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球物理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

刘光鼎

双月刊

1004-2903

prog@mail.igcas.ac.cn;geophys@163.com

010-82998113,010-62369620

100029

北京市9825信箱(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办公楼113号)

地球物理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Geo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国内外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战略,评价地球物理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刊登有创新性或意义重大的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快报和其他文章。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之地球物理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本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均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是迅速、准确反映我国地球物理学科整体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刊物之一。面向从事地球物理、高空及大气科学等研究领域及油气勘探、固体矿产资源探查、环保、工程、国防等部门的广大读者和大专院校师生,是从事地球物理和相邻学科研究的案头必备刊物之一。投稿可进入本刊 登记注册后按指定路径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中磨溪地区嘉二段碳酸盐岩储层物性下限值确定及控制因素分析

    李生罗水亮张连进唐松...
    253-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中磨溪地区嘉二段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性储层为主,储层孔喉配置关系较为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给物性下限值的确定带来一定困难.基于嘉二段孔隙结构差异,分为两部分(嘉二1与2A小层、嘉二2B和2C小层)对研究区嘉二段碳酸盐岩储层物性下限值进行确定,通过前人对沉积、储层等的研究及现有岩心分析与动态生产资料确定储层物性下限值.结合物性下限值的研究结果探讨沉积与成岩等作用对储层的控制,研究区储层有效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严格控制着储层的分布,成岩影响着原生孔隙的保留程度和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

    磨溪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物性下限值确定控制因素嘉二段

    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测井的注入和产出剖面解释方法研究

    黄亮宋红伟王明星马文慧...
    266-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DTS)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其对井干扰小、施工方便、能实时提供准确且连续的温度数据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井下的动态监测中.然而,实际应用中DTS数据量巨大且复杂,如何分析数据和用其解释井下的流量剖面及生产动态仍是一项巨大挑战.为此,本文基于井筒与地层间的传热机理,建立了多相流井筒温度分布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井筒的温度曲线响应特征.对实测DTS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基于井筒温度分布模型的拟合评价目标函数,用L-M(Levenberg-Marquarelt算法)和 Sqp-legacy(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legacy,顺序二次规划遗传算法)两种算法进行反演后,将 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粒子群优化算法)与两种算法结合,对比两组组合算法的反演误差后选用PSO-LM算法,PSO-LM算法既具有PSO算法的随机性也具有L-M算法的高效性.然后对两口实测井进行解释,误差结果表明PSO-LM算法的精度较高,满足实际应用,验证了反演解释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注入-产出剖面解释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DTS)技术多相流井筒温度分布模型PSO-LM反演算法

    基于改进Stacking算法的致密砂岩储层测井流体识别

    史鹏宇徐思慧冯加明史鹏达...
    280-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差,测井响应对孔隙流体不敏感,应用传统测井解释图版划分流体类型精度较低.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学习更多维度的特征,可以建立合适的流体识别模型.相较于单一算法,集成学习可以通过联合多个专家模型提升预测精度,但是不同的集成学习策略性能差距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tacking算法,通过平均影响值法寻找敏感测井曲线作为输入,利用不同的特征集构建多个子模型,并使用不同集成策略将其组合为若干性能更佳的专家模型进行训练,同时引入独立专家避免过拟合,将专家模型的预测结果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进行模拟预测,最后应用元学习器预测最终结果.将该方法用于库车坳陷迪北气藏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测试准确率可达93%,优于CatBoost模型和XGBoost模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机器学习集成学习Stacking算法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

    提高薄储层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方法研究进展综述

    张文艺张冲孙康杨旺旺...
    291-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井曲线受围岩影响分辨率降低,使得其测井响应值与地层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着薄储层的识别和挖潜.为了解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方法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将方法归纳为三大类:(1)基于测井原理的方法,此方法是目前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的主流方法,有地球物理意义,且理论成熟,易操作实现,但一般适用于处理线性响应曲线及感应电阻率曲线;(2)数学函数及公式方法,此方法有数学理论作为支撑,处理资料速度快,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但还需要更多理论的探索及研究;(3)时频分析及机器学习方法,此类方法种类多样,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在测井曲线分辨率提高上应用的不多,且需要多次实验才能确定最优分辨率.最后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了选择建议,该研究对提高测井曲线分辨率方法的优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薄层测井曲线校正反褶积法纵向响应离散法机器学习综述

    不含金属矿物的饱和多孔介质激发极化机理与模型综述

    马铭赵建国毛玉蓉
    305-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室研究发现不含金属矿物的饱和多孔介质激发极化参数受岩石物理特性影响,建立岩心尺度的低频(<106 Hz)复电导率与孔隙结构参数、流体属性等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对解释激发极化数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产生激发极化效应的原因还未形成统一的物理/化学过程认识,现有理论未能完全解释激发极化数据,激电参数与多孔介质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缺少深入的机理研究.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双电层理论和用以解释激发极化效应的机理,包括Stern层极化、膜极化、Maxwell-Wagner极化和动电效应等;其次,总结了现有激发极化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等效电路模型、Stern层极化模型、膜极化模型、等效介质模型等.综述表明:(1)低频激发极化效应的微观机理仍未达成统一认知,在特定条件下,膜极化模型与Stem层极化模型都能解释低频激发极化数据;(2)特征弛豫时间受孔径或粒径控制仍存在争议.

    激发极化岩石物理复电导率激电参数机理

    基于Res-Unet与迁移学习的地震相识别

    许天恩周怀来刘兴业刘超...
    31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的直观表现,地震相的有效识别是地震解释、沉积相研究以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工作内容.传统地震相识别主要依赖解释人员的认识和经验,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效率也较低.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相自动识别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一种Res-Unet网络学习地震数据与地震相之间的非线性关系,Res-Unet网络可以加深网络的深度,充分利用地震剖面的空间信息,克服由于不同地震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出的相似性而带来的困难;针对训练样本较少的问题,提出采用随机切割曲线的方法切割三维数据体来扩充样本;针对泛化性问题,提出通过迁移学习策略将学习好的模型迁移到待识别的数据上,简化了识别流程,提高了识别精度.首先,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北海F3工区,地震相识别结果表明:Res-Unet网络在地震相识别中有较高的精度;最后,将上述训练好的模型迁移到南海某工区的地震数据上,获得了良好的地震相识别结果.

    地震相Res-Unet网络迁移学习随机切割曲线深度学习

    基于阈值混合范数的黏声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宋利伟侯晓慧石颖柯璇...
    334-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在重建高分辨地下构造图像方面具有理论优势.然而,常规方法忽略了介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效应,且受噪声干扰易产生偏移假象,以致成像分辨率较低.为提高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的能力,本文将常分数阶拉普拉斯算子波动方程作为黏滞性介质中波场的控制方程以降低模拟数据和观测数据匹配的不确定度.此外,利用阈值混合范数构建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目标函数以提高成像方法的抗噪性.通过合成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生成高分辨的构造图像.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黏滞性介质波动方程阈值混合范数抗噪性

    基于改进U-Net的多属性地震相识别方法

    韩旭东张广智周游闫凯...
    344-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相识别技术是进行沉积环境分析与储层预测的有力工具.传统的人工地震相识别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非常低.目前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地震相识别的效率,但是受限于有限的数据集和网络提取特征能力,对样本数量少的地震相识别效果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U-Net的多属性地震相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弹性形变算法来扩增数据集,将经过属性选择后的多属性数据体作为输入数据,提高输入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其次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对网络提取的特征添加权重,提高U-Net网络提取特征的能力;并在损失函数中引入Dice指数,解决了样本不均衡问题.经过数值实验表明,基于改进U-Net模型可有效提高地震相预测准确率.

    地震相识别U-Net地震属性注意力机制数据扩增

    基于菲涅尔高斯束正演的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应用

    杨晶于富文许孝坤吕双...
    355-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正演模拟的观测系统优化是提高地震采集资料品质和降低采集成本的重要手段.在常规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菲涅尔带约束的高斯射线束(菲涅尔高斯束)正演模拟理论,相对于常规高斯射线束正演,菲涅尔高斯束在传播路径上由第一菲涅尔带约束,具有较小的有效半宽度,使得中心射线附近波场的走时和振幅计算更加准确.在中心射线终点处,提取目的层面元接收能量,建立能量均方差和平均能量分析函数,定量化分析评价不同观测系统下各目的层能量分布情况,预测后期偏移成像效果.基于目的层接收能量优化炮点加密方案,进而实现面向复杂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该方法在胜利探区G94北区块应用,有效弥补了陡坡带上照明阴影区能量,改善了采集资料偏移成像效果.

    高斯射线束菲涅尔高斯束三维模型正演模拟照明分析地质目标观测系统优化

    用于航磁测量的多旋翼无人机磁干扰测试研究

    韩鹏辉王勇刚石岩石连成...
    369-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无人机航磁测量工作前期,全面评价无人机相关磁干扰源及其特征,可为后期磁力仪安装位置与方式的确定、数据降噪措施的选择等提供依据.本文以多旋翼无人机为例,分别进行了本底磁特征测试、异常部位不同状态下的噪声测试、电机干扰信号的时频分析、以及动态飞行时的干扰影响距离测试和研究.识别出电机、电流为主要干扰源;电流的产生和传输既会改变已有的静态干扰强度,又会产生新的动态震荡噪声;电机旋转所产生的震荡干扰信号是集合了与电机旋转速度、内部转子和定子数量等有函数关系的多频率复合信号;磁力仪所记录的干扰信号强度,随其与干扰源之间距离的增大而衰减.本文测试方法可作为无人机相关磁干扰测试的参考,测试结果可用于指导磁力仪安装和数据降噪.

    航磁测量多旋翼无人机干扰源及其特征干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