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球物理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

刘光鼎

双月刊

1004-2903

prog@mail.igcas.ac.cn;geophys@163.com

010-82998113,010-62369620

100029

北京市9825信箱(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办公楼113号)

地球物理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Geo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国内外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战略,评价地球物理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刊登有创新性或意义重大的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快报和其他文章。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之地球物理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本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均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是迅速、准确反映我国地球物理学科整体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刊物之一。面向从事地球物理、高空及大气科学等研究领域及油气勘探、固体矿产资源探查、环保、工程、国防等部门的广大读者和大专院校师生,是从事地球物理和相邻学科研究的案头必备刊物之一。投稿可进入本刊 登记注册后按指定路径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耦合相对渗透率、斑块饱和与各向异性渗透率的Chapman模型横波速度频散研究

    廖建平刘祥松刘和秀张学娟...
    572-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Chapman模型,在Chapman模型中引入了斑块饱和、相对渗透率模型和各向异性渗透率,研究讨论耦合斑块饱和、相对渗透率和各向异性渗透率这三个效应对横波速度频散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其与频率有关:在中低频时,各向异性渗透率的影响最大;在高频时,斑块饱和效应的影响最大;而相对渗透率模型的影响在各个频率中都是最小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证实了部分饱和岩石地震各向异性如何被上述三种耦合效应所影响,提高了对含裂隙储层部分饱和岩石的频变地震各向异性的认识.

    相对渗透率模型斑块饱和各向异性渗透率Chapman模型横波速度频散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识别与雕刻方法研究进展

    张滨鑫张冠杰刘敬寿陈鹏...
    580-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精准刻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储集体空间,是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在碳酸盐岩缝洞体识别与雕刻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缝洞体刻画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这对于认识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分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识别与雕刻研究上初步形成了一些认识:(1)宏观上,通过"串珠状反射"、"线性弱反射"、"杂乱反射"等地震反射特征定性识别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2)微观上,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明确缝洞发育位置及形态特征;(3)对于复杂地质环境下的缝洞体,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能达到良好的识别效果;(4)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雕刻技术上,目前主要采用井—震结合、分频分级、多属性融合、"五步法"综合雕刻等技术多尺度进行定量化表征.总的来说,随着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碳酸盐岩缝洞体储层的研究将向着"深度融合、一般化、复杂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发展.

    测井地震识别缝洞体雕刻缝洞型储层碳酸盐岩

    裂缝-孔隙型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建模及物性参数预测

    刘姝娴李晓明李勇根桂志先...
    594-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页岩复杂孔隙结构和富有机质特征,本文综合利用Voigt-Reuss-Hill平均,包含物模型,线性滑动理论和各向异性Gassmann方程,构建了富有机质的裂缝-孔隙型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分别探究了孔隙度、干酪根含量、裂缝体积和泥质含量等物性参数对岩石弹性响应特征的影响,建立了纵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的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板,并结合目标工区的A井对所建二维岩石物理模板进行验证.投影的散点数据分布特征与模板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证实了所建二维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板可应用于页岩气储层物性参数的预测.此外,利用提出的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型针对目标工区A井进行了横波速度预测,预测的横波速度和实测数值吻合较好,进一步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实用性.最后,基于所建模型和快速模拟退火算法,选择一条过井地震测线开展了总有机碳(TOC)含量和泥质含量空间分布预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页岩气储层TOC含量和泥质含量的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模型在页岩储层的物性参数预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裂缝-孔隙型页岩岩石物理建模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板物性参数预测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约束的薄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研究

    成锁赵光亮王鑫吴亚宁...
    606-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油田碎屑岩储层埋深大,储层物性好且油气资源含量大,但面临砂岩和泥岩频繁交互发育、岩性横向变化快、单储层厚度较薄的难题.常规地震反演技术由于低频初始模型精度低和横向约束性弱,难以满足深部薄储层预测需求.本文基于贝叶斯反演理论和 INPEFA(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 Analysis)层序划分理论,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层序约束的叠后贝叶斯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INPEFA技术建立井上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结合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精度高低频初始模型,同时在高分辨率层序约束下利用相邻道的相近性,在地震反演中引入横向约束算子,最终获得高分辨率和高稳定性的反演结果.该方法在轮古地区深部碎屑岩储层预测应用,有效提高了薄储层成像精度,纵向结果可识别3 m的薄储层,同时能准确刻画砂体的横向变化情况,解决了该地区深部碎屑岩薄储层预测的难题,为研究区进一步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分辨率层序INPEFA技术贝叶斯理论低频初始模型薄储层预测

    邻域信息增强的MLSTM在储层参数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以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为例

    王欣蒋涛周幂高国海...
    620-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的准确预测是储层精细评价和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储层参数预测技术主要依托由测井资料建立的经验公式或简化的地质模型,未充分考虑测井曲线间的非线性关系,在复杂储层上的泛化能力弱.考虑到碳酸盐岩储层的强非均质性以及测井数据的地层深度序列特点,本文提出一种融合邻域信息的多层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FN-MLSTM),解决碳酸盐岩储层参数预测问题.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测井数据提取独立特征;利用K-Means算法及其优化技术进行无监督聚类,实现井群的优化划分;融合划分产生的邻域信息,搭建多层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MLSTM),实现对储层参数的准确预测.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在某地区22 口井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决定系数(R2)均优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深度神经网络(DNN)、极限梯度提升树(XGBoost)和随机森林(RF),展现了在储层参数预测任务上的优异性能.此外,消融实验结果表明邻域信息的融入有效地提升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储层参数预测测井曲线多层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聚类

    基于SA-VNet卷积神经网络的低序级断层识别方法

    张陈强贺锡雷谌洪平秦思萍...
    634-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震构造解释中,断层识别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寻找油气有利区域的基础和关键.在受走滑断层影响的区域,低序级断层发育,导致区域构造复杂.常规的断层识别方法和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对低序级断层的识别效果较差,这会对复杂地区的油气藏勘探开发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并且提高训练效率,在V-Net网络的基础上加入了空间注意力机制(Spatial Attention)和动态调整学习率,提出了SA-VNet网络的断层识别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图像处理领域的语义分割技术,通过判断输入数据体的每个数据点为断层的概率,得到断层概率体.使用动态调整学习率能实现用更少的训练轮次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通过理论模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随后,将SA-VNet 网络应用于实际工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低序级断层的识别能力更强,准确率更高.

    断层识别低序级断层卷积神经网络SA-VNet

    基于SSAE的地震属性融合技术

    周单钟晗
    647-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属性是地下介质的综合反映,与地质目标往往不具备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导致单一属性在解释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多解性,为解决这一难题,地震属性融合技术应用而生.传统的基于线性变换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地震属性融合技术,但它在面对复杂非线性的地震属性融合问题时,不能有效提取其中的非线性特征.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栈式稀疏自编码器(Stack Sparse Auto Encoders,SSAE)的非线性地震属性融合技术.SSAE是一种深度学习网络,能够充分地挖掘数据的非线性特征,通过不断学习,自适应地融合各种属性中蕴含的有效信息.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属性的优选、标准化处理方法,然后阐述了基于PCA、SSAE的属性融合方法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两种方法在两个经典模型、一个正演模型及三个应用实例的对比分析,表明SSAE对于非线性数据拥有更好的融合效果,且对于多尺度、多属性、宽方位等不同类型的属性数据也具备普适性.SSAE融合属性集合了多种属性的特征信息,有效降低了解释的多解性,提升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可为同类型工区提供借鉴.

    多解性非线性地震属性融合主成分分析栈式稀疏自编码器

    相山铀矿田河元背地区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苏鹏锦邓居智陈辉余辉...
    661-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相山铀矿田西部的河元背地区是铀多金属深部找矿的重要远景地段,但目前该区对深部控矿要素的展布以及深部多金属矿化的产出有利空间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可靠约束,因此查明该地区深部控矿要素的空间展布对推动深部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一条8 km长的音频大地电磁剖面,采用相位张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段阻抗张量旋转后,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开展带地形二维反演,构建了研究区精细电性结构模型.结合区域地质、钻孔和重磁资料,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红盆范围呈现出两层电性结构,即低阻的红层上覆在高阻的变质岩基底之上;火山盆地范围则呈三层电性结构特征,分别为高阻的鹅湖岭组、中低阻的打鼓顶组火山岩和高阻的变质岩基底.(2)河元背地区主要控矿断裂为F河-小和F苦-小断裂,其与火山岩组间界面、变质岩基底顶界面的复合变异部位为含矿热液提供了有利容矿空间,控制着铀多金属矿的产出,深部增厚火山岩是下一步多金属找矿突破的有利远景区段.(3)相山铀矿田西部早期富含多金属的热液流体在深部混合下渗的大气降水后交代沉淀形成多金属矿化,在持续伸展拉张环境下,后期含矿热液流体继续沿着深断裂上升运移和分异演化,并不断萃取火山岩中的铀元素沉淀成矿,最终形成了上铀下多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

    相山铀矿田河元背地区音频大地电磁电性结构控矿要素

    核磁共振长短等待时间极化增强在低阻油层识别中的应用——以环庆地区西部长8油层为例

    雷琳琳唐海忠张虔陈建军...
    67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勘探开发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环庆地区长8普遍发育低阻油层,为进一步探明研究区低阻油层的富集区并进行高效开发,须明确低阻油层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流体识别方法.文中充分结合地层水、束缚水及全岩矿物X衍射实验等资料,分析后认为:高地层水矿化度和高束缚水饱和度共同作用导致低阻油层的形成.在明确低阻成因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核磁测井中的信息,利用长短等待时间(双TW)对应的可动流体之差指示的FLAG参数及T2几何均值重叠表征流体性质之间的微弱差异,构建研究区低阻油层定量化解释图版,并确定相关参数标准.应用效果表明,核磁双TW极化增强法有效提高了环庆地区长8低阻油层流体识别的准确性,可为研究区邻区低阻油层识别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环庆地区核磁共振测井(双TW)低阻油层流体识别

    基于LMSST时频分析的频率衰减梯度方法研究

    景洋田仁飞郭姝君
    689-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波穿过油气储层时会发生高频能量的异常衰减,通过计算频率衰减梯度能够反应地下储层的分布情况.为了有效提高计算频率衰减梯度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最大同步挤压变换(Local Maximum 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LMSST)的频率衰减梯度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MSST时频变换对地震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然后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Nelder-Mead拟合方法对高频段进行拟合,获得衰减梯度值.理论调频-调幅信号、单道合成地震信号和单道实测地震信号表明LMSST具有更高时频聚集性和抗噪能力,进而能够提升地震信号的时频分辨率.在实际的地震资料应用中,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STFT、FSST、FSST2和FSST4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与实际油气测试井更吻合,为计算地震信号的频率衰减梯度提供了 一种新技术.

    局部最大同步压缩变换频率衰减梯度含油储层预测时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