可持续至早白垩世晚期.

    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Nd-Hf同位素庐山地球化学岩石学

    早子沟金矿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董子良胡新露
    4385-4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子沟金矿是西秦岭造山带的一个代表性金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类型存在较大争议.对该矿床不同类型的黄铁矿进行了详细的显微结构观察,并开展了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以探讨成矿物质来源,深化对矿床成因的认识.黄铁矿至少可以分为3个世代(Py1、Py2和Py3),其中Py2和Py3为主要的载金矿物.Py1具有高Pb与低Ag、Au、W、Tl的特点,δ34S值为-7.4‰~-5.8‰;Py2的Au、As、Ag、W含量较高,Tl含量较低,δ34S值为-16.6‰~-4.2‰,Au主要以固溶体金(Au+)的形式存在;Py3具有高Sb、Tl与低W、Bi的特征,δ34S值为-25.2‰~-20.1‰.Au以固溶体金、纳米粒子金的形式存在.研究结果表明,早子沟金矿金的沉淀富集可能与水-岩反应以及流体沸腾作用相关,早子沟金矿应该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黄铁矿结构微量元素S同位素早子沟金矿矿床学

    地厚山高:来自岩浆岩地球化学信息的启示

    李昊轩丁林王超
    4404-4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识大陆地壳的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球圈层结构、探讨板块构造和造山带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汇聚板块边缘形成了大规模岩浆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时的深度关系密切,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造山带的古地壳厚度的恢复和古高度的反演研究.系统回顾了利用地球化学信息探讨地壳厚度的方法建立与发展,评估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和适用范围,并总结了该方法在不同造山带的应用实例和其在古高度重建研究中的应用.该方法在时间及空间上相对古高度、地震、温压计等方法可以更加连续地反映地壳厚度并且适用范围较广.结合快速积累的地球化学大数据库,该方法可以为造山带演化研究提供更多信息,为现有的古高度定量估算做补充,并有效地促进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

    汇聚板块边缘弧岩浆地壳厚度古高度岩石学地球化学

    南阿尔金早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徐楠吴才来赵苗苗刘畅...
    4418-4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阿尔金早古生代洋陆转换作用的极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深俯冲陆壳的折返作用缺少详实的岩石学证据.本文对茫崖北杂岩体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物质来源及成岩时的构造环境,揭示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岩浆活动响应.研究表明,南阿尔金458~420 Ma花岗岩的εHf(t)和tDM2具有相似的变化范围,显示高碱、富钾、低钛、贫铁等钾玄质岩石特征,指示其相似的物质来源和岩浆源区.458~453 Ma花岗岩是深俯冲陆壳断离并折返至上地壳后经历减压熔融的产物,451~420 Ma花岗岩是后碰撞伸展环境下幔源岩浆底侵下地壳的产物.因此,南阿尔金深俯冲陆壳的折返作用在<453 Ma已经完成,造山带在<451 Ma进入造山晚期的后碰撞环境.

    南阿尔金早古生代折返后碰撞岩石学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