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都市快轨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都市快轨交通
都市快轨交通

施仲衡

双月刊

1672-6073

dskgjt@vip.sina.com

010-51683785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交通大学7公寓733室

都市快轨交通/Journal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都市快轨交通》宣传国家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方针、政策,介绍地铁与轻轨国内外建设、运营过程的经验,实时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及重要技术信息,促进同行间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本刊面对行业主管人员、业界广大科技人员、各大城市交通院校师生以及对地铁与轻轨关心的其他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湖仓一体"技术的城轨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升级改造实践

    吴雁军光志瑞李明华陈建华...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寻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升级改造的最优方案,本文以城轨大数据平台为研究对象,从城轨大数据平台发展历程出发,梳理城轨大数据平台发展的3个阶段,分析各阶段大数据平台所采用的技术与优缺点,重点总结当前阶段"湖仓一体"大数据技术所具备的湖仓一体、流批一体、OLTP+OLAP、多重负载等优点,研究了基于该技术的大数据平台架构升级改造设计要点,并将该技术在北京地铁数据中心的大数据平台升级改造中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湖仓一体"大数据平台技术兼具数据湖的低成本、数据仓库的高性能等优点,解决了原大数据平台在性能、容量与多用途支持上的不足,为城轨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升级改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平台升级改造湖仓一体流批一体数据仓库数据湖

    深圳市轨道交通碳普惠应用实践研究

    周世爽杨向民张雪梅吴超然...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众参与低碳出行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实施碳普惠机制是轨道交通企业进行绿色低碳实践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根据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及碳普惠政策体系建设情况,结合深圳市碳普惠机制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特点,聚焦深圳市"全民碳路"项目,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数据聚合平台,系统分析深圳市碳普惠业务模式、方法学、业务流程、数据流转情况,介绍深圳市碳普惠应用平台的系统架构、技术方案以及创新应用实践,提出拓展碳应用场景、创新碳金融产品、跨区域合作的发展思路.为城市轨道交通碳普惠的应用提供深圳经验,对挖掘公众减排潜力、激励市民绿色出行、反哺轨道交通行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轨道交通碳普惠数据聚集平台碳普惠平台碳交易低碳出行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荣获詹天佑奖

    68页

    基于火场信息的地铁车站智能疏散技术研究

    唐鹏程孙颖丁时政朱亚迪...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灾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影响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科学合理的安全疏散方案是突发火灾时确保乘客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地铁车站火灾疏散方案中的疏散路线难以根据火场情况动态调整.针对地铁车站疏散路径固定单一的弊端,基于地铁车站内的监控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人员分布信息和火灾发生位置,建立空间拓扑模型,利用改进的蚁群算法规划出耗时最短且转弯次数较少的疏散路线,实现站内乘客更科学高效的疏散,最后通过3个场景的案例应用验证本文所提疏散方法的有效性.

    城市轨道交通计算机视觉人员分布路径规划智能疏散火灾

    北京地铁既有结构渗漏风险防控体系研究

    杨广武彭华李宇杰李子晨...
    75-8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北京市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地铁结构渗漏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北京地铁渗漏进行治理及防控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从既有地铁结构渗漏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策略3方面,对北京地铁既有结构渗漏风险防控技术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首先,从风险识别入手,对引起渗漏病害的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然后,在风险识别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将地铁渗漏病害按照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区间和车站结构进行分类分级,给出渗漏等级A、B、C和D,并提出应急及常规治漏措施;最后,提出相应的渗漏风险应对策略,包括应急处置和一般渗漏治理.研究内容以期为类似地铁结构病害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地铁渗漏病害防控体系风险识别风险分级治理措施

    基于实际地铁线路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

    李晓锋王荔栾承志于秋燕...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研究,合理量化其碳排放水平是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北京某新建地铁线路,对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分析,建立了轨道交通全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定量计算新建地铁线路全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同时,对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的降碳措施做出分析,定量评估其降碳潜力.对全长81km新建地铁线路进行碳排放量计算,得到建设阶段碳排放量为257万t CO2eq,运营阶段为5.35万t CO2eq/a,50年运营周期总计碳排放量524万t CO2eq.建设阶段使用可再生材料及预制结构可减少碳排放量7%;运营阶段综合采用多种节能降碳措施后,可降碳27%;50年运营周期降碳潜力总计17%.该模型的建立对城轨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定量计算有指导意义,降碳措施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城轨交通完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交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生命周期分析碳排放绿色低碳

    160 km/h城轨快线限界关键技术研究

    刘昕铭王建王佳庆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轨快线工程最高运行速度达到160 km/h,为解决现行国家标准中限界主要技术参数未覆盖该速度等级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限界体系及计算方法的调查研究,选取理论分析结合动力学仿真的研究方法,对《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中的计算公式进行调整,使其适用于160 km/h的快线工程.在限界基本参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快线工程特点,制定了车站、隧道的最优建筑限界:(1)与停站工况相比,列车以100 km/h越行过站时,站台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可保持1 600 mm不变;(2)圆形隧道断面取决于设备布置空间需求,当采用柔性接触网时最优隧道内径7.5 m(限界圆直径为7.2 m),采用刚性接触网时最优隧道内径7.1 m(限界圆直径为6.8 m).

    城市轨道交通城轨快线限界动力学仿真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方法研究

    闻千付义龙荆敏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有效提升运营服务品质的途径相对较少,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作为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突破,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需求.针对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根据不同线路特点和运营需求,提出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的4种方法,分别是利用大的行车间隔开行快车、利用交替式跨站停车开行快车、利用故障停车线开行快慢车、利用小交路折返开行快慢车.结合国内外应用实例,对各种方法的开行原理、优缺点以及运营要求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需要改造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快慢车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客流预测技术研究

    李金海窦亮张猛秦义展...
    102-10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新开通线路初期运营客流预测是开展初期运营安全评估和运营组织筹备的基础性工作.分析初期运营客流预测在预测期、研究对象、基础数据和预测模型方面的特点,总结该类预测工作开展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适用于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技术路线,阐述其中基础资料收集、交通调查、交通运行特征分析、出行需求预测、评估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的研究要点,并概括总结客流预测指标、对既有线的影响评估、需要重点关注的车站等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初期运营客流预测重点在于准确把握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而解读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资料并掌握其运行现状特点,研判其短期发展趋势是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宏观交通需求分析模型对微观客流指标预测的精度不足问题,可在城市宏观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类交通调查建立城轨系统出行需求分析专题模型.本研究成果以期为初期运营客流预测的技术方法、研究内容等提供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客流预测新开通线路需求预测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检测车路径优化

    胡政汉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轨道检测车作业路径缺乏系统规划方法的弊端,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背景,构建成网条件下多约束地铁大型检测车辆路径优化模型(urban track inspection vehicle routing problem,UTIVRP).针对地铁线网的特点,设计具有特殊编码方式的文化基因算法,并通过北京地铁实际算例予以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既定检测要求的情况下,优化方案不仅能够减少车辆 48.88%的空走里程,而且能够将线网的检测间隔最大偏差率降低93.33%.

    城市轨道交通检测车轨道检测路径优化文化基因算法